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输与赢     
同学之间彼此不和,惊动了老师。 一天上课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不喜欢的人的姓名。  相似文献   

2.
正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中,心理信息员由学生担任,他们活跃在同学当中,和心理老师共同组成"防火墙",及时察觉到同学的困惑并帮助他们……还记得全班同学第一次互相交流是在军训时。那时,同学们个个欢声笑语,短短的时间内彼此结识,打成一片,享受着人生中第一次军训的欢乐时光。无意间,我总能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一个人走在人群的最后方,个子有些矮小,带着一副眼镜,打扮朴实。他是小A。  相似文献   

3.
勇敢     
鲁德拉老师走进三年级八班教室时,身后跟了一个小个子的男孩。“老师好!”全班同学齐声说。“同学们好!”鲁德拉老师笑道,“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哥伦布·顾普托。从今往后他就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建议,大家鼓掌欢迎!”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在饭厅见到哥伦  相似文献   

4.
周同学     
阿成 《社区》2004,(2):60-61
我很少参加同学集会。在学校的时候我是一个坏同学。一般地说,一个学校的坏同学并不多,三四个而已。但在仅有二百多人的学校里,这个比例数就比较惊人了。在学校的时候,坏同学并没有孤独感,更多的是欢乐,是让人羡慕的自由人,乐天派。好同学与坏同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坏同学并不歧视好同学,而好同学却始终坚持歧视坏同学。甚至一生一世也不忘怀。严格地说,这是别一种政治。当然,好同学也并不一定怎样的好,坏同学也并不一定怎样的坏。我听说,好同学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说的,做的,玩的,很像坏同学,甚至比坏同学还坏同学。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既…  相似文献   

5.
王平 《金陵瞭望》2011,(9):21-22
很多人喜欢将西方民主或美国民主与中国民主作比较,希望从中找到一种答案.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著作《中国大趋势》中提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而中国实行的“东方式”或社会主义式民主制度是“纵向民主”。“横向民主”的特点在于西方人心目中的自由、民主社会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人”“平等”地选出自己的“领导”:而“纵向民主”的特点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  相似文献   

6.
委屈     
那天中午,我把数学作业交给老师。没过多久,一位同学刚冲出教室,又立刻返回,大叫":老师来了,老师来了!"顿时,全班同学像接受命令的战士一样,回到位子上坐好。老师的脚步声已经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了,原来吵闹得像菜场一  相似文献   

7.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初到美国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有很多不同: 1.师生关系。在中国,由于师生角色的缘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在中国读高中,没有学生会在学校里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是私底下很好的朋友,或者老师也只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但也不会在公众场合这样“放肆”。但在美国,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直呼他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8.
好名字     
《老友》2015,(3):54
某男同学叫赵书超。有一回班里小测验,此同学一直发呆,老师大喊:"赵书超!"全班同学顿时喜笑颜开,在5秒之内把书从抽屉里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开始抄。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李林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在学校的文艺会演中,他总是一个亮点,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本学期,有个叫田田的同学转进李林所在的班级。田田不但成绩优秀,乐于助人,而且有一副好嗓子,被同学称为"小周杰伦"。田田性格开朗,善解人意,经常和同学聚在一起聊天、唱歌。慢慢地,大家都喜欢和田田交朋友,并选他做了班长,老师对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英国的两家心理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对毕业照的笑脸进行了一番研究。他们收集了一批初中和高中全班同学的毕业照,通过对每张毕业照的观察,发现一些同学面带着善意的微笑和自信的光芒,还有一些同学抑郁寡欢。研究人员接着收集了五千张照片,确定了五万人。经过长达四十一年的跟踪调查,结果他们发现:从总体上看,毕业照中面部表情微笑、充满阳光的这部分人,到中年后其事  相似文献   

11.
不听话     
游戏规则:人数不限,其中一人担任主持人,其他人作为接受指令的人。游戏开始,主持人手持教棒,任选一个同学。或部分同学,或全班同学,向他或他们发送指令,比如起立、坐下、抬头、不许动等,而接受指令的同学则不许听从主持人的指令,不按照主持人说的去做。比如主持人说“起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城区部分6~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客观环境较差。在学校的义务教育中,被调查对象对学校基本满意;学校的教学和课程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老师对待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差别不明显,个别方面有所差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学关系总体来说比较好。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自我评价比较肯定和积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不但需要家长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学校内也要建立平等的教育环境,政府方面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仪莹还是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她不仅聪慧而且美丽,在班级、在学校没有对手,同学爱,老师宠,她就像一个骄傲的公主。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同学,学习都很努力,考试成绩也都不错。老师对他们却有不同的评价:一位是“课外知识丰富,课内知识学得活,还有很大潜力”;另一位是“学得死,知识面窄,后劲不大”。两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无自学的习惯与能力。同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如今人与人之间已没什么至真、至纯、至朴的友谊了,可我遇到的事却恰恰相反。那天,身为班干部的我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检讨。我知道自己错了,又担心从此同学们不再认可我,失去在众人心目中的位置。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了。  相似文献   

16.
糗事一箩筐     
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我们回来后,每个人都写了一篇作文。其中一个同学把“带上干粮”写成了“带上干娘”。老师说:“你背着干娘去春游累不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面对老师。我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有趣:情谊在不断加深,矛盾却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同学爱老师,有的同学烦老师,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恨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下面就来听听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同学与老师的“零距离沟通”吧。  相似文献   

18.
]“东方式嫉妒”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描述我国国民性的概念。除了极个别文化 ,绝大多数文化都存在嫉妒 ,而且 ,嫉妒导致的结果也是相似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嫉妒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付或处理嫉妒的方式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而不是只有中国人善妒 ,或中国人的嫉妒才产生仇恨  相似文献   

19.
徐铁人 《社区》2011,(8):61-61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于1990年去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同学们都开玩笑地叫他“美国人”。前几天“美国人”回中国探亲.老同学一起聚了聚。  相似文献   

20.
记者:这次我们谈谈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敬辉:最近看了周飞编译自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出版的“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我们这次谈话的大部分数据是来自NCES的数据。1997年,美国幼儿园至12年级的公立学校学生共有4600万,私立学校学生则有600万。比较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资金的来源、在学校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参与者(即学生和老师)的特征、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包括学校和班级的规模以及谁是学校和班级的决策者)、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以及相关的服务。记者:资金的来源是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