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解释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描述,界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双重制度变迁基础上多层经济转型动态框架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2-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他国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又促使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应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GDP增长率和金融发展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相对于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来说,中国似乎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差距理论,运用Fagerberg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扩展Cobb-Douglas函数,根据中国1995-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中国科技成果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生产力,修改之后的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更适用于中国;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达到27.63%,技术市场交易更能反映中国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贡献度呈现下降趋势,快速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且对1953-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53-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78-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加,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次贷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经过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恢复性增长,之后呈现逐渐下降态势.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7.4%,与经济危机之前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有较大差距.采用季节调整模型和Hodrick-Prescott滤波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滑趋势,其根本因素是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拉动力下降,直接因素是房地产行业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应该适当鼓励人口增长,降低税收和鼓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中国200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阐述了2009年二季度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回升的因为,分析了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好于2009年,2010年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存在重大调整的可能.但是,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我国有必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政策调整留有一定的余地.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通胀压力值得重视.认为我国2010年的宏观政策应该采取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双稳"方针.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增长速度再次下滑;稳定物价,使CPI的涨幅保持在3%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范围,同时防范物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2010年,我国应当把经济的工作重点放在改革上,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视角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引入一个多维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变量,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2000-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形的曲线关系,并不是目前诸多文献认为的简单正相关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造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1988年至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中国省区存在MAR外部性.中国省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为负数.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地区差异,中部地区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超过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逐步转变为以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为推动力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钞小静博士、魏婕博士等人所著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共36章,总计40万字。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是经济管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攻方向,该方向于2009、2010、2011年相继出版了《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本次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  相似文献   

12.
最优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优财政分权模型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着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水平;最优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正相关,与中央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负相关.对中国1982-2004年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已经超过最优比例,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适当降低分权水平,实现最优分权,促进经济最优增长.  相似文献   

13.
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已保持连续三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还是将中国经济拖入了“减速”的通道,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来源角度区分了外延式经济增长和内涵式经济增长,在对现有常用统计指标评述和扬弃的基础上,使用劳动收入动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指标,即人均收入/人均产出比例指标,并使用该指标对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进行了探索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世界瞩目,比照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找出高储蓄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增长所起的相似作用,分析高储蓄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机理,指出长期的局限性,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方式,人口、技术进步、制度因素仍然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虽然经济下降的速度在放慢,但世界经济仍没有停止衰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大幅下降、外需持续萎缩的严峻形势,消费需求若难以继续扩大,则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便缺乏后劲,经济仍有下滑的可能.当前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便成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从我国建国60年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偏离轨迹中可以得到印证,保持消费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是保持经济短期快速增长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的股票市场步入全流通的时代,扫除了长期阻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动股票市场的有效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计算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值,并在此基础上用股权分置前后的两个样本期间数据(1996-2005年及 1996-2007年)对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发现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完善,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正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预计到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会逐渐超过其他工业国家,成为全球排名于美、日、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种种阻碍,如制造业的竞争性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以及三角贸易的问题等.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持续的增长动力、能源问题的解决、核能的利用与和平环境的维持,是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政策成功的几大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影响也在扩大,特别是在亚洲.在日益增长的全球化趋势下,经济的互动让和平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需要联合起来,响应中国"和平崛起"的号召,建立一个全球的机制来保护世界和平,防止各种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前后两个30年的经济发展绩效有天壤之别,对此,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循着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发现制度变迁是造成中国改革前后两个30年经济绩效差异的根本性因素.中国经济要保持边际收益递增,还得依靠制度创新.因此,深化改革是中国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