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效能政府建设的持续深入,建立更加有效的府际效能协作新格局是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新课题与新路径。在理论构建上,本文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界定了“府际效能协作”、识别了府际效能协作的动因、搭建了“效应-内容-过程”的府际效能协作构成要素。在经验探索上,对长三角机关事务管理府际协作实践分析揭示出:长三角区域府际效能协作初步形成,具有非均衡性的网络地位分布、同质双边的协作关系、“整体弱连接+局部强关联”的协作结构以及以保障为主的协作领域等特点。在优化建议上,针对国家、省市地方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等层面,围绕“政策制度-机制保障-实践行动”等方面提出完善府际效能协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府际关系大致可归结为纵向、横向、斜向三种类型.不同向度的府际关系表现各异."职责同构"和"向上负责"是单一制的现实表现.服务导向是理顺府际关系的切入口.跨域治理是处理府际关系的突破口.其中,跨域治理的驱动力是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合力;城市群是实现跨域治理的重要依托;建立各级各类非政府的跨地区合作组织是跨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科技政策既是指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准则,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引导和制度保障。政策网络作为政策研究中的一种权威分析路径,对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结构性要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政策网络的研究主要分为"利益集团的协调"和"治理"两种流派,前者关注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与国家之间的复杂结构关系和这种结构关系是如何影响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的;后者从治理的角度出发,政策网络被认为是一种治理模式,它经常被用于调整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网络结构,从而有利于政策结果的产出。要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政策的现状和挖掘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中行动者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寻找调整行动者网络关系的途径,从而建立"利益协调-治理"的分析框架,厘清我国科技政策中政策网络类型、行动者类型间网络利益关系,并提出相关治理策略。通过收集我国各级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文本,在政策网络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科技政策中的行动者,总结政策社群、专业网络、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五种网络类型的主要行动者,揭示行动者之间的结构与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雾霾天气出现频率增加、污染范围扩大凸显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其实施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大气污染具有跨域性,它要求相关政府之间进行合作治理,并形成持续协同的机制,以实现整体环境最优化。从"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生成逻辑来看,京津冀地区府际合作治理大气污染存在协同乏力、制度掣肘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治理激励不足、治理组织虚置、治理标准不统一、相关法律不完善、补偿机制缺失等。利益需求的差异性和治理方式的不协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京津冀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从价值共识、组织共建、法治互动、利益共享等维度实现动力激励和制度保障与约束,是府际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府际关系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利益性的影响,当前在我国一些政府和部门中出现了碎裂化、分散性和部门利益化等倾向,基于此,从以责任和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整体性治理理念、以整合、协作的运行方式、构建部门一体化服务的网点和建设网络化政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改善府际关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雾霾频发、PM_(2.5)浓度超标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首要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当前我国区域性雾霾协同治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在补偿对象与标准、补偿方式、主客体利益平衡、补偿意愿对称、资金审计和责任约束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区域性雾霾协同治理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时,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宏观视角建立雾霾协同治理"区域一体化"的府际协作运行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建立稳定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方式,准确界定补偿的主、客体关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使生态补偿政策与制度得民心顺民意,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7.
"府际关系"是近年来法学界、特别是政治学界新兴的一个热点概念,府际关系的构建及动态平衡也是当代世界各国不断探索的重要主题.当代印度府际关系在借鉴西方制度文明和照顾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包括:(1)权力向联邦集中并带有一定单一制色彩;(2)府际体系的一定弹性和适应性;(3)府际关系动态调适中的分权化趋向;(4)政党力量对府际关系影响日益显著.印度在府际关系方面的探索和构建模式,对于观察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的创制和发展过程,分析当代国家府际关系的演变趋势,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27-234
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是公共医疗资源非均衡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公立医院资源配置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网络环境,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并实证检验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洞对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区域性特征,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洞都对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影响,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网络关系影响表明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存在地区"马太效应"和"空心化"问题,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建议从建立网络互惠性的双向机制、加强医师共享制度的队伍建设和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等方面来提升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都市圈协作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和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其中,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模式主张通过谈判形成都市区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私营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以此来共同解决区域公共事务,试图在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和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模式也是目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关系、区域竞争与合作、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当前都市圈地方政府来说,构建区域内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和协作治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国家对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治理的目标诉求,而府际关系对于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为中心,可以将府际关系划分为由中央政府与民族地方政府构成的纵向府际关系,以及由民族地方政府与民族/非民族地方政府构成的横向府际关系,两个层面的府际关系都会对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产生影响。分析表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诉求和实践效绩存在落差,如何在中央集权与民族地方分权的纵向府际关系中,确保自治权的真实有效执行是化解这一落差的关键,也是实现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要点。同时,对于民族地方各项事业发展面临压力与挑战的分析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思想为横向府际关系协调提供了新理念。以民族地方政府为中心,梳理总结纵横两个层面的府际关系成功经验,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视域中的族际政治整合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商品(服务)特征主要指商品或服务供应的资产专用性和测量困难性。近年来,随着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的提出,以"商品(服务)特征"为核心变量的府际合作成为区域治理研究的热点。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中国情境下,针对区域协作治理进行有关"商品(服务)特征"的测量,探索其对区域治理的内在影响机理,促进区域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区域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下的府际关系研究可谓纷繁复杂,已然超出纵向和横向的条块关系的阐述范畴,而呈多元化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状态势,不同级别、互不统辖的府际关系交错发展.为研究方便将范畴缩减至省部级政府间关系,而对横向的地司级政府间关系、县处级政府间关系、乡镇级政府间关系不予深究;缘于横向府际关系不仅产生于省级政府之间、中央部委之间、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之间,而且往往是以多元杂糅的方式纠缠在一起,"条块分割"由于难以跳出科层制的窠臼而无法明确阐释.本文在宪政法治的框架下协调府际关系,通过立法和府际协定促进各级政府自主协调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以重新唤起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最终形成整体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3.
