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是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社会阶层的变化在慈善方面主要体现在:明清时期绅士是慈善主角,近代开始后绅商合流,绅商逐渐代替绅士在慈善事业中发挥骨干和领导作用,到民国以后新兴工商业者代替绅商,成为慈善事业主导力量。士商阶层变化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废除、重商思潮兴起和现代城市崛起及工商业发展。相对于传统绅士来说,工商阶层对于慈善事业的影响主要是慈善思想、理念、方法、目标等具有现代性,从而将中国慈善事业推进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丁戊奇荒中"民捐民办"的晚清义赈事业揭开了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转型的真正序幕,在其之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生了激烈的演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救济已开始向民间下移,这为民间慈善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传统的善堂善会也在救助对象、职能和活动范围方面发生了演变,但这种演变既有缘于近代化驱动力的促使,也有缘于在传统社会里自身自发的变化。同时,在中外频繁的交流中,西方先进的教养兼施理念的形成以及近代化慈善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向近代化转变的显著迹象和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慈善"与"慈善事业"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认识"慈善"与"慈善事业"不仅是研究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开展慈善事业的现实需要.慈善包含多重含义,慈善事业则是以救助与教化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经常性活动,充分认识慈善事业特定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推进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近代慈善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著名改良派思想家冯桂芬,不仅积极改革近代社会,也致力于慈善救助.无论理念抑或实践,他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由于身受西学影响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冯桂芬在从事传统慈善活动的同时大胆提出对传统慈善事业的改革设想,冯桂芬慈善思想和实践显然已与传统观念和行为不相一致.就此,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已开始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慈善:政府与民间的责任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民间在慈善中的责任边界是不同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践模式:美国是“民间主导型”的,英国是“合作伙伴型”的,而加拿大则是“志愿者参与型”的.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形态决定了我国慈善事业必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慈善组织必然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从慈善的本质来看,政府应该扮演好慈善政策的制定者、慈善精神的培育者、慈善行为的保护者、慈善运行的监督者、慈善环境的营造者等角色;民间应该扮演好慈善组织的培育者、慈善资金的筹集者、慈善活动的动员者、慈善平台的搭建者等角色.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趋势来看,我国慈善事业必将由“政府主导型”走向“民间主导型”.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类发起并参与慈善事业的内在动力是普遍一致的"①,也就是基于人道、博爱、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观,但中外有关慈善的理解是有所区别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自上而下的施予,讲究施予者本人的人品,却缺乏西方社会所强调的施予者和受助者人格平等的内涵,而后者正是现代慈善的精髓.因此,近代有人以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来定义慈善,把"慈善"看成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例如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说,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西方慈善传统中都包涵着一种爱人和互爱的普遍的道德原则,并凝聚为一个无条件的慈善道德指令和人文关怀,即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和爱护他人;人类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中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程度的不平衡性与其慈善传统在对"爱"这一共同价值基础的诠释及其构筑环境的差异性有关.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比较的视角研究两种慈善传统的文化根源及其生成基础.从中汲取合理的慈善资源,形成有益的启示,必然有助于正在成长中的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公益慈善发展历程中,女性从未缺位,发展女性公益慈善事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女性公益慈善的发展经历了以宗教驱动性与个体自发为主的古代阶段、渐显自觉的近代时期以及全民慈善的现代阶段.目前我国女性公益慈善事业虽获得稳健发展,但制约女性公益发展的因素仍有不少.从多方位透视女性公益慈善发展现状,预测女性公益慈善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大力助推全民慈善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转型经历了复苏、管控、规范化、大众化和法治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慈善理念逐步从行善积德向社会变革转变,慈善主体从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转变,慈善领域从扶贫济困向社会公益转变,慈善方式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我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是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变迁而逐步展开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慈善事业实现了从"求生存"向"谋发展"转变。在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下,慈善事业不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慈善事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机制的角度 ,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事业社会化的因素 :缺乏社会公共意识、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策导向、中国民族传统道德和宗法思想等。中国慈善事业在与国际慈善理念接轨、向高层次的社会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 ,应立足社区 ,发育发展社区慈善组织 ,实施社区慈善项目 ,实行慈善事业社区化。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实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 :社区慈善事业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和理解 ;社区慈善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和规则进行运营 ;慈善资金的管理应公开、透明 ,使用须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环宇 《中州学刊》2006,(2):111-114
