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凌 《社区》2012,(3):50-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 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过失与责任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日,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儿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的钱赔人家?"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钱  相似文献   

3.
父亲早早地就吃过了早饭,蹲在大门口,嘴里叼着烟卷、静静地等着我。温柔的阳光倾泻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几根白发染了个金黄。当我出去后,他立刻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了踩,把包袱扛在肩上,就向着村头车站走去。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自罚     
晓尤 《新少年》2012,(6):30
我小时候很调皮,时不时搞点恶作剧什么的。记得有一次,我用橡皮泥把邻居家大门的钥匙孔给堵塞了。邻居找上门来告状,尴尬万分的父母又是请锁匠来修理,又是保证今后要对我严加管教。连一向温文尔雅的父亲也面有愠色地警告我,"不准再做坏事了,否则就要打手心。"我诚惶诚恐地点头答应,逃过了这顿皮肉之苦。可是父母都很忙,每天晚饭过后,身为设计师的父亲总要在写字台前画图纸。母亲手里也总有做不完的家务活,很少有空和我谈话交流。我规矩了几天后,又开始不安分了。这一次,我在几个大孩子的唆使下,偷拔楼下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就在拔第六辆自行车的气门芯时,一位小伙子正好  相似文献   

5.
明一言 《社区》2013,(2):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一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  相似文献   

6.
我家邻居是一对老夫妻,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在海外打拼并跨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一天,定居美国的大儿子突然接到父亲的越洋电话。"儿子……爸爸要告诉你一件事……"父亲沉重地说:"我决定跟你妈离婚!""什么!"大儿子听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你跟妈妈的感情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7.
江岸 《社区》2003,(1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好大,足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日子过得很清苦,而邻居间的亲热劲却像是一家人似的。记得一次父亲与邻居大伯相邀去钓鱼,由于父亲的钓鱼水平有限,回来时竟是两手空空,而大伯却是满载而归。晚上大伯家在院子里做鱼的香味飘过我家,好是羡慕。不大会儿功夫大伯竟把鱼端到了我家的餐桌。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后来住了楼房,邻居间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关系也就淡漠了,甚至楼上楼下住好多年,彼此不相识。几天前,住在楼下的邻居找到我,说我家的卫生间漏水已经殃及他们家了,并建议我找房管所的来进行修缮。我当即…  相似文献   

8.
楼上楼下     
《可乐》2006,(7)
我和妻子拼命攒钱,终于买了一套新房。这天,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漂亮的女士,手里拎着一盒名酒,好像见过但不认识。"请问你找谁?""我是你楼下的邻居,你们搬进来这么久了,早应该过来看望你们。"女士笑吟吟地说。"快请进,快请进!"我心想,看来这楼里的邻居不错,便不好意思地说:"你能来家坐坐我就很高兴了,还带什么东西啊。""也不是什么好酒,孩子他爸是个局长,经常有人往家送烟送酒的,所以就提过来一盒。"乖乖,这还不是好酒,到底是领导家。我知道这种酒在市场上卖1000多元一瓶。"那就谢谢你了!"我满脸卑笑。"谢啥,你就给300元钱得了。"女士很随意地说。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第一次遇到送别人东西还要收钱的。我本不想要,可楼上楼下的又不好拒绝,就一咬牙给了她300元。唉!就当是买一次打  相似文献   

9.
父亲不买房     
余平 《新天地》2012,(11):51
今年我就满40岁了,父亲一再催我快把房子买了。他无奈地说:"咱家房子这么小,你们一家三口挤在这儿哪里住得下呀!"父亲的房子是单位分给他的,后来父亲买了产权,房子有50平方米,一室一厅,我们又接出个小平房,只够放一张沙发床,房子装修了多年,地板变形,墙面漆脱落了不少。这套房唯一的优点就是在  相似文献   

10.
去年秋天,儿子买 了套两室一厅的住 房。装修之后的房间很 漂亮。真可谓是:百姓 住新楼,心中乐悠悠。 年逾花甲的我感到格外高兴。 然而,过了个把月,我从心里生出封闭的感觉,脑海中不时冒出住平房时许多老邻居的熟悉面孔来。于是,我便对老伴说,到新邻居家串串门儿,沟通沟通邻里之间的感情。 晚饭后,我很高兴地敲开邻居家的门,互相问候之后,女主人很客气地把我让到真皮沙发上落座。这时我才发现,邻居一家人都是穿着绣了花的精美拖鞋——人家铺的是高级地板,红漆锃亮,一尘不染;而自己刚才所走  相似文献   

