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开放性大都会的上海与作为大众娱乐文化形式的电影在精神气质上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梦想升起的地方。上海电影一旦丧失了海派文化造梦的特质.也就没有什么魅力可言了。上海电影与海派文化共存共荣的关键品质包括小资气息、商业化、娱乐美学、文人传统等等,上海电影的复兴必须以海派文化为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海派经济论坛:传播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活跃的民间学术团体上海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就人文社会科学而言,早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早期,上海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基地。当今,在经济学领域,这个传统在商业繁盛的上海仍被传承下来,海派经济论坛就是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民间学术团体。海派经济论坛成立于1995年11月,最初由上海最大的经济学术团体——上海市经济学会所属社会主义经济分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等单位发起和组织。海派经济论坛主席是程恩富教授。程教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城市观察》2010,(3):F0002-F0002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充分释放出人们对城市的期许。城市已成为现代人高品质生活的集聚地。为有效地向世界展示城市的独特形象,吸引眼球,地标性建筑已越来越被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所重视。城市地标性建筑因其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与日韩两国相比,上海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起步晚,但起点高、步子实、进度快。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将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以国际视野、创新方式和落细落小落实举措,着力推动上海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并取得显著进展。学习和借鉴日韩两国经验,最重要的是坚持政府融合主导,发挥市场融合优势,激活社会融合主体,创新开放融合方式,合力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由此开始了天津城市的历史,至今已有600余年.从1840年起,英、法、意、德、奥、俄等9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使天津成为近代历史上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最广泛、最前沿的城市.2004年,天津首次普查出历史风貌建筑854幢,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分布在16个区、县,其中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又有近代西洋古典建筑,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6.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7.
梁新春 《职业时空》2012,(6):151-152
河北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结构为窗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窗式艺术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窗式设计的精华,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窗式艺术文化,对现代窗式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不只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也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方面,上海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认知人文交流,既能融合各国文化,又能“取精弃粕”,发展自身文化,形成世界潮流和地方特色包容兼并的“新海派文化”.上海要借鉴欧美日韩的成功经验,推“轻”项目走出去.可从推文化产品入手,让教育、影视、美食文化等率先走出去,再带动其他的“轻”项目共同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殷亮  任娟 《城市》2016,(10):32-35
笔者研究了意大利现代主义早期建筑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其在二战后的多方面反思和实践.二战后意大利建筑师反省了僵化地照搬传统形式与符号的行为,突破了历史形式的束缚,进而探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主义精神.最终出现了以明星建筑师的成功作品为代表的优秀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希望这项研究能对我国找寻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当代建筑之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筑要积极地融入城市之中,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魅力。文化建筑在布局时需充分考虑地势地形等自然客观条件,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要处理得当,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文化建筑与纯粹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建筑是有本质区别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费是不会长久的。要积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大众文化参与方式,获得更加独特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上世纪70、80年代留下无数老上海人爱情印记的“情人墙”,有望在今天重返外滩。果真如此,或许是上海的一大幸事,不仅年轻人可以重温父辈的浪漫情境,而且也可能为这个城市增添一点新的文化元素。像这种具有浓郁海派味道的文化元素,时下已是非常难得了。如今,一些游客到了上海往往不无遗憾,不知道海派文化的特色究竟在哪  相似文献   

12.
古文化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场所.笔者以茌平县金牛湖景区古建一条街项目为例,在分析其历史脉络和场所特质的基础上,通过把当地传统街巷的空间特征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需求结合,将"七星如意"和"三重古街"的规划理念应用于整体空间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带动了景区及周边地区旅游及商业价值的提升,对以现代手法重塑历史场所精神的仿古文化街区规划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期,夜间经济逐步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之一。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上海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文化嵌入为依托。要通过嵌入"上海老品牌",体现海派文化和区域文化特征,优化空间布局,文化联动长三角,运用高科技手段,嵌入"精细化管理文化"等路径,大力推进夜间经济的文化嵌入。  相似文献   

14.
李柯 《现代交际》2015,(4):136-13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与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争取优秀思想文化当代传承和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改进双赢局面的基础所在。设计、建设、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是上海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课程体系应涵括五方面的内容:一、设置与上海优秀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爱国专题、江南专题、都市专题等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有目的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二、在讲授"两课"等思想政治类课程时,从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的角度摄入鲜活、生动的上海地域文化事象;三、在其他相关的文化类课程中,隐性嵌入以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传承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四、重视优质课程建设;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实现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还须辅以相关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海派校园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东阳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地域气候条件,形成了以"十三间头"作为典型单元的独特建筑文化.研究选取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在文献史料与现场测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与实地测试,从村落规划和民居单体两个层面分析总结其在适应本土气候方面的空间特征与构造措施,为现代绿色乡村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什么样的文化,塑造什么样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具有独特城市形象的城市,必然是有独特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印记的城市。那么,张家港到底应该成为怎样的特色文化城市呢?笔者认为张家港市应该围绕“现代”、“创新”、“文明”做文章,在城市建设上体现“海派、生态、雅致”,在城市理念上突出“现代、创新、文明”,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新特色。最主  相似文献   

18.
朱易安 《科学发展》2009,(5):105-112
纽约和上海,两个城市在形成都市产业的最初,有一些相似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主要体现在拥有天然的港口,商业贸易往来频繁,金融业相对集聚,移民人口众多,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娱乐业发展较快等几个方面。百老汇的演艺产业是在传统剧场演出的基础上,依靠集聚效应做强做大的,而"迪斯尼"的发展模式,则更显现出品牌和产业链形成后的多元化经营开发优势。20世纪后半叶起,纽约的文化产业在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以及产业边界的不断拓展两个方面飞速发展,成为纽约的支柱产业。从文化资源和文化需求来看,上海应当比纽约更有优势。上海的文化资源从源头上说,既拥有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同时又有自己融合东西方近代精华的海派文化特色,如何开发和利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发原创能力,形成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品牌,形成产业价值链,这是上海发展很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代表着一种新的建筑创作理念,其特点是把景观分析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之中,通过景观评价来确定现代建筑在景观体系和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定位。所以,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是包含于景观设计体系之中的。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生态技术,建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更加和谐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一种文化。从构成角度看,建筑与文化同构。建筑既要满足人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又要体现政治、经济、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需要。这种综合性使建筑成为人类每个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和成就的最重要标志。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提隆神庙、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和美国的现代高层建筑等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一部“石头的史书”。中国传统文化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