中国具有民间色彩的慈善组织出现于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之时,宋朝开始出现了脱离佛教教团的纯民间性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慈善事业定型并且最为发达的时代,而晚清时期出现的义赈组织则代表了中国近代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趋势,它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具有二者的鲜明特征。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中的民间慈善组织具有政治性与民间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于环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4):201-209
慈善事业发展源远流长,但随着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蓬勃发展的福利体系对慈善事业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慈善事业也从传统的"扶危济困"范畴向"大慈善"格局发展。福利模式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重要因素:在补救型福利模式下,慈善事业获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对福利制度的补充作用也最为明显;在社会保险型福利模式下,强大的社会保险抑制了慈善事业的经济保障功能,但慈善事业的服务保障功能持续发挥作用;在北欧福利模式下,高水平、综合性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限制了慈善事业的规模,但随着福利危机的出现,北欧国家亦是开始重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有着悠久传统.目前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佛教慈善可以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佛教慈善事业应该在现代公益理念的引领指导下,探索"本土化"的慈善模式.未来中国佛教慈善需要在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机制方面寻求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及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环宇 《船山学刊》2005,(1):152-155
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包括传统、近代、当代三大基本类型,不同时期的慈善文化形态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运作模式,但是各时期的慈善文化形态都是直接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超越与发展。通过对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历史的梳理,亦可以给当前慈善事业的运作提供一些鉴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慈善的发展转型,从古至今,是一个传承与再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慈善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的历史格局是政府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会慈善交相运行。传统慈善救助是以政府为主体承担,民间慈善只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传统慈善救助方式以养济为主。传统慈善发展到近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始向近代慈善转型,其最突出的标志是慈善的民间性。近代慈善发展到现当代,本应进行第二次转型,但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其转型被延缓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经过从1981年到1994年十四年的中华慈善的全面复兴,此后又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以2008年出现的"全民慈善"为标志,才开始中国慈善史上由近代向当代的第二次转型。第二次转型是对政府和慈善组织的考验。政府应当从慈善官办的位置上退出,民办官助才是中国慈善发展的合理定位。慈善组织机构的发展运营,其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应当是走民营化(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能够起到传递社会正能量、调节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在助力于探索中国近代慈善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慈善义演可以作为价值构建,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的慈善观、慈善伦理、慈善表达方式,以及慈善义演的社会功能、动员机制,梳理出中国慈善史的发展脉络和逻辑表达,为当代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慈善文化与中美慈善事业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中美慈善事业巨大的差距根源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从慈善事业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个要素从内到外依次是:慈善文化、慈善意识、慈善能力、慈善环境.培育积极开放的慈善文化.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内核与外围的关系;三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同时,普及和培育现代慈善价值观,及合理的社会角色定位.培育积极开放的慈善文化、营造良性的慈善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长期任务和核心内容,这也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江汉论坛》2007,2(6):101-105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晚清北京地区慈善事业的施助主体与救助对象、救济手段与社会功能等均在传统基础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显示出过渡性的时代特征.纵观晚清北京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合理的社会制度保证,其整体上仍属消极救济.传统慈善事业在近代的转型对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东利  邵龙宝 《兰州学刊》2011,(11):49-52,109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慈善文化不无关系。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亟须慈善文化的建设。现代中国慈善文化存在着诸多困境,诸如官办慈善色彩浓厚、公民慈善理念匮乏、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富伦理缺失等。笔者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渊源、社会观念等等层面做了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张謇的慈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骏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40-140,142,143,144
慈善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张謇先生事业的重要组成。张謇的慈善思想继承了传统伦理道德观 ,加入了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近代内容。在他的躬行实践中 ,体现着一代慈善家高尚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