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企业信用风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信用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的发挥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当融资约束水平较低时,信用风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跨越门槛值后,信用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融资约束门槛区间内,货币政策均发挥负向调节效应;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门槛值更低,且表现为双重门槛效应。融资约束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后,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弱,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能源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探究绿色金融、碳排放规制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绿色金融能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碳排放规制在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碳排放规制程度越高,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驱动作用越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金融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提出构建“常态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的碳排放治理机制、加快“科学化”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加快“精准化”的资源配置结构升级的建议,为促进经济“低碳”发展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饶萍  吴青 《统计与决策》2022,(16):142-146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和产权性质、信息披露质量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加深能够给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创新是数字金融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中介因子。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这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数字普惠金融会对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金融业态,不仅完善了金融体系,也改变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和投资行为。基于2011—2019年上市实体企业数据识别并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促进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了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进而提升金融化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则显著提升了企业金融化水平;数字金融的企业金融化效应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只有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城市,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才显著为正。进一步,基于“数字金融—加剧金融化—抑制主业发展”逻辑链条,发现企业的套利动机驱动了数字金融的企业金融化效应,数字金融不仅抑制了企业的实业投资和主业业绩,还削弱了数字金融的就业提升效应。文章拓展了企业金融化驱动因素和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和政府政策制定者深刻认识数字金融对企业长期发展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潜藏的负面效应,研究结论为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推进金融服...  相似文献   

5.
徐超等 《统计研究》2019,36(6):42-53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Mamlquist指数测算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引入互联网政务作为调节变量,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互抑制,并制约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分解路径;引入互联网政务与营商环境的交互项发现,互联网政务能够起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区域异质性显著,在东中部地区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起到抑制作用;法治环境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农村区域的创新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商业环境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金融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企业金融化程度的提高,财务风险先下降后上升。同时,企业持有短期和长期金融资产与财务风险之间均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和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状况下,企业金融化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探究企业金融化影响财务风险的机制,发现企业适度持有短期金融资产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降低财务风险,表现为“蓄水池效应”;而企业过度金融化会挤出主业投资资金,增加财务风险,并且企业金融化本身的风险会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传导至实体企业,此时“挤出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挖掘绿色发展的金融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用综合指数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生态问题突出、金融欠发达的长江经济带上游乌江流域40个县域为样本,估计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不发达,但是整体水平处于上升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上游地区高于中下游地区;全样本下,县域金融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效应,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下游地区县域金融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上游地区县域金融则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之后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全样本和分样本进行多元回归,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及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不同程度地受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三个指标的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降幅尤为显著。此外,数字金融的广泛覆盖累积的大量融资数据,使得授信程序得以简化,从而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地区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了差异性,东部地区以及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由于股权融资活动较多,因此受益于数字金融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2021,38(4):3-15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 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 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健 《统计与决策》2024,(9):129-13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还体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竞争格局三条路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人民健康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2003—201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整理上市公司所在城市颁布以及进一步修订禁烟法令的具体时间,利用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对员工工作环境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禁烟法令的颁布能够促使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以及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禁烟法令颁布提高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融资约束较大以及非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公司,禁烟法令的颁布使得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还对理解我国城市禁烟法令颁布的经济效应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取2013—2018年中国72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及企业风险承担与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的提高会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力度。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相对于国有产权与高投资倾向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国有产权与低投资倾向企业创新的抑制力度更大。融资约束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由此引发企业研发投入下降,从而抑制企业创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传导渠道有效。企业风险承担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会减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这主要归于企业创新风险容忍度提升所带来的预期高回报效应。金融环境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金融环境提升会加大企业融资约束与控制权转移风险,由此加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将为提升中国企业创新质量及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FGLS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了自然资源禀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贡献率较大;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相比低、中水平的人力资本,高水平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会弱化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优化资源配置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之一,探讨税收激励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速折旧政策可以显著缓解制造业资源错配情况,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对异质性生产率企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通过融资约束机制和资本深化机制,提高低生产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来降低行业内企业生产率离散度,进而缓解资源错配。此外,上述资源错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东中部区域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评估加速折旧政策效果、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绿色发展的角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内生性讨论和更换变量等分析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提高技术外溢水平和缓解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巍  高嘉静 《统计与决策》2023,(15):125-130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全国视角与分区域视角全面估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处于明显非有效但易提升阶段;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均为负,银行集中度以及政府金融集权度对全国的影响和对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影响一致,且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理论提出卖空机制“信息增益效应”和“压力减损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卖空机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表现为放松卖空管制后上市公司的技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均有显著提升。渠道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作用。此外,较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本研究推动了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融合,并为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