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中期,随着词学的复苏,明人开始对词体创作萎缩的状况进行反思并探究其原因。他们认为,政治思想与文化政策制约了词体的创作;词乐、词谱的亡佚使词体创作无所依凭;音乐的变化、戏曲的勃兴也是词体创作走向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反思与探究在词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清代词学全面繁荣的序幕在此已经悄然拉开。  相似文献   

2.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豪放词并非苏轼始创,柳永曾作为先驱为宋代豪放词创作开山导路.柳永凭其豪放特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狂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望海潮》、《双声子》等壮美雄放之词开北宋豪放词创作之先河,为宋代豪放词创作绘制出写作模板典范.其于豪词创作的领导性巨大贡献,促成北宋豪放词问世后能在当时词坛形成一股豪词创作风气并逐渐发展兴盛.因此,柳永实际上已经以宋代豪词创作开拓者、领导者的姿态成为引领苏轼、辛弃疾登上宋代豪放词坛巅峰的豪放词真正创始者.  相似文献   

4.
古代词创作高度繁荣,但词创作的心理机制,却少人问津.词论家周济、况周颐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描绘了创作时的"虚静"之境,词人神思的飞越、创作灵感的闪现和捕捉等过程环节,填补了词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姜白石词的创作吸取了婉约、豪放两种词风的体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倘用清空峭拔来概括白石词的风格,是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清初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咏物词数量较多,且形成独特风格,在咏物词史上有所开拓.在理论倾向上,陈维崧推崇豪放风格和比兴寄托手法;在创作上,陈维崧兼具多种风格,而以小令体制创作的豪放风格咏物词为其胜场所在.这和他率性为词、无心寄托的创作态度有关,但也直接导致其咏物词沉郁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草堂诗余》是南宋坊间编纂的一部便歌协律的词选,对明代词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明代前期,词学衰微,《草堂诗余》在长时间内不被关注,甚至备受冷落;明代中期,人们对词的创作产生兴趣,但词乐失传,词谱无踪,词学家视《草堂诗余》为词体创作的依据,或据其编纂词谱,或模仿其词进行创作,或评点取舍其词编纂词选。伴随着词学家对《草堂诗余》的多方面研究,明代词学迅速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8.
北宋中后期的党争,对词的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山谷词是其中的一个显例。正是在党争背景下,山谷词的后期创作完成了词体的诗化、词意的延展、词风趋向沉郁的转型,由此使山谷词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9.
乾嘉时期为经学繁盛的时代,词学也衍生出新变的质素.学人之词成为词坛的创作主流,词体之尊基本实现.凌廷堪的《梅边吹笛谱》体现了创作与词学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清代学人之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气”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以"气"论文相契合。"气"既增加了"以文为词"的外在张力,亦是"以文为词"的精神内核,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气"既扩展了"以文为词"的外延,又是"以文为词"的核心,它使稼轩词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刘熙载提出:"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瘦硬之体",陈廷焯也曾指出:"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张先词的应社体性质,标志了词体从艳科应歌写作向士大夫生活写作的转向。在写作方法上,张先体也最早显示了词体的诗体属性,完成了由女性虚拟想像写作而为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作,实现了由描写式向叙说式的词体句式转移等。张先体的"瘦硬",是在尊重词体别是一家内在规律之下相对而言的"瘦硬"。  相似文献   

13.
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法 ,善于化实为虚 ,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恨。艺术上别具特色 ,是姜夔感怀国事、痛伤时事的现实主义名篇 ,也是他词论的杰出实践。为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相似文献   

14.
谢章铤词学体系以性情为核心.其词学性情说建立在前人及时代环境需要的基础上,打上其独特的内涵。其性情主要分为悲与乐,具体内容落实到五伦之情。同时在诗词体性辨异的基础上,区分为工诗者余于性、工词者余于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趣"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趣"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趣"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发展到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趣"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词趣审美内涵、特征、形态、生成与创造等方面的论析。上述两个维面,将"趣"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名世,而作家风格的形成又与创作激情密切相关,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深入研究,创作激情是源自心灵的第三层,亦即滋生理想的志性层面。而我们试图从文艺心理学激情创作的角度,即从英雄激情、爱恋激情、讽刺激情、感伤激情四个方面探索辛词创作的心理动力特征,从而全面地探讨创作激情对辛词多样化风格形成的影响。英雄激情成就他的豪放,爱恋激情形成了婉约缠绵、朴素清新、浓纤绵密等风格,讽刺激情构成了词作的尖锐犀利、诙谐风趣,而感伤激情则对应的是悲凉深沉、抑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填词对诗歌句式句数及婉媚风格类型的趋同,而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相关评说则重在分辨诗词体性之异.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在强调词体之独立和本色的同时,也主张通过诗人句法来体现词中的情感力度和壮阔风格;而在演唱风格上则在宋代普遍流行的女音之外,追求声调高逸的男音色彩."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演变在唐宋语境中可以得到准确阐释,并可借此展现宋人词学观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8.
朱彝尊的《茶烟阁体物集》对乾隆词坛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茹敦和的《和茶烟阁体物词》主要着眼于朱集延续《乐府补题》唱和、追求创作难度、追随特定的写艳风气三个方面,是清词走向学人词的重要表现之一。茹敦和对朱彝尊咏物词追求传形、展露才学以及比兴寄托等特点都深有领会,但其学习或模仿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同时,乾隆年间朱彝尊的地位更加明确、稳定,茹敦和的和作不仅顺应了这一趋势,也促使朱词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学史上,唱和往往是引导探索深入、促进风格形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乾隆词坛的唱和活动,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茹敦和的这卷和作,也就具有了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19.
骆兵 《南都学坛》2002,22(3):66-70
李渔主张词的创作应该雅俗相和。他的词集《耐歌词》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李渔词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点铁成金 ,化腐朽成神奇 ;脱落窠臼 ,推陈旧出尖新 ;别开生面 ,变质实为清空 ;寓谐于庄 ,引意趣入词篇。在词学方面 ,李渔算不上一位“大家” ,但是 ,他的词在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清词中毕竟独树一帜 ,为清代词的中兴做出了不容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唐宋诗论争中,曾国藩秉承姚鼐的诗学观点,深受当时宗宋思潮的影响,崇尚宋诗。他论诗着眼于诗文相通的原则,形成了"艺通于道"的诗文观,强调积理养气对诗歌的重要作用,主张奇崛和不俗论,也注重才情,标举"机神"说,初步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于一。作诗取径杜、韩、苏、黄,尤其推崇黄庭坚,晚年诗径有所拓展。其宗尚对同光体有很大影响。其诗学观的褊狭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