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平 《理论界》2002,(3):28-29
曾几何时,那些五彩缤纷却昙花一现的文化“快餐”几乎垄断了文化市场,流行音乐、卡拉OK替代了古典音乐,迪斯科替代了芭蕾舞,通俗文学代替了严肃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替代了风格化的电影。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文化转型期,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再追问当下的文化品格。那么,当下的文化品格发生了哪些转变,它带给人们是喜还是忧?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精神性的存在,以"精"—"神"看待文化,必须建立"文化"与"文化力"统一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迈进"文化时代",突出表现为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国力"、"软实力"、"文化强国"的提出,就是文化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标志,为此必须在理论上建构国家文化的战略话语:"文化力"是总体性话语;"文化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文化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话语体系的理论表达。"文化力"是"文化"与"力"的统一,从"文化"向"文化力"的概念演绎,是文化发展由理念向战略的扩展,是基于"力"的文化理性和对于"力"的文化自觉。由此可以建立由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合力五要素构成的"文化力学",形成基于"文化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战略。具体地说:"力—人文—化成"的文化理念;"培育—评估—激发"的"力"的发展战略;"意识形态—文化形态—文化规律"的"方向"自觉;"着力点—互动点—转换点"的"作用点"战略;"文化生态—文化理解—文化体系"的"合力"理性,以上几个方面构成"文化力"的话语体系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现东 《天府新论》2012,(1):115-119
在文化哲学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它体现为一种活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着人和人类社会,并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总体性、超越性把握,是一个动态的、处于生成中的把握。文化全球化是当今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和必然趋势。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文化全球化面临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一元与多样、冲突与共生、固守与变革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系统中,人类文化生生不息,演绎着复杂多样而又鲜活生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一性,同一性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可比较性以及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别。文化自信要基于文化的特殊性更要基于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是否承认文化的先进性是衡量是否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标准,判定文化先进性的根本尺度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各有特定内涵、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在文化光谱中它们各司其职,其要素水平和耦合方式决定文化先进程度.构建先进文化,必须整合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之精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将先进要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耦合成全球伦理、科学伦理基础上的高能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和经济之间的互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两大经济和文化现象,都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文化是以制度创新、投资理财、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现象为中心形成的观念文化。积极加强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建设对新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催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以文化为取向,强调"以人为本";企业竞争以文化为导向,实质上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发展以文化为指导,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文化体现着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徐杰舜 《学术探索》2012,(1):97-104
人的本质在于文化,而文化是需要表达的;文化需要表达,而表达则是需要发现的。对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洞察的表达就是文化发现。文化发现作为人类学洞察性的一种文化表达,便赋予我们一个发现文化的使命。发现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学的一种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南迁至闽粤赣边的汉人与当地的土著民都是客家先民,而土著民中闽越族的成份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客家文化事象方面,从其宗教信仰中透视出的对蛇、石、树、鸟的崇拜,都源自闽越族的古老思想观念;妈祖信仰和临水夫人信仰原来都是闽越土著不同族类的原始崇拜,被客家顺利引进,流传广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客家具有广泛的闽越族信众基础和闽越巫文化背景。客家妇女不缠足之俗亦源于百越或阅越文化,客家方言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特殊语法,据研究是受古百越语影响所致。如此等等,说明客家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南迁汉人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化危机与文化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成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文化生成的基础无疑是人的实践。一种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归根到底应从人们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中去获得最终意义的解释。然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变动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与变动性决定着文化的变动性。文化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常是会伴随着文化危机的。文化危机通常会对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人们谈到文化危机时,通常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大多给予消极的评价。其实文化危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更多的具有积极意义,没有文化危机就没有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哲学层面论证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的内涵,论证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相辅相成,二者间存在互动关系;论证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根本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权和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经济时代,民族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资本化的运作把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于是,文化像知识产品一样,也有了财产权利的问题。在全球性的文化竞争中,西方发达国家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制定了细密而严格的国际条约(各种知识产权协定),出于调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来制作文化产品的需要,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西方发达国家却不急于为文化产权的保护制定国际条约,反倒有意让文化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处于毫无约束的状态。当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中国的文化资源去制作文化产品时,它不必在乎什么产权问题,不必为产权的问题给中国付任何费用;而当它把文化资源制作成文化产品具有了可贸易性之后,在对中国出口时就大讲财产权利了。把文化产权从知识产权中分离出来,尤其是强调文化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在不尽平等的全球性文化竞争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文化产权得不到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在经济价值被窃取和利用的同时,其文化价值也在传播的过程中被破坏、被贬抑、被糟贱,进而对文化资源在本国的持续挖掘和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不折不扣地成了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当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管理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 ,管理模式和内容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粗略地考察了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管理对象———人的属性假定出发 ,提出现代管理应将“经济人”和“社会人”上升到“文化人”高度。相应地 ,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模式 ,并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我省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10日,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南社会科学60年暨省社科联恢复活动30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内老中青三代社会科学优秀专家代表和来自高等院校、党校、军校、科研院所、实际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代表,欢聚一堂,回顾我省社会科学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学科的发展作了很好的总结,并展望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次座谈会多有精彩之论,这里仅以笔谈的形式选择刘茂松等9位专家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张谨 《天府新论》2012,(4):113-117
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个性和地域风格的文化样态。它是一种类存在,表现为一种主权文化,这种主权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内化为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还是一种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是动态的、变化的和历史的,其民族文化身份理所当然地具有实践性、可塑性和阶段性特点。在全球化的交往中,一个国家的文化利益集中表现为高度的民族利益时,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从理论上看,普遍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文化多元主义;从实践上看,极端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文化一元主义;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文化民族主义由"极端"走向"温和"。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也是发展旅游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市场需要。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旅融合助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已成为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文旅融合战略下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文化的繁荣和文化形象的传播都离不开旅游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将具有发掘潜力的旅游地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深度融合文化传统元素进而开发一系列具有优质文化品牌的旅游活动项目,赋予旅游活动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传统底蕴,不仅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旅游地文化广泛传播,也有助于通过文旅融合、以旅兴文,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程度。文章首先阐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中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宁夏文化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区位、历史过程与族群构成。宁夏文化呈明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而其基础则是宁夏文化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多层结构。在宁夏的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是方向,地方文化是底色,西夏、回族文化是特色,两个“典范”是特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宁夏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作为一个机能文化区的区域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湖北”之得名,源起宋代。但直到清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分省,湖北成为独立的高层政区,方有真正意义上的“湖北文化”。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具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是对今湖北境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化,文化交融性更为鲜明突出;第三,宋以来的湖北文化,有一个起伏跌宕并长期处于中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