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五世纪前世界各地与我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 答:十五世纪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与我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①朝中:唐朝时候,朝鲜派许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朝鲜画家李宁在宋朝时来到中国,他的作品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11世纪中国的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后来中国创造了木活字,朝鲜又发明了铅活字。朝中人民在文化上互相交流,彼此促进。②日中:从我国秦汉始,把水稻种植、青铜和铁的冶练术传入日本。从七至九世纪,日本先后派出十三、四次“遣唐使”来中国。还有留学生和僧人长住中国,如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和高僧空海等。我国的高僧鉴真也东渡日本,带去佛经、佛教和建筑、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2.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他向清政府提出的派遣留学生的”教育计划”,首开以派留学生的形式把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从而开中国学子出洋留学的先河.容闳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虽因历史原因而流产,但首批出国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卓越人才,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向外国学习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向封建旧传统教育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明州与日本遣唐使关系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建立后,日本连续派遣使臣来唐朝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知识.在遣唐使实际到达唐朝的十几次中,有些航行线路史料记载不清.遣唐使曾多次在宁波登陆及返航,关于最后一次来华的遣唐使是否到达宁波以及是否从宁波归国等问题,学界观点存在分歧.文章对此做出详细考证和史实辨误.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密切交往,尤其中国盛唐,正值日本奈良时代,日本不断派出仪容盛大、人数众多的遣唐使,可以说是中日交往的黄金时代。①随使入唐的留学生、留学僧,不畏艰险,渡万里惊涛来到长安,如饥似渴地吸取唐朝先进文化。特别是吉备真备两度来唐,留学十七八年,“研覃经史,该涉众艺”;②才华横溢,播名于唐,回国后位列公卿,参与国政。在输入、吸收、汲取中国文化,推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他是日本奈良时代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臣。本文仅就唐学东渡与吉备真备所  相似文献   

5.
对井真成墓志研究表明,他应该是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到来的日本遣唐使团准判官,到长安后旋死去,而不是在唐朝19年的留学生.其墓志为我们研究唐朝对外授官与赠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实例,进而可以对唐朝和日本授予遣唐使官员官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古代东亚世界国家间交往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日本与中国几乎同时开始西化、维新,但中国因为有几千年古文化的包袱,丢弃不易;再加以民族命运不佳,正值满人当国,尤其是女人弄权,把维新运动视为汉人夺权运动,而横加阻遏,因此,中国的维新远远落后于日本,乃至于中国要派留学生赴日接受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著名人物的留学经历,指出了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从日本传来有关留学的不祥消息。由于日本抬高留学门槛,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将遭遇“大风降温”,日本负责移民的机构已经拒绝了90%的中国学生居留日本的请求,这些学生都是被日本语言学校录取,计划在2004年赴日本学习的。这意味着大量准备去日本学习的中国学生被挡在了日本国门之外,日本“收紧”中国留学生的政策非常明显。五道门槛卡住学生大多数来自日本的消息说,为提高留学生质量,防止留学生犯罪,日本政府将采取措施严格审批留学生签证。据东京出入境管理局人士透露,从2004年4月起,日本法务省将对要求赴日“留学”和“就学”的人采取下…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而日本遣唐使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至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日本先后任命了十八次遣唐使。由于日本和唐朝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历次遣唐使所肩负的任务便存在着巨大差异。通过分析遣唐使的任务差异,可以看出日本遣唐使的派遣,是基于促进自身长远发展考虑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文化交流只是附属活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古代日本曾大规模地向中国隋唐派遣学生(僧),留学生通过长期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对中国的文物制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归国后主张仿效中国进行改革,最终促成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并将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遣唐使与中国唐朝的交往活动中,诗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对中日交往活动的歌咏,还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的赠答酬唱,亦或是唐诗中对日本文化的歌咏,都说明唐代诗歌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唐代中日关系中唐诗是沟通双方情感的心灵桥梁,在推动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唐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笔者在日本的实地调查,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一组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留学生的日语基础、学历与毕业后去向的相互关系,用芝加哥学派异文化适应中的"边缘人(marginal man)"概念分析3个不同类型的个案,探究其中因异文化不适应而引发的现实问题,其中除了个人的心理素质、日语基础等个人原因外,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传统、心理模式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个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引起日本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所以,虽然日本学校有优良的学习环境,但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回国或去第三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建议,论述研究此问题对中国解决外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朝与新罗国一直存在友好关系,而正史对新罗的记载止于会昌年以前.《新唐书》说:新罗国在“会昌以后朝贡不复至.”会昌年以后,两国关系如何?本文在没有正史材料为据的局限下,采用足够的唐诗材料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回答:会昌年以后唐朝与新罗仍互派使节,新罗贵族子弟仍仕于唐朝,新罗仍有来唐朝的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参加了科举考试,新罗有不少僧侣到唐朝习佛取经,有的还留居于中国的名山大刹.这些足可以说明,两国仍存在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唐王朝与日本交往的几百年中,除去官方的外交往来,日本来使与唐朝诗人也频繁往来。遣唐使团中有很多人本身就是诗人,来华一住就往往长达数年,他们有较多的机会与唐朝诗人交往,相互唱和,研讨诗艺,成为朋友,这对当时及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王维及唐朝诗人与日本遣唐使朝衡结下的友谊堪称典范。朝衡在华生活了整整54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在备受厚遇的同时,与唐朝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橘逸势是9世纪时日本国的著名书法家。他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从日本来到唐京长安城,原打算在这里留学20年,但由于语言和经济两方面的困难原因,他没有像其他国家的留住生(留学生)那样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而在长安他“历访明哲,受业学之。”尤其是他在书法和音乐方面,“且温且习”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长安的诗人学者称他为“橘秀才。”一年后橘逸势回到日本,尽管他在仕途上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他和其他遣唐留学生一样为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英美派”是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它缘起于清末民初国人的留学潮流.形成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外部环境。“英美派”政治上崇尚英美民主模式,经济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外交上主张联合欧美、抵御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外交重心转向美国,“英关派”在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外交活动中大显身手,成为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的积极推行者,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条》向来被史学界认为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参加谈判的重要人员如曹汝霖被骂以卖国贼。具有外交次长和"知日派"身份的曹汝霖在正面谈判中协助外交总长陆征祥,还奉命与日使私下交流,了解日本国情。其对第五号条约的搁置起到关键作用。但其一直主张以商量妥协的态度去应对日本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日本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在中国获得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悠久,民间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纵观中日关系史,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 七至八世纪的唐朝,由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已成为亚洲、基至是世界的头等强国。当时在唐周围的亚非国家,有的刚进入阶级社会,有的仍处于奴隶制阶段,都比较落后。它们被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吸引,纷纷和唐建立邦交。日本也开始大规模的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观摩。据史料记载,日本在630年到894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间,共派出16次遣唐使节。遣唐使团,规模宏大,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录事等官职。另外还有翻译、学问僧、留学生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随行。人数最多时,一次达五六百人,遣唐使的往返,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此间,中国文化呈东渐大势。 在日本政治史上,大化改新是第一次划时代的进步,而大化改新的成功,多半是源于模仿了唐代的典章制度。孝德天皇大化二年(646)在留过唐的僧旻高向玄理的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书法艺术在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致认为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斗志;并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西方一些艺术家视中国书法为抽象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而倍加欣赏。法国画家毕加索说:“我如果生在中国一定是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英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巴基斯坦、西德、日本等,都曾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