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初 ,1 92 1年初版的常乃著《中华民族小史》堪称研究中华民族历史的开山之作。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 ,相继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比较著名的有王桐龄著《中华民族史》(1 93 4)、郭维屏著《中华民族发展史》(1 93 6 )、李广平著《中华民族发展史》(1 94 1 )、张旭光著《中华民族发展史纲》(1 94 2 )、俞剑华著《中华民族史》(1 94 4)等。这些著作使中华民族史的研究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1 94 9年以后 ,为了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及时组成代表各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论家长制     
家长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家庭史的范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家庭发展史。本文的目的是以《起源》为指导,借助考古学的资料,探讨家长制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九章,包括家庭发展史、氏族制度、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大内容。家庭史的研究,是《起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恩格斯把家庭的发展史概括为(一) 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最初形式。婚姻是按辈份结成的,同辈的男女可以互为夫妻。这种婚姻与人类最初的群婚相比,它的进步在于限制了不同辈份间的婚姻关系。(二) 普那路亚家庭:在这种家庭里婚姻关系不仅限制  相似文献   

4.
西藏与中原文明关系史研究的拓新之作──《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评介杨凌最近,由藏学青年学者、西南民族学院副教授石硕撰写的《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发展史》)引起了藏学界及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反响。此书时间跨度上起石器时...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区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堪称是婚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对永宁纳西族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是我国民族学的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对永宁纳西族亲属制度的研究也收获颇丰。1980年8月,严汝娴、宋兆林先生发表了《纳西母系亲属制与易洛魁亲属制的比较研究》(载《民族研究》1980年第2期,以下简称《比较》)。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组织合作的省社科规划项目《湖南民族关系史》(上下卷)几经磨砺终于付梓并于今年5月面世。该书对于湖南民族关系发展史的探究填补了我省民族研究领域中的空白,使人欣慰。本刊特摘编其下卷序言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森先生所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一书第100页言:米拉日巴的大弟子塔波拉结(Dvags-po lha-rje.1071—1153)对1121年(50岁)在塔拉岗波(Dvag-lasgam-po地在塔波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东经90°线以西不远)建一专,即岗波寺(他因此被称为岗波巴),是为塔波噶举派的祖庙。但该寺位于今日西藏何一县境?塔波拉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接受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过程。期间,中国许多学者由被动走向主动,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孟航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史为线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撰文评价说:藏族中青年精英学者丹珠昂奔的新著《藏族文化发展史》出版问世,扎扎实实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文化研究堂堂正正地出了一口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庆英也肯定说:“我认为《藏族文化发展史》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藏学学术著作中的一部精品,我乐于推荐此书参加优秀图书的评奖”。 那么,《藏族文化发展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藏族文化精英?其研究及创作历程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前不久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立生导师,现任中…  相似文献   

10.
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研究汉族,搞“汉学”,如苏联近年正在出版一套大部头的《汉民族发展史》(共八册,已出五册);日本也有不少人研究汉族,据塚田诚之先生提供的资料,日本学者对《汉族的特点》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学研究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新中国民族学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主要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是大量收集民族学资料阶段。自1978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的理论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成立了民族学研究会,出版了《民族学研究》刊物,并出版了一批民  相似文献   

12.
《雨余春树》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江南送别图的新潮流中具有相当独特的重要性,文徵明的《雨余春树》对整个明代中期吴派山水画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吴派画风在苏州文化发展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多少人知道,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1936年为郑君里拍摄纪录片时的创作;我们还击国际右翼势力分裂西藏阴谋的有力证据,是1940年拍摄的纪录影片《西藏巡礼》中,当年的中央政府派信使出席少年达赖坐床仪式的经典历史镜头———摘自《中国纪录片发展史》(方方著)始于1939年的少数民族纪录电影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纪录片的年轻人,总认为8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电影;而对于老一代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新闻纪录片几乎成了中国纪录电影史的全部。那些数量少而磨难多的关于少数民族的纪录电影更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民族丛刊》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东北亚民族研究这样一个潜课题(也有人称之为超前研究课题),实际上是抓住了社会科学的时代脉搏。请看西方人研究西欧民族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至约公元前425年)著《历史》一书开始,迄今已有24个世纪。一部《世界通史》就是西方民族的历史。迄至“东方学”和“东亚史”研究问世,东方民族的历史始终处于配脚的位置。东北亚民族研究至今仍未超出学术猎奇的范畴。只有当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学术界从实际出发,发现了汉民族、朝鲜民族、日本民族(即大和民族)都曾和东北亚的黑土地有关,且考其源流,都离不开东北亚土著民族,都离不开古老的东北夷民族群体,都离不开东北亚汉文古文献的历史载体。但名符其实的将东北亚民族研究纳入人类社会发展史正常轨道的创举,笔者敢说始自《黑龙江民族丛刊》的壮举,即于80年代末广开言路,听取专家意见,决定开辟“东北亚民族”研究专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影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进程中,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17年(1949-1966)中,新中国电影的百花园中曾绽放过一朵朵绚烂夺目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奇葩:如《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蒙古族)、《勐垅沙》(傣族)、《山间铃响马帮来》(彝族)、《边寨烽火》(景颇族)、《芦笙恋歌》(拉祜族)、《五朵金花》(白族)、《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刘三姐》(壮族)、《天山上的红花》(哈萨克族)、《阿诗玛》(彝族)、《农奴》(藏族)、《阿娜尔罕》(维吾尔族)、《达吉和她的父亲》(彝族)等银幕佳作,无不充满着…  相似文献   

16.
丹珠昂奔,藏族,青海省人,1955年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98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系教授、主任、藏学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科院专业技术职称评委。主要编著有《藏族神灵论》、《藏族文化发展史》、《藏族大辞典》等。  相似文献   

17.
《法社会学教程》是国内第一本由社会学学者编写的法律社会学方面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主要从学术梳理的角度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史。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概念体系和理论脉络,也有其特有的基本研究方法。从学术发展史角度来梳理法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掌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西周时期至春秋中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满译本的研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文典籍及满文翻译的特点,同时对理解满汉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正13年(1924年)我生于京都市,昭和22年(1947年)毕业于京都文理科大学东洋史学科,后为文部省特别研究生。1951年发表《论藏文的起源》(《史潮》44)。1953年发表《于阗的名刹贡代寺》(《东洋史学论集》1)和《于阗国卓尔玛寺诸僧侣的变迁》(《史潮》51)。1954年发表《卓尔玛寺诸僧侣的生死轮回》(《东洋史学论集》3)和《佛教  相似文献   

20.
蒙医心声     
登上国际讲坛1996年9月21日,在香港举行的’96世界中医药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上,我以《蒙医蒙药治疗疑难病症异军突起》为题,作了学术报告;我撰写的《蒙医药发展史初探》论著,被本届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一等奖。我的学术报告和专业论著,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