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吕顺 《公关世界》2022,(2):94-95
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通过建设科学化的思想教育体系,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荒凉的景象."课程思政"若想达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效果,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目前,我国的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被忽略,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这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做好建设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体系,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思政课程"的主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改英 《公关世界》2022,(18):110-112
课程思政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向,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介绍了绩效管理课程在探索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整体思路和实践经验,根据绩效管理课程的特点,通过构建思政案例库,挖掘学科前沿、历史故事及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志、理性思维、价值传承和文化意义,使思想政治内容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合理对接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常用教学形式和手段怎样开展课程思政,以期为高校绩效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薛原  杨令  程远  高俊杰 《公关世界》2023,(4):132-134
简单梳理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正确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分析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容碎片化、效果表面化、评价空缺化和实践独立化。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全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以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写作》课程树立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该课程实践性、文化性和政策性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各环节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选择。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思政教育路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应不断加强新时代教材建设,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关系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影响其政治素养的提升、政治立场的选择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完善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品质。因此,本篇文章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研究现阶段其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根据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进行几点深入思考,以促进更深层次的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施,为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高职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实现进步。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为适应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的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从"专员育人"向"全员育人"转化,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以中学英语教学为例,探索并实践思想政治一体化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7.
何冠宇 《公关世界》2022,(20):138-139
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对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提出了几点系统构建策略。如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切入思政意识、构建系统的教学策略等,希望能够为“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而应从思想政治层面抓起,要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而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教育者对"课程思政"仍缺乏正确的认识,教材中西方文化元素比重过大,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强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而探讨相关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思政课教师是决定性环节。但目前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政治素养不高、职业道德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思维不强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途径,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高校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出现不同文化的英语课程更需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英语课程本身的语言性和工具性,在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同时,挖掘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以"两育"产出效果为导向,以"文化价值尺度理论"为指导,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发挥英语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合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培育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堂财会类专业课程是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科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看似与思政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也要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激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与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法,有效地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融入专业课堂,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的财会类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应紧跟时代的要求,凸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基础课,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地归纳研究势在必行。分析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抓住课程建设的根本——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提出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建议,最终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实现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完美诠释。对"工程制图"教学中"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实施路径及体会三个方面探讨实施课程思政,推动课程围绕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敬业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械制图"的教学之中,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对工程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剖析,总结了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总结了新方法,为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晓琦  安军 《职业》2020,(12):76-77
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技工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意味着传统教育中由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转变为思政育人扩大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思政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排斥、抵触、逆反等消极心理。为了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效,需准确分析心理问题的各方面成因,采用必要的针对性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是"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贴近学生专业,更易于学生认同和接受。提升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效果,重点在尊重医学教育和发展规律、落实领导责任、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引领作用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同时还应该借鉴同类高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善于总结和凝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千禧一代"在高校学生中的占比逐渐升高,他们将互联网和生活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较以往学生也有很大不同,其相对包容和个性的时代特征也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智慧校园"产生于万物互联的时代,并且已经应用于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在应用"智慧校园"开展思政教育方面,部分教师在对智慧校园的价值理解、工作方式、教育互动性等方面尚存不足,未能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初衷紧密联系.因此有必要结合思政辅导员的使命和担当,在"智慧校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础上,探寻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申丽丽 《现代妇女》2014,(2):90-91,98
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叠加效应使得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倒逼高职院校在办学教育作出全方位深度转变,而作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职思政教育现阶段在新形势下暴露出不少现实问题。高职思政教育是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焕发生机,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素养高、技能过硬的社会有用之才,高职教育才能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专业教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本质、理念、方法这几个方面来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从机制构建层面为"课程思政"有效落实课程育人、实现协同育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将思政元素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外化为大学生的言行,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