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轻,也有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完全在他人眼光中丈量自我,将自我存在的意义等同于所得所获,生命的感觉或许就真的如同在不能承受之轻和不能承受之重两端徘徊的跷跷板,获取生命自由的欲念就如同抓住自己头发而想离开大地一样无望。  相似文献   

2.
昆德拉之重     
昆德拉之重在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于生命中无以数计的“非如此不可”;在于不解之词所诏示的萨比娜的叠加式的背叛;在于镜子所裸现的特蕾莎别样亦可的身体;在于凭藉对残酷现实的幻化所构建的必然之舟上的别样女性与偶然女性。通过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一女性主义的胜揽和存在主义的洞见,旨在达成某种程度上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兼具的批评向往。  相似文献   

3.
李渔一直是难以获得定评的古代文化名人,而且持论各方常常观点完全相左。钟明奇先生在《重评李渔“帮闲”说》一文中,重申了鲁迅先生的著名论断。但从钟先生所列举的论据来看,仍然存在明显漏洞,结论值得商榷。理解李渔这样的文化存在,必须秉承“了解之同情”的原则。回到明清易代时的生存时空背景,李渔非但不是无耻可鄙之人,相反他是一位为谋求独立生活、自由思考而执着坚持的勇士,是晚明个人主义思潮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深刻展现了人类生存的两难境况:性与爱之轻或重、灵与肉之轻或重、雅与俗之轻或重;轻与重的对立与转换贯通于生命之中,轻为重时重亦轻,重为轻时轻还重。小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充分揭示了存在的本真状态,并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  相似文献   

5.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金色笔记》这两部作品都着力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努力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写出了人们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痛苦、挣扎追寻和奋力坚守。而在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追寻中,轻与重、灵与肉的矛盾选择是两位作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金色笔记>这两部作品都着力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努力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写出了人们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痛苦、挣扎追寻和奋力坚守.而在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追寻中.轻与重、灵与内的矛盾选择是两位作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晓霞 《北京纪事》2013,(10):11-14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项“死活读不下去图书”调查,让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不幸”上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哲史上人学路向的演绎,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的划时代意义。传统对它的误读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到马克思”,真正把握住“现实的人的活动”这一实践定义的精髓,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实践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来展示。这两种功能如若真正得到张显,扰足以证明人性既没有先验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始终处于生成中,从而要求现实的人沉入生存,承受起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一承载使人认识到并从实践中接受“人永远是在途中”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是我们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著称。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他以沉重严肃的哲思姿态和简洁轻巧的文学话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妙的小说意境,堪称现代哲理小说的典范。小说对生命“轻与重”的哲学思考,源于作者对酒神精神和存在主义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0.
"性别倒错"即特定性别的文化特征背离惯常社会标准的现象。在韩剧因种种原因在中国电视市场日渐式微之际,其重要组成部分——青春偶像剧却依靠"性别倒错"策略,成功向轻喜剧风格"转向",继续吸引着大量年轻观众。但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性别倒错"只不过是个空洞的能指,它既不能被理解为生活中两性境遇的真实写照,也无法构成观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它只不过是电视剧制作者在直面收视率这一"生存之重"时,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之一而已。  相似文献   

11.
承受     
承受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承受是一种能体现质重感的虚怀若谷的胸襟;是一种生命理念始终清醒的坦然接纳;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寻求进发所做的一种自我积蓄。人活着就会有责任、期盼和压力,因此人类本质上就会有一种负载感、沉重感。所以作为人必须学会承受、有所承受。学会承受意味着学会生活,有所承受才意味着懂得生活。  相似文献   

12.
“要做有创见的编辑”──缅怀赵家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壁先生是我国出版界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编辑家之一。由于他与鲁迅先生的亲密交往,特别是他在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和事迹曾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书信和其他著作之中。因此,我在研习鲁迅的过程中,早就熟悉了赵家壁这个名字。但是真正开始与先生交往,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1981年我开始主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工作之后,由于过去从未搞过编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深感学习和研究编辑业务与编辑理论的重要,并且在研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编辑这一行是有许…  相似文献   

13.
上海滩“破落户的漂零子弟”姚文元,长期以来披着“马列主义理论家”的外衣,自封为研究鲁迅的“权威”,又是著书。又是写文章,又是发表演说,好象只有他才真正了解鲁迅,只有他才坚决捍卫鲁迅,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继承鲁迅。其实,姚文元只不过是借研究之名,行歪曲之实,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众听周知,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他是一贯地坚决地反对尊孔,反对孔老二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鲁迅先生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给予了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对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这四种性格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选择做了精彩的诠释。在面对自己的生存之境时,人们总是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如此一来我们的行为就总是被决定的,但又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美的证明人类是完全不自由的。我们将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讨论自由与决定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由鲁迅先生拟定而为现当代学术界一致认同的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志人小说”,究其实质不能算作小说,因为无论以古代还是现代的文体标准衡量,此一文体类型都不具备完整的小说特征,而应属笔记野史性质。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精神的失败者。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精神特征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理解达到了本体的高度,并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丁国强 《东方论坛》2006,1(5):44-51,61
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对鲁迅的解读与阐释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我们有必要对各种各色的鲁迅情结进行心灵剖析,以消除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不良影响。鲁迅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些口口声声热爱鲁迅、敬仰鲁迅的人是否真的读懂了鲁迅。一个不能与鲁迅心灵相通的人是不可能读懂鲁迅的。我们今天如何面对鲁迅不仅仅是一个阅读取向的问题,而且也与生命态度、人文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先生的文学史名作,也是一部未竞之作,颇具检讨价值。第一,是书未能写完有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因素,它并不能完全代表鲁迅的实际学术水准。第二,是书书名导致了种种歧义,歧义发生的根源在于鲁迅自己的不缜密界定。第三,是书对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借鉴甚多,但不赞成其文学观念;鲁迅的文学观念有其进步性,但在处理中国上古文学的实际时,也有局限性。第四,是书与胡适《国语文学史》在文学史观念上颇有差异,鲁迅对胡适文学史观有部分否定和间接修正。  相似文献   

19.
不能说刚落成开业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座宏伟建筑,但它却无异是别致而精致的,甚至连门的把手这样的细节也没有忽视,更不用说鲁迅先生的“老虎尾巴”和“老虎尾巴”顶上的那幅鲁迅先生的巨大画像了.完全艺术化的设计和完全现代化的设置,使以这里参观过的人自然感到,约1亿5000万元的第一期投入是值得的。北京的一家报纸在头版主要位置以“巴金可以笑了”的醒目标题做了专题报道。真正笑了的又何止巴金这位文学泰斗一人呢,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学的人都会由衷感到高兴的。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20.
虽然鲁迅不刻意提倡学术,但回过头来看,鲁迅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绩,学术活动在他的生命的不同阶段中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那就是:在日本留学期间(1902年-190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实用性,他借此以拯救中国;自日本回国到为<新青年>写文章期间(1909年-191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无功利性,他借此以打发生命;自教育部欠薪始到去上海前(1920年-1927年)这段时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职业性,他借此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