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之前,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断发展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潮,与此相伴随,产生和经历了三种大同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即太平天国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大同空想和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主义空想。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上,各自以其独特的面貌反映了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2.
马德坤 《理论界》2009,(7):91-93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无疑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乃至社会主义性质.而"民生"恰恰成为了近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的亮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并阐述它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关系和重大意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即是:鉴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产生贫富分化等弊病,为避免社会革命发生,中国的革命必须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于一役;中国的社会革命可用和平手段实现.对孙中山这一思想,历来评述者认为是一种主观的社会主义,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甚至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4.
卢钟锋 《学术探索》2005,2(5):100-105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民生主义的要点有二: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基本措施是征收土地税,以防止贫富分化;节制资本的目的在于限制私人资本对国计民生的垄断和控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纲领,也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构想,并且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特色。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空想性。中国近代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国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普及教育思想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前、民国建立后最初几年和五四后这三个阶段,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一直在演进,后一阶段均是对前一阶段普及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中看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逐渐变化,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中的空想成分不断减少,而合理因素与可行性成分则日益增加。孙中山晚年之所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非偶然,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不断地演进这一因素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新中国教育问题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材料,甚至迄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依然具有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近代史研究一般认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笔者试图把三者思想对比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农民革命的理论形式,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中国孙中山和近现代印度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而说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主观”与“空想”的,相反能够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一种通用模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使得孙中山的研究带有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生主义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里,孙中山首绘民生主义蓝图,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民生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里,邓小平思考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新时代;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基础上,继续把民生主义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有过三次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一次比一次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 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九○三年十月出版的《浙江潮》第八期署名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以社会主义作为建立中国新社会之主义。一九○五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时革命党人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曾自称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要求加入第二国际,他们深信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甚至可能比欧洲更早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基本涵义有二 :一为民生是历史的重心 ,表明孙中山对社会历史内容和基本结构的见解 ,突出了历史主体的人 ;二为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 ,表明孙中山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动力的认识。他认为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一是民生 ,二是“人类求生存” ,三是“民生主义”。民生史观的实质是多元动力的主体进化史观。本文认为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实践史观 ,并以此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思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民生史观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于民生史观的思想渊源几乎被完全忽视了.本文比照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不难看出,孙中山民生史观是在总结、升华西方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就是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思想与欧美社会主义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想给予较大程度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思想渊源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原因,重点研究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成果,深刻揭示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从目标话语、理念话语、方法话语、依靠力量话语四个维度进行构建,其民生话语呈现话语目标明确性、话语内容全面性、话语情感亲民性的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的时代价值体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走向纵深,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断完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刘暖 《理论界》2022,(7):8-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张旭  王丰华 《中文信息》2013,(9):165-165
毛泽东民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来源,它既有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扬弃,又有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来自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及其从国情出发的实践原则黄敏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晚年时在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下,重新思考革命理论,形成了体系基本完整的社会历史观。由于这种历史观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的,人们通常称之为“民生史观”。孙中山建立民生史观的目...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编     
邓小平的建国方案 董四代(《攀登》1997.③)认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并不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①邓小平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思想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张和毛泽东学习一切民族长处的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韩剑锋博士所著《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是一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作新的历史梳理和科学评价,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开阔视野和新的启迪。第一,该书详尽的叙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是孙中山民生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关于如何认识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等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及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三大理论特质,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理论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较早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并试图以此拯救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主义观不仅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他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要思想基础。了解和认识这些观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学说及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