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红旗 《社区》2012,(15):51-51
我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四合院里住着8户人家,大家关系都非常好,只要谁家有个急事、难事,都帮忙照应。妈妈常说,邻居好,赛金宝。我在这种融洽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焦晓辉 《百姓生活》2014,(12):23-23
我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我们这个四合院里住着8户人家,邻里间的关系都非常好,只要谁家有个什么急事、难事,大家都会帮忙照应。我在这种融洽温暖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大大咧咧。我和老公结婚几年后,住进了新买的单元房。只要遇到邻居,不管他们理不理睬我,我总是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老公笑我“热脸贴别人冷屁股”,但我不管,仍旧和邻居们客客气气。  相似文献   

3.
刘建民 《北京纪事》2014,(1):99-100
正时下年轻人结婚,名车豪宅、婚纱钻戒、高档饭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婚礼的红包也跟着通货膨胀一路水涨船高。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的婚礼却是另一番景象。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时期。从小在老北京四合院长大,亲身经历了四合院里的百姓生活,也见证了四合院里街坊邻居家的子女男婚女嫁、喜结良缘的婚礼轶事。虽然时光已过去了40多年,但发生在四合院里的婚礼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我记得我们院儿里第一家举行婚礼的是外院儿孟大婶家的大儿子。他在一个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在四合院里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 我家租住在一个800平方米左右、正正规规、两进带后院儿的四合院里,是一个很讲究的传统院落.四合院门朝东南,厚重大门里有三道插门杠,门外嵌着一副走笔行云流水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座石门墩静静地卧门边.  相似文献   

5.
陈宇 《社区》2010,(11):40-40
去年,我在法国培训时,住在巴黎市郊一个小区的一栋公寓楼里。或许是中国人身上固有的热情好客,我经常请朋友回宿舍玩,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情。楼里的法国邻居们似乎都很敏感,常常提醒我要保持安静,别扰了他们的好梦。于是,我和邻居的关系似乎就越来越差了。有一天,矛盾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年年岁岁,每个人都曾拥有过不同年代的每一个春节。自幼在北京城长大的我,留在记忆里最深的,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童年时在四合院里过春节的日子,那浓浓的、满是胡同里年味儿的时光……  相似文献   

7.
万马迎春     
牢骚 妇女甲:"昨晚上邻居一直敲我的墙壁,好像在叫喊什么。"妇女乙:"你对他们发牢骚了没有?"妇女甲:"没有,我正忙着练钢琴呢!"眼镜一劫匪持枪闯进银行叫道:"不许动!都给我举起手来!"刹那间,营业大厅里鸦雀无声。好半天,劫匪才问:"都举起手来了吗?我忘了戴眼镜看不清……"  相似文献   

8.
江岸 《社区》2003,(1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好大,足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日子过得很清苦,而邻居间的亲热劲却像是一家人似的。记得一次父亲与邻居大伯相邀去钓鱼,由于父亲的钓鱼水平有限,回来时竟是两手空空,而大伯却是满载而归。晚上大伯家在院子里做鱼的香味飘过我家,好是羡慕。不大会儿功夫大伯竟把鱼端到了我家的餐桌。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后来住了楼房,邻居间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关系也就淡漠了,甚至楼上楼下住好多年,彼此不相识。几天前,住在楼下的邻居找到我,说我家的卫生间漏水已经殃及他们家了,并建议我找房管所的来进行修缮。我当即…  相似文献   

9.
老“所长”     
田可 《社区》2005,(18):59-59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京一座古旧的四合院里,那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据说民国期间它曾是一个军阀的住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整个的童年,都是在这个四合院的怀抱中度过的,因此有关四合院,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位老“所长”始终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位老“所长”姓刘,是我们家附近房  相似文献   

10.
胡同情     
我是北京老城胡同里长大的,20多年前去了海外,人在海外,时常关注我的成长之地,尤其关注北京老城胡同,我是在胡同里野大的,在这些胡同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邻居,有已变或老梆子的幼时小伙伴,有我偷摘过的果树,有曾被我用绷弓子扭碎的路灯……  相似文献   

11.
谢众恩 《社区》2013,(3):60-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  相似文献   

12.
明一言 《社区》2013,(2):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一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  相似文献   

13.
黎洁 《社区》2012,(2):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第二次来,父亲踩了又踩新铺的地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7,(21)
昨天跟韩国来的朋友吃饭,闲聊时问他对北京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他侧着头想了想说:"四合院。"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人来说,在童年的回忆中,四合院的确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时人们的生活都集中在这青砖灰瓦、幽静曲折的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5.
刘凌 《社区》2012,(3):50-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 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岁月     
《阅读与作文》2011,(9):14-15
和所有孩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最希望的莫过于快快长大。我总是密切关注着我的榜样(我的父母),无论他们做什么,我都试着去模仿。而我在幼年时学到的技能和养成的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数码世界里有数不清的数码宝贝,他们都是伴我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有的凶猛无比,有的温顺可爱,有的魔力高强,有的还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18.
说说咱小区     
《社区》2014,(36):16-17
“中国好邻居”自掏腰包美化小区 湖北读者林先生:我是湖北省宜昌市古老背社区的一个居民,最近,我的一个邻居出名了'他们正是韩道友夫妇,他们入住小区以来,先后自掏腰包出资5万元美化小区,而被媒体盛赞“中国好邻居”。我们小区建于2000年,共有42户居民,由于年久失修,小区路面已面目全非,加上一些居民在路边开辟了一些菜园,垃圾也随手乱扔,  相似文献   

19.
彭兆松 《老友》2021,(4):29-29
我今年78岁,平时喜欢和小孩聊天,一来使我的精神愉悦,二来我发现如今的小孩越来越聪明,与他们交谈常常可以获益。我邻居有一女孩在读初中。有一天我到她家找她爷爷玩,她正在写作业,我笑着问她:"萍萍,你数学好还是语文好?"她回答说:"数学比较好。"于是,我又问她:"数学里哪个数字最大.  相似文献   

20.
京城院儿迷     
王瀛 《北京纪事》2011,(8):80-83
垂花门、抄手游廊、花墙、月亮门儿、天棚、海棠、石榴树、葡萄架下金鱼缸……四合院,在老北京文化里最为言情、最为柔美的章节,滋润着佳人的性情、才子的诗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演进,越来越多的京城老院落并未淹没在高楼广厦之下,而是在胡同四合院文化爱好者、保护者、众多院儿迷的心中驻留。美好的四合院情结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刻都没有消失,至今还在温暖着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