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与血脉,其强弱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由来已久,如果从彻底与猛烈的程度开始算起,当始于20世纪初。平心而论,这种批判与反思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包括文化自身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作用。我们现在既处于一个新时期,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阐述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其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将成为新时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性原则和思想,也是学校德育改革科学定位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 ,各民族文化都面临着新的抉择。朝鲜族文化在 2 0世纪创造了一个世纪的辉煌 ,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扰。将一个什么样的朝鲜族文化带进 2 1世纪 ,朝鲜族文化在新世纪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本文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术文化是引导国民前进的精神灯火,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学术理论期刊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链条,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彰显。环顾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生存根基。失去了文化身份和特征的族群,仅仅是“人口”,根本谈不上是独立的民族。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趋势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亡。世界上每个民族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权力,发达国家及民族如此,发展中国家及民族更是如此,这是事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软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属文化的范畴,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以游牧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蒙古民族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变迁性。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楔子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它包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讲,一般仅包括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而绝非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所专有,它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界限的。闭关自守的政策,不仅不利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被一切历史的、现实的无数事实所一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阐述了一个经典: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气候,深刻地影响着那里的种族特征、民族性格及精神气质,进而影响着那里艺术内容与形式风格的形成.现在,在西方,研究文化地理之间的关系,已形成一个边缘学科文化地理学;研究音乐与地理的关系,就构成音乐地理学.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某个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式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因素.没有自然地理背景的植物是没有的,同样,没有自然地理背景的音乐也是没有的,藏族音乐、蒙古音乐…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的心性儒学以探讨“性与天道”问题为核心,以追求完满的道德价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其所面对的是宗教性层面对人的精神生命的终极托付。个人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涉及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民族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则涉及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问题。在新儒家这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历史与文化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从历史的角度谈文化,又是从文化的层面谈历史,历史意识与文化意识交织在一起。历史文化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过去,而在于它将从根本上决定我们民族的存在及其发展方向。显然新儒家认为,与其说近代以来的危机是来自历史传统的负面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历史传统的某种断裂和缺少理解把握历史传统的正确方式。所以,出路并不在于尽可能把我们与自身的历史断开,而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钱穆先生指出:“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抛开影响文化的外部原因,就文化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认为一个民族(历史未经中断的民族)文化的基本类型在该民族进入文明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的类型的形成取决于史前各文化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在于它促进或抑制了某个因素的发展,整个文化体系呈现什么样的气质还取决于各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同一文化因素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它对文化类型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定位,指的是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建设精神文明的?我们要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精神文明?大今全会可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完成跨世纪的战略任务,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迎接国际舞台上的各种竞争的挑战,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1.
谈军工文化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工文化之所以先进,根本上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于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于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核心价值观,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于它的创新性,符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于它振奋了民族精神、培育了社会主义新人;在于它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在于它引领和推动了国防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孕育和生存于农耕文化之下的民间艺术,面对市场经济强烈冲击力,显得仓促和难以应变,无奈地走向了式微!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思潮把古老的村庄、寂寞的民间艺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如何在此景况下生存下来,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延伸向未来,成为了一个关乎民族命脉的大课题。政府和学者们都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根基——民间艺术的去向、生存和复兴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数字化的娱乐生活已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魅力。正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成熟才创造了数字虚拟三维动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21世纪新兴文化又一个重要我体,进发出新视觉艺术的创造力。伴随着新时代的脚步,CG3D动画技术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更加突出,其成果必将引领未来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累,让我们时时回顾自己光荣的过去,而且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时时指引着我们向新的时代迈进。在这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古典文学,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以诉诸审美的感召方式教育后人向着理想的世界追求。正因为如此,对于后人来说,优秀的古典文学不仅是审美欣赏的对象,而且是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对几千年的古典文学进行研究,也就包含了艺术规律探求和民族文化理解的双重意义,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最伟大变革的世纪。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全建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人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学有了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世纪的认识,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接近本世纪尾声的今天,从  相似文献   

15.
钱中文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春之卷撰文指出,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而不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也不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学既是开放的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开放的。有的学者指出,文化全球化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跨国资金的运作,全球性的资本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导致文化全球化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6.
一、在“精彩教育”实践中凝造“精彩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根基,其精神内涵应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和维护。我们以“每个学生都很精彩”为办学理念,以“端品行、务实学、健身心”为办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行、会学习、身心佳”且具可持续精彩发展的合格公民。确立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是基于我们学校的现状和师生的特点,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以什么样的文化引领和培育学生”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精彩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把双语教学视为纯粹的语种选择问题。在他们看来,既然我们国家已经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又鉴于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不懂汉语,因而双语教学仅是一个面对现实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行双语教学仅是一个不得已的举措。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并不是选择什么样的语种进行教学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与民族文化、民族哲学观念、民族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活动,是一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综合性进取的全局性社会问题。为此,讨论双语教学的实质必须在理论上进行较大的展拓,使用当代语言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各种问题,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矛盾和危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文化危机表现为学习西方中出现的“同化”和“异化”,但中国文化具有重建和整合的优势,在实现现代化的转型中,“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协调、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类陷入科技发展的二难窘境的根由不在科技本身,而是深藏于社会文化之中,根源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失衡。人类要走出科技发展的二难泥沼,必须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即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减少和避免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为此,必须推进文化的整合,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构筑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教育作为维系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既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质,也具有共通性的本质和规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应深入理解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多维视野中打开价值观教育新局面。为此,应深入研究时代变革对价值观念领域的复杂影响,自觉彰显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及其独特优势;把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与21世纪世界价值观教育发展相联系,洞察把握不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的特点和规律;把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复兴后继有人相联系,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根基,探索拓展富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