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陶是人类史前文明的重要标识,彩陶在青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黄河中上游所出现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的彩陶在青海都有遗存,特别是马家窑文化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彩陶在青海数量最多、精品居首、延续时间最长,并繁衍出青海特有的彩陶文化类型。因此,青海是彩陶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史前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1):48-48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位于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彩陶博物馆展示大量不同文化类型、图案、造型和纹饰的有代表性的彩陶。  相似文献   

3.
青海的考古工作,其起始是与全国的考古工作同步的,甚至建国前还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面。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博士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史前彩陶遗存之后,与美国人在中亚安诺(ANAU)遗址发现的彩陶做了对比,错误地得出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结论,并设想了彩陶东传的丝绸之路和草原之路两条路线①。为了。验证这一推断,在1923-1924两年间调查了甘肃、青海的五十余个遗址,将这一地区的远古文化首次辨认排列为齐家、仰韶(半山)、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六期②。40年代夏拥先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调查试掘,订正了齐家与仰韶的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的历史文物三千七百余件捐赠给他的第二故乡——甘肃山丹县,这是真挚感情和崇高友谊的表现,使我们深为敬佩。在新建的《路易·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里,我们参观了这些种类繁多的文物。文物中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造像、经卷、铁器、货币、印章、字画、砖雕、古籍以及现代工艺品等,真可谓琳瑯满目,美不胜收。要将这些文物全面介绍,是困难的,我们只能摘要概述。艾黎捐赠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厂类型与四坝类型彩陶。这两类陶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器形、纹饰、陶质以及制作  相似文献   

5.
<正>在青海的河湟流域发达的彩陶纹饰中,自马家窑文化的半山期到马厂期,“蛙纹”一直是动物纹饰中的主体纹饰,甚至到了齐家文化期以后“蛙纹”仍有发现。对青海彩陶中这种发达的“蛙纹现象”,不少人作过猜测和论述,但大都是从美学角度和图案本身去考察其所象征的意义和渊源的,却很少有人把它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民族交往及人类的迁徙联系起来加以论证。有关青海蛙纹的论述都认为,青海地区的所谓“蛙纹”与其它地区相当于马厂期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所发现的蛙纹相比较,其风格迥异——它已失去了早期蛙纹的写实风格,成为一种变体的“拟蛙纹”(或说“人纹”)了。笔者认为,蛙纹的产生、青海蛙纹的流行与传说时代的太吴部落及少典部落以及两者的社会交往、民族迁徙有着源洲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出土的彩陶器以河湟流域最为丰富.河湟流域,指今天的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湟水流域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在大约距今3000——4000年之间,河湟流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气候比较适宜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在海拔1800——2200米左右的河谷和丘岭地带,由于当时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先民们从事狩猎活动,与野生动物关系十分密切,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也比较深刻.譬如青海卡约文化出土文物中有动物骨骼制成的骨箭簇、骨针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有鹿牙做的项饰,说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  相似文献   

7.
彩陶的灵性     
<正>彩陶作为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特定发展阶段的文化标识,不仅有着巨大的美学魅力,而且有着深厚的史学内涵,如今人们所说的仰韶文化在过去就有着“彩陶文化”的美称,甘青地区的马窑文化,也曾一度被称为甘青仰韶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彩陶不仅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物,而且也应当说它是这一时期的特殊代表物.关于彩陶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引人的课题,而在学术讨论中人们倾注笔墨最多的恐怕要算是对各种彩陶纹样的专题研究.彩陶的衰落与消失,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似乎很急促,很突然,原因何在?至今似乎并没有一种能得到公认的解释.本文所将涉及的,既不是彩陶的产生,亦不是它的消亡过程,而是就彩陶本身与当时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些关系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一、彩陶并非纯粹的生活实用器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还必须肯定,一部分或大部分彩陶也还都具有生活实用器的功能,在考古发掘中也可看到有些彩陶器确实有着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破损痕迹.它与普通的生活实用器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它的内壁或是外壁绘有各种不同的纹样.一方面这些纹样与器皿的实际生活用途并无根本的联系,如一件陶罐并不会因其有无纹样而改变其可盛贮物品的功能;但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编纂的《新疆文物古迹大观》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反映新疆文物事业五十年成就的画册,全书由图版和论文两部分组成,图版以昆仑山北麓、天山南麓、天山以北文物古迹为线按地区和遗迹点进行组织编排。论文部分收录了“新疆早期古器遗存”、“新疆彩陶”等12篇概述性专题文章。全书有以下特点:1.收录图片量多,覆盖面广。全书收录图片1095幅,解放后新疆各个时期的文物工作的成果在本书图片中都有所反映,尤以八九十年代的文物图片为多。这些图片涉及全疆1…  相似文献   

9.
彩陶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巨大突破,彩陶图案类型呈现地域和源流关系.而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远古神话(尤其是女娲神话)隐微曲折地反映出彩陶时代的原始信息.本文就大地湾及周边遗址的彩陶纹饰中土蛙纹及变体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结合当地女娲崇拜遗迹及传说和女娲崇拜在民间的影响,来寻找远古女娲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原型.  相似文献   

