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俄亥俄州温士堡镇上各色畸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揭示人们不满现实,向往个人自由的精神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萨特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与虚无""自由选择和责任""他人即地狱"等论点,分析了存在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静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
索尔·贝娄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美国主要的小说家,其代表作<赫索格>被认为是他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小说体现了主人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执着追寻以及他对人类真正存在的最终理解.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揭示这种思想在赫索格身上的体现及贝娄对人类及其存在意义问题上独特的理解,可以给予物质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林学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回顾了解放前后我国对萨特评价的变化,在较全面、扼要评论萨特的小说、剧本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剧本《肮脏的手》,认为它不是反共剧本而是对我们有所裨益的。鉴于此,我们应当重新评价萨特,并肯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广会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69-72
《白象似的群山》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刻画细腻;对话虽简练直白,却生动地描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朴实无华,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而这一切的生成都与海明威本人独特的叙事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小说以含蓄而戏剧性的对话贯穿始终,没有用传统小说那种事无巨细,讲究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层层交代的铺陈的叙述方式,而是选用了外聚焦的叙述视角。客观的展示所传达出的独特情感成就了小说富于魅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丁瑜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1):109-113
电影《罗生门》中的强盗、武士、武士的妻子在极限的境遇中选择自私、狭隘,以至沦入痛苦的地狱,无法获得自由。樵夫虽然犯了错,但是他用自己积极的行动改正错误,使自己超越了地狱,获得自由。黑泽明希望观众通过他的影片,学会如何在一个充满荒诞和非理性的世界中去面对人类的不幸和克服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6.
夏世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204-206
"他人"是萨特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最早出现在戏剧<禁闭>中;剧中台词"他人就是地狱"的内涵;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他人到底是不是地狱,关键取决于人自由的选择和行动. 相似文献
7.
就叙事文而言,叙述方式直接关系到故事的性质。在处理同一素材时,如果从不同的侧面,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运用不同的语气,必将出现风格迥异的叙事文。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的研究,可以看出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就是多以对话形式,这样能让叙述者以外聚焦的视角,点缀几处以人物的视角(即内聚焦角),将一幅幅时间连续、画面逼真的戏剧性场面展现给读者,同时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暗示的方式点明主题。 相似文献
8.
王智音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8,17(2):52-54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独具特色,对该作品中的对话进行会话含意解读,能够挖掘对话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66
语言学中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者的语言内容表达着其做事的愿望。本文以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为研究对象,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挖掘出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对话描述与表达意义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高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621-624
海明威小说具有经典的“冰山体”叙事风格。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整个语篇考察男女主人公是如何发起话轮或转换话题的。依循双方在谈话过程中的态度和角色演变的四个阶段对其对话进行细致解读,逐步挖掘对话背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也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走上了坚强、独立的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1.
李晓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5-67
海明威通过动作、对话、情景的简洁描写,体现了《雨里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的共同写作特色,即简洁重复、含蓄象征,从而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感情冲突,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运用朴素简练的言语形式和人物命名寓意的手段表达了特定的修辞含义.此外还采用象征、双关、比喻、反复等修辞技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故事的深层主题.多种修辞策略的运用却使得简单故事的背后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容,使得该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的不同阐释者:海明威与大江健三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1):24-28
本文从存在主义“世界是荒谬的”、“自由选择”及“责任”等概念出发,比较海明威与大江健三郎在作品中对存在主义这些概念的不同阐述,从而得出东西方存在主义的异同及东西方作家对人的生存价值的不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预设”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的男、女主人公围绕“群山”、“酒”、“堕胎”、“未来”话题的话语进行解读,渐次撕下了男主人公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也开始了坚强独立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程瑜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1)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小说,全文共44个片段故事,错落有致地讲述了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透过飞散视角探讨在本族传统与主流文化矛盾中生存的墨西哥族裔的人生境遇与精神窘境,剖白了族裔文化对身份识别的追求以及夹缝中生存的族裔女性自我探寻的心声,书写了因殖民历史所致的离散文化下“自我”与“他者”所构建的“荒诞”和族裔的“反叛”与“等待”,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乔晓燕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1(1):80-83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体现的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阿尔比最成功的剧作成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当时正值存在主义哲学风行美国。阿尔比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于萨特的重要的哲学思想如自欺、他人就是地狱、对西绪福斯神话的反抗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廖延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2):92-95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究了海明威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批判,揭示了海明威对重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局面的希望,对男性与女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这一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文本.如新闻、广告等.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白象似的群山>来揭示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解读中的应用,并从另一角度展示海明威独特、精湛的人物塑造方式,以彰显其"冰山原则".分析表明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作家写作风格以及文体特征等方面都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有助于评价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慧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
萨特是一位融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大师。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道主义,这是自始至终贯穿在萨特小说创作中的一条中枢神经。萨特存在主义小说敢于揭示世界的荒诞性,表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偶然性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批判性。但作为透视荒诞世界的一面麾镜,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仍具有警示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小说从存在主义视阈对当时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和堕落腐朽的人物灵魂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那个物欲横流的荒诞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指出追寻自由才是人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