11.
一诺千金     
庞启帆 《可乐》2011,(4):53-53
一天,村长穆拉发现他的毛驴不见了。他找遍整个村子也没找着,垂头丧气地坐在大门口不停地叹气。这时,两个邻居路过他家,见状,忙问他怎么了。穆拉气呼呼地说:"我的毛驴不知跑到哪儿撒野去了。等它回来,我一卢比就把它卖掉!"  相似文献   

12.
患难朋友     
结束监狱可怕的时光,我回到家。在大门口,我碰到女友玛吉卡。 “回来了?”她笑着说。那是一种善解人意的微笑,不像其他邻居常给我的鄙夷的笑。  相似文献   

13.
背娘上楼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10,(11):23-23
毫不夸张地说,人到中年的我,从没背过娘。这一次背娘——也是头一次背娘,却让我背出了满脸泪花。我家的新楼装修好后,一天我把80岁的娘从农村接到城里来,想让  相似文献   

14.
谢众恩 《社区》2013,(3):60-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  相似文献   

15.
我家正在装修楼梯,木板还没有钉在木架上,三十个阶梯绕着通向楼上。木板摇摇晃晃的很不稳,我一直记得妈妈说的“你要小心,要不然会有事的”,因为早晨我已有一次差点摔下来的“经验”。所以我不敢镇定自若地上楼去,每次都提心吊胆地踩在楼梯板的中间。爸爸正扛着木料要搬上楼,见我在楼梯边畏畏缩缩的,便快步赶了过来。正在我略松了一口气时,爸爸又严厉地命令我先上,我只好小心翼翼提脚踩上那梯板,爸爸跟在我后面脚步是那样沉稳,丝毫没有胆怯的神色,而我却在前面战战兢兢地简直不像个男人……何况他还不时在后面提醒着我,肩上还扛着沉重而容易…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5)
乡下的小妹打电话来,说父母又吵架了,让我抽空回家一趟,劝劝父母。在我的印象里,父母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很少红过脸,是乡邻们羡慕的好夫妻。记得他们第一次吵架是在几年前,父亲要承包村里的几十亩地种棉花,母亲心疼父亲,说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不像从前,何况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不用再这样吃苦拼命。父亲不听,于是吵了起来,最后互不搭理,任凭小妹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小妹哭着打电话给我,我连夜赶回家,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一场"战争"才终于平息。此后,父母之间的"战争"日趋频繁,十天半月就会拌一次嘴,而导火索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来也怪,每次争吵,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我一回去,三言两语,老两口就会和好如初。  相似文献   

17.
住在遥远山村里的父亲,进省城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让我带着他去拜访邻居。我为难,问他要拜访哪个单元哪个楼层哪个房间的邻居,父亲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六层楼三个单元。总共36家.我估计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将你的这些邻居拜访完了,要是在村千里,走平坦土路,我一天就能将全村人家逛个遍。  相似文献   

18.
王玉兰 《社区》2011,(6):20
一天,社区办公室来了一位姓姚的女士,一进门就问:"谁是管司法的?"我说:"我是,请问你有什么事情吗?"我这一问,把这位居民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家住五楼,我们楼上六楼的卫生间经常漏水,已经漏了十年了。最近我家装修了,我不止一次对他们家说,‘大哥,我们家现在装修了,你把你家卫生间的防水重新做一次,可别再漏了,我家新  相似文献   

19.
放暑假,我跟着父亲下田割麦子。到了地头,父亲说,这就是我们家的麦田。我说,这么一大片都是啊?啥时能收完呀?父亲笑笑说,你还没有动手,怎么知道不会很快收完呢?于是我们动手割麦子,一刀一刀,一把一把。太阳升高了,气温上来了。腰痛腿酸,口干舌燥,汗流浃背,麦芒刺臂……那种感觉,真是刻骨铭心!我忍不住望着眼前的麦浪,一声叹息。父亲忙来劝我,害怕了?不要总是站起身来看。集中注意力,一点一点地割!我不再胡思乱想,埋下头来,专心致志对付眼前的麦子。有一段时间,竟然忘了累。下午约摸四点的时候,那片麦子全部割完。父亲抹了把脸上的汗珠,轻松…  相似文献   

20.
范家生 《老友》2013,(10):25
比常回家看看更可贵的是什么?是耐心!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84岁的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48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儿,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那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