10.
胡桂芬 《兰州学刊》2013,(2):222-224
彩陶是史前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源头,彩陶纹样为中国传统纹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形式基础.黄河流域的彩陶旋纹历经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化,再到辛店文化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变体纹样,它们相互联系,表现出一定的传承规律,开启了后世青铜器上的回纹、云雷纹等纹样之先河,促进了中国传统纹样程式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韩建业 《社会科学》2021,(6):141-149
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绚烂的彩陶时代大致对应于前文明社会。虽然不是每个流行过彩陶的社会都发展为文明社会,但几乎所有早期文明社会都经历过彩陶时代。究其原因,彩陶时代和前文明社会在经济上基本都以农业为基础,彩陶技术和前文明社会的技术水平恰好相适应,彩陶的功能和前文明社会的社会习俗、宗教观念及艺术风格亦相适应。彩陶可谓是前文明时期最杰出的大众的艺术,彩陶时代拓开了文明社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武都地区文物概况》一书是由甘肃省武都地区文教局编印的,年内将出版。该书,在省、地考古调查组对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西汉水流域进行考古普查和收集大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文图并茂,内容丰富。全书以较多篇幅介绍了古遗址十一个,其中新石器时代的九个。这些遗址,内含石器、陶器较多,彩陶比例大,其中彩陶三联罐、旋涡纹五彩罐、长颈鼓腹火炎纹彩陶壶等,造型别致,彩绘精细,工艺水平高,为全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精品。该书第二部分,介绍了古代墓群十一个,其中新石器时代的三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汉代的六个,明代的一个。新石器时代墓属于寺洼文化安国类型。春秋战国墓及汉墓,出土文物主要是铜器,也有玉器、金器、铁器、釉陶器等。宋瓷十分别致,唐三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古代文化分布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早在二十世纪初叶,黄河流域及其支流的湟水沿岸就发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物,曾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1923——1924年间,瑞典学者安特生,当时以中国政府矿业顾问身份在我国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古,并在西宁,湟中,民和等地发现了古代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4.
略论新疆的彩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引言二、新疆彩陶的发现情况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三、新疆彩陶的特点四、新疆彩陶的时代五、新疆彩陶与其东、西两方彩陶的关系六、推论七、结束语一.引言在古代人类历史中,彩陶曾经在很多地区占据过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而且是表现原始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场所。由于其数量较多,花纹图案繁缛多变,所以对彩陶进行分析研究,是研究原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种研究,往往可以分出不同的文化及其类型,可以看出不同文化及其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在我国的原始文化中,彩陶是非常丰富多采的,尤其是中原和甘青地区最为发达,这是大家共知的。但是在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彩陶的情况如何,人们知道的却很少。所以,谈谈新疆的彩陶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补充和丰富我国的彩陶文化。同  相似文献   

15.
<正>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铜印,方座,驼纽,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字。印通高2.9.边宽2.3.驼纽高2.1.重厚0.8厘米。作为印纽的骆驼屈肢跪卧,昂首向前。(《青海上孙家寨匈奴墓》,《文物》1979年3期)铜印出土之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不少人予以评价,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6.
书讯三则     
<正> 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写的《塔尔寺概况》即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三万字,依据藏文史籍及近年来民族宗教研究的新成果,比较系统地介绍塔尔寺的历史、建筑、文物、艺术、宗教活动、活佛系统、组织结构和寺院经济的情况,文字通俗易懂,可作为旅游参观塔尔寺的一本实用的指南,也可作研究和了解藏传佛教的参考书,对于关心青海民族风情、宗教、历史的人士,也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相似文献   

17.
<正> 彩陶是人类早期社会活动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高度提炼,凝聚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追求, 残留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痕迹。对于彩陶的研究虽然还不够深入广泛,但彩陶在人们面前所展示的已经是一个博大而深厚的世界,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诱使着人们去探讨、去思索。  相似文献   

18.
新疆彩陶,是国内外文物考古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地处亚洲腹部的新疆,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接触、交流的一个前哨地区;在欧亚旧大陆上,古代民族西往东来、迁徙不绝,新疆大地,也曾是一个很重要的中继站。从逻辑上看,这种古代民族的迁徒,古老文明的相互接触、交流,在保留至今的物质文化遗存上,会刻印下痕迹。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彩陶器,当然也会透露出这一方面的历史信息。于是,根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物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科学发展观理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对处理好青海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做出探讨,以期实现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省人才资源的现状与问题青海省在五、六十年代是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按每一万人口拥有大学生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那时确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支援边远省区而心甘情愿来青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把自己的青春、一生和子女都献给了青海.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之其它各种客观与主观的原因,时至今日,青海的人才资源已由富省变成了穷省.相当一批中老年科技人才离开青海回到内地,有不少中青年优秀人才纷纷去了沿海.于是在我们青海这样一个急待开发的省份,正需要人才去完成开发的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