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一位饱经欧风美雨洗礼、喝过“洋墨水”的西洋留学生,走出高等学府的高楼深院,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参与了“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运动、独树一帜而成为二三十年代推行平民教育的杰出代表.在当时蜂拥群起的平民教育团体中,陶行知最早将平民教育的重心转入农村、并将扫除文盲工作作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摸索到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民间习俗的扫盲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平民教育有其悠久的历史,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化相结合,幼童启蒙教育与成人终生教育相结合,平民实用性与追逐功名性相掺杂,构成了中国平民教育的特色。中国平民教育构成起国民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活跃了古代的学术思想,使旧中国的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因而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提出四大教育连环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农村,企图借助教育的力量振兴中国农村,复兴民族,并为此进行了定县实验,这是典型的“教育救国论”。这种改良主义的做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行不通的。但平教运动倡导者们忧国忧民、矢志教育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称道。在那个年代,教育固然不足以救国,而平教岂可因之否定!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民族的“推己及人”思想 ,努力为世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工作 ,以及身处异国他乡 ,心系祖国农村建设事业 ,体现了享誉中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实践家晏阳初先生晚年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公平问题引入注目,农民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农民工教育与平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社会大众对此从未有过真正的区分或辨识。为此,必须从农民工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其联系和区别,让大众对农民工教育和平民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赋予平民教育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农民工教育发展得更科学更完满。  相似文献   

6.
平民教育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民初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在当时全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被称为全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策源地。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一战后欧美平民教育思潮蓬勃兴起的影响;杜威平民主义教育学说的影响;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湖南自治宪政运动的催生作用。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历程则是:湖南平民教育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是在1922年;在湖南平民教育运动的前期,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期的湖南平民教育运动主要由湖南省教育会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办。湖南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湖南地方自治的进程;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冲击了旧有的教育观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平民生存教育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子可教是每个作父母的期望。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能吃饭、言语时,生存教育就正式列上了日程表。综观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平民儿童时期的生存教育都是很受重视的。其教育进程和内容在先秦时代已具规模,从两汉到隋唐,经宋元明清,一脉相承,几乎每个朝代的家庭都是按这个模式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其教育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生活能力的培养。平民子弟的养育不象达官贵人家的那样,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平民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比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还要明智些。“子能食食…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平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温总理的话让我们想起了先贤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1932—1937年熊佛西领导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试验是一次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尝试,它的时代背景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农村社会经济凋敝、农民积贫积弱的现状,以及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存在一种一向下看”的大众化潮流。定县农民戏剧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所领导的“定县乡村建设试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试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经典的农民戏剧文本,并极大地调动了定县农民大规模参加话剧演出的热情,在试验中首次出现农民自发建造剧场。从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定县戏剧试验在文化切入途径、跨越文化障碍、“树人”等方面取得丰硕经验。  相似文献   

10.
回顾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历程,并具体描述了平民教育、国民素质提高与民族国家建构各自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解为一个与中国民族国家建构息息相关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反思这一过程的中国特色及其意义,评价它的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乡村建设影响深远,尤其是其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农民教育仍有许多指导和借鉴意义。当前在我国农村社会流动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晏阳初的农民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农村社会流动中农民教育问题有引领作用,其中注重乡村精英的领导作用;关注农民"整个的人"的培育;这些对构建一个中国农民教育的体系很适用。  相似文献   

12.
对晏阳初的研究,自1930年"定县实验"感观评论开始,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评价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由于晏阳初自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对平民教育和爱仍怀有真诚信念的人来说,晏阳初无疑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享誉国内外。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我国平民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最早并不是面对乡村而是针对大中城市的。但很快晏阳初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农村。为了推行乡村平民教育,晏阳初先后三次信邀陈行可,结下了他最终和晏阳初走到一起的因缘。而真正打动陈行可的,是晏阳初在信中对普通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一番比较,并阐明平民教育对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现实意义。陈行可由此义无反顾地和晏阳初走到一起,投身平教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于抗战时期在四川新都大力推行实验县。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由于平民讲学的风气被阻断,统治阶级又无心顾及下层百姓的文化教育问题,而在此时大兴的佛教从客观上担当了平民教育的任务。佛寺僧人在传播宗教教义时,也从文学、艺术等方面影响和教育了平民大众。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会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一个典范,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中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从管理学的视角,对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会从组织机理和运行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其特色.文章提出"稳定-机械型"和"适应-有机型"组织之间具有可逆性、价值认同是非营利组织扩大其"诱因"的心理基础、使命感和人本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成败关键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民大革命时期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继承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特别是欧洲的经验,既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邓演达的教育思想亦即平民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家亟欲改造近代中国不合理与落后的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抱负。邓演达平民教育思想是邓演达平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其中许多主张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平民教育的空气曾经在本世纪上半叶布满全国,风靡一时,成为一种运动。它所选择的强国之路即是通过对平民大众的文化知识和生计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觉悟,使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推进到今天,“教育救国”、“教育强国”和“教育立国”这一平民教育运动的主题仍然闪炼着诱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作为时代的“产儿”、“弃儿”和“弄潮儿”这种复杂的“三位一体”的人格出发,阐明了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的内在和外在根据。孔子从小受鲁文化的熏陶,奠定了其坚实的文化基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私学的兴起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找到了恰当的办学形式;而孔子的仁学思想,则是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进步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机会的扩大,即教育民主水平的提高。日本通过中古代时期贵族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化,特别是近代明治维新时期平民教育向义务教育的演变,迅速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化。辨证的分析日本教育进步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平民大学”的办学观传承并超越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那场极具影响的“平民教育”思想运动,二者在价值宗旨诉求、理论的实践展开与折射的示范效应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办人民满意的“平民大学”需要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