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澜 《社区》2010,(2):51-51
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95五岁高龄去世,应是喜丧。在哀悼之时,我也想起两年前在他的家里采访他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4):60-61
初见刘老,是在他公教一村的家里。这位慈祥的老人,眉宇间依然还存留着当初干革命的那股豪气。注视着他,依稀能寻觅到60年前,他在南京开展地下工作时的身影。然而,岁月不饶人,年过九旬的他身体不太好,只能躺在靠椅上接受我们的采访。不过,当他回忆起抗战时期地下工作的种种,精神突然变得矍铄起来。一位90岁的老人,对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3.
内里奥夫妇最最疼爱的是小儿子罗纳尔多,也希望罗纳尔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们为了让罗纳尔多踢球,把报纸和杂志用手揉成球,让罗纳尔多在家里屋地或外面的庭院里光着小脚踢。罗纳尔多最大的愿望就是圣诞老人能送给他一只真的足球。他把希望寄托在圣诞节,因为他知道家里穷,所以他不求家里给他花钱去买足球,只希望能在圣诞节这一天会有奇迹出现。在罗纳尔多幼小的心灵里,幻想着那有着雪白胡子身披红袍的圣诞老人能坐着马车来到他的家里。他不要吃的,不要玩的,只要一只大大的新的足球。他在不停地问着妈妈:“妈妈你告诉我,我能不能在圣诞节…  相似文献   

4.
王建国 《社区》2008,(23):57-57
我去朋友家说点事,看到他们夫妻二人把家里收拾得一干二净。朋友笑着说,我们明天要上班,得赶紧把家里的杂事做完,别累着家中的老人。我忙说,老人在家没事干,闲着会生病的,你得留点力所能及的事给她做,这样对老人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6.
舞台上,一位气宇轩昂的老先生端坐其中。只见他手持毛笔,饱蘸粉彩,从容勾勒,片刻之间就在自己脸上绘出一个威风凛凛的大花脸。立身,戴上官帽,挂起长髯,再披上那件金光闪烁的皂底金丝盘龙袍。转身,一个亮相。顿时,台下掌声雷动,赞叹之声四起……这是不久前我在一所学校的民族艺术节上亲见的情景。这位当场勾脸表演的老人,就是我慕名已久的采访对象——脸谱艺术家颜少奎先生。 次日,在颜先生家中,我开始了对他的采访。一人客厅,首先闯入眼帘的是几个一米见方的异型脸谱,均用玻璃钢所制,剑眉环眼,十分醒目。张目四望,只见墙上挂满了脸谱画作,形形色色,不下百十件,桌上、地上也有一盒盒泥制的脸谱模型错落而陈。颜先生手托香茗而来,我又发现  相似文献   

7.
赵仰山先生是我省有名的摄影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在太原市老军营一个宿舍大院住。进城办事,不乘车,也很少骑自行车,大多数情况是开“11”号来回跑。大家部说他身体健康精神好。我想,他肯定有一套健身之法吧。这不,最近他给我送来一本他编写的《长寿百岁》的书(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我说:“书,过后一定好好拜读。但我现在要说,你这样高龄,笔耕不已,就说明你是健康老人。” 书不厚,不过7万字。第二天,我便将它读了一遍。该书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作  相似文献   

8.
魏纪中,在中国体坛家喻户晓。这位年逾古稀的体育老人,如今是国际排联第一掌门人,2008年6月从墨西哥人阿科斯塔手中接过了主席帅印。不久前,我又一次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体育老人。  相似文献   

9.
余玮 《华人时刊》2007,(11):14-20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10.
我和丈夫结婚已三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平静的生活和有序的性爱,三年后,我和丈夫双双下岗,平静的生活急剧动荡起来。先是夫妻分离,丈夫外出谋生,我被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看着丈夫恋恋不舍的样子,我有些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独行,可丈夫不答应。  相似文献   