联防联控机制是我国解决城市群内各城市间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2009—2019年5个国家级和5个区域性城市群环境协作治理网络密度、中心势;构建2019年5个国家级城市群和5个区域性城市群的2模网络图。研究表明:2009—2019年,10个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环境治理协作网络密度逐步上升,中心势整体为先上升后下降;部分城市仍处于城市群网络边缘,少数城市群内存在省际边界壁垒或跨省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4.
论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府际治理协调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府际治理协调机制采取流域"公共能量场"、流域政府间电子治理以及流域政府间联盟等实现形式.较为一致的共性特点和优势是:强调流域政府间以及利益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确立起信任关系,流域政府间由此就可以更多采用协商手段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进而更可以实现对流域水环境的合作治理.不过,府际治理机制亦存在着不足,实践中仍应考虑将其与中央政府主导的科层型协调机制有机结合以取得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5.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行动指南,组织之间的有效协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预案层级和应急管理全过程出发,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间网络结构和关系模式进行了量化与可视化研究.结果发现,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网络稀疏且组织间联系随预案层级的降低而线性下降,处置与救援阶段是预案应急管理各阶段网络的薄弱环节;各级预案均存在应急管理任务的依赖性组织,但组织职能的泛化及在预案各应急管理阶段分布的不均衡制约了应急管理任务的实现;预案存在关键性组织,但主导型组织因预案层级和预案应急管理阶段的差异而发生改变;各级预案整体网络均存在封闭的小团体,市级和省级应急预案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明显且团体间存在交互关系,而国家应急预案网络结构相对孤立,表现为团体内部强连接和团体之间弱连接的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组织间网络结构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改革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府际管理:兴起及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府际管理是以合作主义为基础的政府间关系新模型,是当前行政改革和政府再造的重要产物。政府间关系的管理,经历了以重视制度和结构、相互制约与均衡为特征的“联邦主义”、以科层参与、互动博弈为特征的“府际关系”、以解决争端、协商对话、网络参与为特征的“府际管理”三个阶段。府际管理作为改善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新思维,其主要框架有六方面:协调性、依赖性的网络型结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供给;项目和管理功能上的府际间转移;多方协商、调和的合作机制;小社区、跨邻里的大都市地区治理结构;目标导向、网际沟通的冲突解决方式。府际管理的兴起,对中国的政府间关系的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府际关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府际关系充斥着各种冲突与竞争,府际合作费用无人分担,府际合作利益竞相争夺,导致合作困难,面临着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抹煞府际比较优势,政治晋升博弈导致府际合作困难等.需要充分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整体性府际关系,使府际冲突走向府际协同,府际竞争走向府际合作,府际关系碎片化走向府际关系整合化,打造整体性府际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府际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胡熠 《学术研究》2012,(1):49-54,159
我国现行的流域科层治理机制,难以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流域网络治理机制是流域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功能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发达国家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更是推进我国流域治理府际间"碎片化"缝合的现实选择。根据流域网络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以闽江流域为例,其政策着力点在于设立权威的流域协调机构、规范行政分层治理的考核体系、建立流域区际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和完善流域治理的自愿性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治理创新的制度分析:府际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处理和协调作为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自然无关联机制、市场机制、科层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是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四种基本制度。自然无关联机制早已过时,必须摒弃;市场机制和科层制在协调政府间关系时具有积极效应,但却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科层制失灵”的治理困境。府际治理机制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正确选择,也是当前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通过弱化地级市对县级政府的行政约束,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升县级政府的自我运作空间,催生了新型委托—代理关系和新型行政架构的形成,推动了基于府际信任的府际合作。然而,受结构惯习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嵌入到既定行政结构中的制度设计和新型委托—代理模式难以绕过省县场域中固有的庇护关系,"省直管县"下的府际博弈磨损了制度改革的溢出效应。如何在"省直管县"的制度框架下,开展基于府际信任的府际关系重构,建设高效、廉洁的新型服务型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