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籀(生卒年不详),字仲滋,宋代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栾城遗言》谓:“籀年有十四,待先祖颖昌首尾九年。”据此推算(按:苏辙晚年居住颖昌是在公元1102至1112年之间),苏籀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前后;至南宋绍兴中后期(1140年以后),当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得势之际,苏籀还在世,有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冬梅 《理论界》2007,(1):192-193
近代以来,中俄关系一直都是以俄国对中国进行侵略为主。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中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新局面,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另一方面,从1917年底到1927年的十年间,正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逐步实现对东三省的控制,并最终登上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高位的十年。关注这一时期的奉苏关系。对于研究近现代的中苏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学界流行的南宋开创中国文化的"江浙时代"和苏杭已形成全国人才轴线,以及明代中国文化重心继续南移等观点,提出了商榷与质疑.作者认为,江浙"人文渊薮"和"苏-杭人才轴线"的形成是16世纪以后的事;明代中国文化空间发展的趋势是由南向北;江浙文运在18世纪进入巅峰状态,19世纪初开始式微,但受百年树人规律的作用,近代乃至20世纪江浙的专家学者,仍独步天下,全国人才产地轴线仍在苏杭.长江三角洲,作为当今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闪光点",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其数百年教育中心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论陈范     
陈范在苏报案中是一个重要角色,他因此一度成名,也因此家破人亡。陈范原本无革命思想,因误信"假孙中山"被卷进苏报案。苏报案后,陈范也依然比较低调,民国成立后也不以功臣自居,生活依旧困顿潦倒。本文试图展示近代上海一个末路文人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韩立平 《学术探索》2011,(1):132-136
“苏黄米蔡”之“蔡”究属蔡襄还是蔡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捩是还原“宋四家”的形成过程。南宋时期形成了“苏黄米”并举、“米蔡”对举以及推尊蔡襄的批评传统,这是元人提出“宋四家”说的基础。“宋四家”排列次序在元代并不固定,明代始确定为“苏黄米蔡”并引出争议。有宋一代,蔡京从未进入过“宋四家”,也不存在所谓以“襄”代“京”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激化了朝野矛盾、中外矛盾以及清政府内部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纠结在一起,影响了苏报案的进程和处理结果.革命者借助上海租界挑战清政府,为维护政府权威,朝廷一意镇压,下旨严惩.负责处理的官员却各怀心思,导致朝廷旨意执行效率不高.章太炎等人被捕后,清政府又与列强交涉,要求交犯,出于维护既得利益和西方价值,列强以尊重已达成的程序为由拒绝清政府的请求.苏报案的发生和交涉反映出晚清政府应对政治危机的无能.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苏西诺执政下的印尼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其经济增长速度并未受到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使各方对印尼发展的乐观预期大为流行.本文试图超越单一维度的经济发展速度评价,引入评价一国发展的其他量化指标和排名,从外部排名的变化看苏西诺时期印尼的发展变化.本文认为印尼虽然在苏西诺时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印尼的国内安全稳定、反腐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王爱侠 《文史哲》2012,(5):142-152
王蒙是一位经历过"五七"之难的右派作家,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文坛。最初,他把笔下的右派形象定位为坚定的革命者,将灾难视为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以革命化叙事策略屏蔽了历史创伤。1990年代以后,他重新审视历史,其笔下的右派形象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他们不再具有坚定的革命性,而是在惶恐不安中失去了自我身份认同,在右派们变矮的精神世界里,互为沟壑的精神虐杀暴露出人性的丑陋——"五七"之难的创伤记忆呈现出斑驳的印记。在早期的右派形象塑造中,王蒙改写了自己的受难经历,一方面是当时政治话语形成的潜在的文化控制使然,另一方面也源于王蒙与主流意识形态同声合唱的内在愿望。王蒙多次提及苏联文学对他产生的影响,但他并没有承袭来自俄罗斯思想中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事实上,他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难脱干系的胶着状态影响了他的独立性和判断力。王蒙后期所塑造的右派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创伤记忆,但他并没有将苦难进行到底,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所书写的创伤记忆成为一种对历史的"剑拔弩张"的追问,他笔下的右派形象在困窘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力量来熨帖受伤的身心,在灾难中以调和的姿态和传统文化的逍遥精神化解不幸,这种态度无疑影响了他问难历史的深度。因此,那些没有被时间风干的疼痛,最终只能成为无法触底的创伤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接受俄苏文论有时是通过日文等来接受的,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俄苏文论的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二是通过翻译日本研究俄苏文论的论著来接受俄苏文论。总体来看,中国通过日本来接受俄苏文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上半期,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无产阶级文论。因为时代条件、地理位置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接受俄苏文论的日本路径,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家们独特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关注侧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很长时期内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奥苏贝尔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南方论刊》2009,(5):101-101,100
本文着重分析了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有意义学习的提出,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13.
集部的形成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文献的缺乏,此问题一直处于模糊认识之中。历来认为别集始于东汉,但对现存文献的研究表明,别集始于魏晋之际,且是从史部中派生出来的。通过对晋宋两代以集名书情况的集中考察,特别是对一些一向被忽略的重要文献信息(如鲍照《松柏篇序》中提到的《傅玄集》)的文献价值的发掘,可让我们窥探到早期别集的传播情况。而对晋宋清谈集、群体唱和的文人宴集与集部形成与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探讨,则是研究集部成因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测度值出发,研究了广义测度空间(X,y,μ)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整合的与结构,得到了较好的结论。并利用其研究了Hahn分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渔猎民族之一,它和我国其它的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灵魂观念。他们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相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物、动物以及灵魂都有自己的观念,形成了赫哲族传统的宗教观,为我们今天研究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瞿秋白的俄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代家庭的不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深深埋入了瞿秋白的潜意识中,并逐渐形成了解不开、了不断、割不舍的俄苏情结。如果说,瞿秋白对苏联当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曾有过某种疑惑与感伤的话,那么,在文学上的恋俄恋苏情结却是从无松懈、至死不渝的。  相似文献   

17.
杨海华 《南方论刊》2013,(12):26-27,23
江苏沿海地区受益于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效应叠加,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并使得城市空间状态日益呈现城市群的发展态势。苏东城市群将成为该地区城市合作的重要空间组合形态。本文从生成条件与动力机制两方面具体探讨了苏东城市群生成的可能性,苏东城市群将成为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的重要区域发展板块。  相似文献   

18.
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的前身是沙俄驻伊犁领事馆。沙俄曾先后在伊犁惠远、宁远两城设立领事馆。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迫于沙俄的压力,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俄驻伊犁领事馆、贸易圈在惠远城西门外开设。同治二年(1863年),伊犁爆发农民起义,俄驻伊领事携贸易圈人员逃回俄国,领事馆关闭。光绪八年(1882年),沙俄交还伊犁后,在宁远城北门外重新开设关闭近20年的驻伊犁领事馆。1924年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苏联政府接收沙俄驻伊犁领事馆。1962年"伊塔事件"后闭馆撤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前人对苏颂应制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其应制诗从体势、立意、笔法等审美特征方面进行细致探讨,并对其应制诗的题材、风格、律化进行分类说明,指出苏颞的应制诗对盛唐诗歌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中上叶中国对俄苏文论的总体接受情况来看,中国在接受俄苏文论的过程中虽然有关怀现实、反思现实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其基本特征是接受者从自身现实语境、主观倾向与文化传统出发去接受俄苏文论,所带来的主导倾向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化与工具化.跨文化理论如译介学、误读理论与接受学充分褒扬接受者的改写、误读与变异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但从中国接受外来文化与文学的这个案例来看,这样的态度似乎有失全面与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