11.
桩桩 《社区》2010,(11):9-9
我网上的写作专栏叫“微园”.名字源于一位老人家中的清雅小园。这位老人连小学都没有读过.但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位书法家。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心里有花有希望有梦想,就一定能活出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台湾鸿海企业集团总裁、鸿海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先生是位山西籍台商,他创立领军的鸿海精密在全世界IT产业排名第16位,他本人也被《天下》杂志评为“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我想采访他已经很久了。但是,郭先生远在台湾,又常到世界各地去,要采访到他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好,去年深秋时节,郭台铭先生捐资设立的奖学/奖教基金正式启用。得知太原理工大学发奖的时间,我便早早到了会场,以期能采访到这位遐尔闻名的科技巨子。可惜的是,郭台铭先生并未出席这次的发奖大会。他又去了美国。笔者只见到了深圳分公司———富…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5)
除夕那天,我到父母开的电话亭帮忙。打电话的人很多,大都是那些过年不回家的大学生和打工仔、打工妹们给家里报个平安。排在队伍中的一个老人显得特别显眼,他鹤发童颜,年纪有60多岁。我猜他可能是给自己的子女或者兄弟姐妹打电话吧。  相似文献   

14.
糊涂的老人     
付敏 《社区》2010,(36):53-53
一对老年夫妇迎来了他们的50周年结婚纪念日。两位老人手牵着手,蹒跚着来到了他们小时候就读的学校,在一间教室的一张破旧不堪的课桌上,他们看到了当年他深深刻在上面的一行字:“我爱你,萨莉。”睹物思情,两人眼中都涌出泪花,忍不住拥抱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左右 《社区》2009,(21):5-5
沿着302国道的道路护栏,一个62岁的老人从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2点,连续“奋战”8小时,拆掉了两公里护栏163套螺丝帽。老人因此要付出被依法拘留的代价。面对女儿探望时送去的礼品,老人终于笑了,并吐出了真言:“我去拧螺丝是一个人太无聊,家里没人理睬我。”  相似文献   

16.
A 关于寂寞书稿的第一个故事 在北京的西坝河,我贝到了戴大辉,一位普通的中央歌剧院歌唱演员。 在他的家里,端端正正放着一位老人的照片,和蔼而平静,是那位老人的目光。他,就是那些寂寞书稿的作者,戴大辉的父亲戴蕃豫。1989年1月1日,他告别了人世,留下了几十部书稿,足足两大木箱。 戴蕃豫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曾先后任教于中国佛教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曾参与编纂《佛教百科全  相似文献   

17.
“我真想哭”,这是范钧宏师生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生前对我讯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如今他辞世恰恰10周年之际,唯有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说这话是在他原先的家里,北京东城北新胡同三间极其矮小的南房中。他在此已住了近40年,《猎虎记》、《白毛女》、《杨门女将》、《满江红》、《强项令》等杰作就杲有这里写出来的。范师有4位千金,经常是合家人陲之後,他才能独白在昏黄的灯光下熬夜。有时实在累了,他就到胡同*甚至是大街上散一散步,让夜风吹一吹他发服了的头脑。然而也奇,经夜风吹拂,他也总是能够回忆起三四十年代白已…  相似文献   

18.
赵常民 《社区》2010,(3):36-36
北京的一位孙先生来电咨询:我儿子年龄不到16岁,2009年2月28日他在我家附近的一家食品店陆续买了8个口杯的白酒并当场喝下,食品店的老板并未进行劝阻。当他喝完第8杯后,倒地不省人事。随后食品店的老板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通知了我们家里人。我和妻子急忙跑到食品店,看见我儿子正躺在地上。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将他送到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们敬爱的老院长徐特立老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回忆当年我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时,能够经常见到我们的老院长徐老,亲聆他的教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他是一个异常慈祥的老人,常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他象母亲一样疼爱我们。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我们党创建的第一所科技大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同时又有蒋介石大肆反共,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层层封锁,在延安山沟里创建  相似文献   

20.
吸引我采访成一的,不仅由于他在文坛的实力和知名度,也不只是因为他担任山西文学院院长和省作协副主席,而是由于他创作了第一部反映晋商传奇和票号秘史的长篇小说《白银谷》。“人的一生应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名人,尤其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作家,历来都给人一种神秘感。最早得知成一名字是在他获得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的70年代末。文如其人,成一给人的印象是厚实、稳健。而今,当我与这位“晋军”中的扛鼎人物交谈之后,留给我更多的是其思想的深刻,以及坦率、真诚的个性。成一,原名王成业,从小就生活在晋商故里的太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