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鹰 《新天地》2011,(11):208-20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1,(9):20-23
星期五 “真是奇怪,多少成年人也想得到我呀!”奥列·路却埃说,“特别是那些做了错事的人,‘好心的奥列’,他们对我说,‘我们不能闭上眼睛睡觉,只好整夜躺着,看自己做的坏事。它们像小鬼一样,坐在我们的床头,还朝我们身上泼开水。您能来把它们赶走吗?好让我们也睡个好觉呀。’——然后他们深深地叹口气——‘我们愿意报答你。晚安,奥列。钱都放在窗棂上了。  相似文献   

3.
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新诠释,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标志着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将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一、汉语的腔调和回音在口语交际中,“腔(调)”、“口音”是两个常用词。如“那个人讲话是东北腔”“小张是京腔普通话”“他说话带点江浙口音”。不过,在方言(语言)研究中,学者们很少使用“腔调”、“口音”一类词。笔者仅见李荣先生论及这两个词。他指出“腔”字用来指语言(方言)的腔调和方言的派别;“一口的北京腔”,是就腔调而言,“闽南话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是就方言派别而言户李荣先生对“口音”也有精辟见解:“音”字用来指语音和口音,“一口北京音/地道的苏州音”都着重说语音;“带点山东音”,是指说话有山东…  相似文献   

5.
干什么事都慢,做什么事都不急,在我们小区,说起冯松没有几个人知道,但一提“慢大仙”准保人人知晓。爸爸妈妈给他起冯松这个名字,本意是要他做个像武松一样的男子汉,可现在,冯松的含义变成了“逢事就松”。  相似文献   

6.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民工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他们身上已经很难寻觅。他们习惯于跳来跳去,在他们眼里换工作就像换衣服一样,随季节而动。简单地讲,炒鱿鱼的对象是我们。”一位外资企业的老总在谈及“民工荒”时这样评价他的员工。“是的,我们是在换,但那都是有原因的。工作环境不好,工资低下,社保难落实,生活枯燥,这都是让我们离开的原因。企业为什么总说我们不敬业,而不去考虑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呢?”一位工作了四年的制造业女工在回击流言时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8.
祁建 《社区》2008,(10):38-39
家住北京市南三环草桥的老教师李舒美每天都要横穿北京城,到位于北面东坝的蓝天实验打工子弟学校上班,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祖国的花朵”。在这所学校里,还有许多与李舒美一样的“老师”,有住密云的,住海淀区知春里的,住望京的……他们小拿蓝天学校一分钱的报酬,有时候却自己讨腰包“打车”去学校。学校领导曾经要派车去接这些老教师,他们说要是派车了,就失去志愿者的意义,人家都坚持自己去,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9.
《新少年》2011,(6):28-28
兔子老妈说:“我们的兔子窝要动迁了。” “什么叫动迁哪?”大嘴兔子好奇地问。“动迁就是搬家,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老妈一脸忧伤地说:“听说黑太狼购买了我们所住的这片山坡,要建一座豪华的游乐场。”  相似文献   

10.
人生就像我们蹒跚学步一样,每一次尝试,每跨出一步都是一种改变,都是一种新感觉,都会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和喜悦。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非就是穷人的孩子尝试的机会多,因此学到的东西也多。“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爱因斯坦在劳作课上交上了一只租陋的小板凳,令老师很不满意。而爱因斯坦却举着另两只小板凳说:“这两只,是我前两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令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有时,失败和否定会接二连三地到来,也许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但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多坚持了一下,再尝试了一次,结果他们征服了命运。亲爱的同学,当你心灰意冷,想要放弃时,不妨对自己说:再试一次,希望就在前面,成功就在前面!  相似文献   

11.
徐龙 《金陵瞭望》2006,(20):15-15
很多人都喜欢做老板。但都是小老板,老板总是做不大。为什么做不大。笔者认为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老板的意识必须上一个新台阶。一种新思想就是一种新财富。在当今社会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新的理念、没有新的创新就很难赚钱。有的企业老板赚了很多钱之后就说他们不会“玩”了.就是利润的来源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前进一小步。对企业来说就可以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他说:“如同20年前的我们不敢想象互联网一样,未来还会出现很多新事物.我不曾预见,也不敢预见.我要做的只是现在。”  相似文献   

13.
过年的禁忌     
《社区》2008,(36):17-17
崇尚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特别是在过年期间,人们说诱做事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吉祥”,期盼在来年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正月是农历瓶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明确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珍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想说“自由”“‘独特”“表现”等字眼里处处都在告诉我们,习作和阅读一样都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天真浪漫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香燕 《新天地》2011,(12):56-56
满怀希望,一脸稚气的我带着满腔热情踏进了教育的世界,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有一对双胞(bāo)胎(tāi)狐狸兄弟,长得特别相像。他们喜欢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零食。他们说话、唱歌、走路、跑步全都一个样。他们该上学了,狐狸兄弟也背着一样的书包,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分不清他们两个。他们学习特别好,也特别喜欢去游乐园玩。这天,他们在游乐园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会儿。哥哥说:“我们每天都去上学,多累呀!要是一天上学,一天来这里玩,那该多好呀。”弟弟说:“我也这样想。”他们的话让一旁的游乐园老板听到了,他眼珠子滴溜(liū)溜一转,忙凑(còu)上来,说:“当然可以呀。别人不行,你们俩却…  相似文献   

17.
多贝尔和维荷妮是一对法国夫妇,在过去的多年里,他们齐心协力在巴黎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台,拥有庞大的听众群,每年,这个广播电台都能为他们带来非常丰厚的收入。多贝尔夫妻俩为了事业而奔波努力,日复一日过着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不知不觉,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35个春秋。但是四年前的一个早晨,维荷妮在起床后打开窗户,突然有些伤感地说:"每天一打开窗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景色!""你想换一套房子住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现在就可以去买一座新房子,那样你就能看见不同的景色了!"多贝尔安抚她说。"可是就算是买了新房子,时间一长,还是一样!"维荷妮顿了顿说,"如果我们窗外的景色每天都不一样,该  相似文献   

18.
过去,地主、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都说:“穷沾富光、富沾天光”。意思是说农民、工人都是靠他们养活的,我们穷人沾了他们的光。这真是昧着良心说黑说。速三岁小孩都知道,一个人要生活,不管他是那一个,都少不了食、衣、住、行用,要吃饭就要有柴、米、油、盐,菜。这些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都是我们农民和工人种出来的,做出来的。土改时,我们农民都唱过“谁养活谁”这只歌,这只歌是说:  相似文献   

19.
贾乙 《百姓生活》2011,(4):34-34
有一个词叫“老小孩儿”,意思是说人老了生理和心理会和孩子一样,是要受保护的,或者说是要哄的。我们都经历过孩提时代,得到大人的表扬和鼓励,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心里那股高兴劲就别提了。其实老人也一样,也非常渴望得到关爱。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04,(Z2)
花季的星空是炫目的,花季的气息是芬芳的,希望花季的你是幸福快乐的。冰心老人说:“要让孩子像野化一样自然成长。”我们要给孩子们一片自己的“野地”,“野地”是孩子们自由的成长空间,民主的空间,信任的空间,让孩子们独直面对一份责任。“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已给少先队员们撑起了一片振翅搏击的蓝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只只雏鹰不再依偎在舒适的爱巢中,他们飞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他们正以顽强的精神磨炼双翼,在碧海蓝天间翱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