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部门的劳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劳动?它同一般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说商业部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或者都不是生产劳动?我国学术界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意见。(一) 商业是在流通领域发挥职能的经济部门,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流通一般地仅是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流通时问是对于生产时间的一种限制,流通时间越长,必然会把更多的资金束缚在流通领域,从而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如果没有流通,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就无从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就难以进行,所以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  相似文献   

2.
一、X假定的提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没有经济动力就自行运转的社会制度。所谓经济动力,就是社会成员主动地,而不是被迫地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自觉努力。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动力的思想,以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最具有影响。按照斯密的说法:“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原因。”也就是说,他认为社会生活的经济动力仅仅在于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努力。这个思想,也就是斯密建立他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基石。由此看来,对经济动力问题所作的分析及其结论,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理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双重混合性质姜树蔚社会主义经济在历史上曾被当作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在理论上加以理解并在实践上加以推行。现在,经济改革已在实践上使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性质问题,是几年来学术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带有基本性质的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打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济经,发展社  相似文献   

5.
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而奋斗的时候,反思过去,研究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应把工资分配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来对待,正确、合理、公正地处理好分配关系问题,使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应采取有力措施,解...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力所有权是属于劳动者个人的,这是因为人类劳动力的特殊存在形式及其运用特点决定了劳动力所有权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所有权。它不能随意转移、随意支配。其所以如此,在于劳动力存在于活体之中,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因此不能随意转移,并且在生产中劳动力的运用发挥,也不象一般生产资料那样是受动的要素,而是能动的要素,即劳动力的运用必然地要受到它的所有者的控制。劳动者作为他的劳动力的所有者总是能动地控制着他的劳动力的支配和使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如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应具有个人所有的性质。为了加深这一认识,不妨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劳动的矛盾问题是一个十分迫切而经济学家对它又研究得很不够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把社会主义劳动的矛盾同旧社会的"遗毒"或者同社会主义应该加以克服的某些缺点联在一起.当然,不能否认这类矛盾的存在,也不能否认有必要对它们加以研究.但是,这类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劳动发展的源泉.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森林茂密,广袤的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蕴藏着发展林业生产的巨大潜力。三十多年来,随着林区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繁荣社会经济、加强边疆建设作出了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由于森林资源的不足,木材供应已经成了国民经济建设的短腿,影响四化建设,也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在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指引下已经营造起417.56万公顷的人工林,但仍有近千万公顷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疏林地需要更新造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根本措施之一就是大造其林,不断地扩大森林资源。营造劳动储备林是一个益国利民的好办法。它可以在目前国家营林生产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更新造林工作,对群众来说,通过营造劳动储备林,也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探讨韩冬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我们认为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的这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科学技术生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改革,生产力的大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为前提。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已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消灭剥削(指完整的剥削阶级)的任务,而“两极分化”的消除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以经济效益的不同提高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过程而只能通过允许部分地区、企业、个人先富带动后富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认清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制度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重新审时度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得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是我们党制定现阶段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客观依据,是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的思想武器。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过渡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探讨关柏春原来我们都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后来我们摒弃了这种认识。随后就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有人甚至提出了“商品经济万岁”的口号;现在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了,而且已经被多数人所认同。那么,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一、实现个人缴费网上申报的必要性(一)个人缴费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申报系统的实施,不仅节省人力、节约资源,而且还会减轻企业经办人员到社保分中心办理业务的负担,缓解社保机构人员的工作压力。截至2013年6月,天津市参保人数共计336.75万人,其中个人缴费人员达到26万多人,占天津市的7.8%。因此,加快推进个人缴费人员的网上申报是大势所趋。(二)参保缴费办理业务时间相对集中,高峰期经办压力大  相似文献   

14.
1980年7月,苏联《哲学问题》、《经济问题》、《苏维埃国家与法》、《社会主义竞赛》四家杂志在哈里考夫拖拉机厂召开了一次圆桌会议,座谈"劳动、集体、个人"问题.参加座谈的有工人、车间主任、党团、行政、工会和社团的领导干部,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界以及高等院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生活资料所有制问题并不是经济科学领域中的处女地。,虽然今人对此很少谈起,我们却可以从前人的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所以,确切地说,生活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个多年被遗弃的孩子。我们在研究中深深感到,找回这可爱的孩子可以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很多生机。 一、生活资料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是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两者中,生活资料的占有是出发点。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是占有更多的生活资料的手段。生活资料占有形式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但是,我们至今还不能说,已把这个“基础”搞得很清楚了。近几年来,在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上,已初步打破了一潭死水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未能突破,即把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等同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进而以是否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判别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标准,以共同占有的范围和程度来标志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我认为,这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作一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哪一个环节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并加速经济的发展?看来在目前阶段,这个环节将是分配关系,分配关系的完善,更充分地体现按劳付酬的原则.在当前形势下,这是发挥消费刺激生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劳动工资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我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我们尚未找到最佳的形式科学地、合理地开发、组织,发挥它的巨大威力。这样巨大的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处于潜在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寻找有效的途径,切合实际地改革现行的劳动工资制度,真正把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相似文献   

20.
效率和平等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西方国家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万式是以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采取恰当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用小的不平等导致效率的提高,用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大的平等。但是建国以来,由于我们犯有如下错误:将社会平等看成绝对平均;以牺牲效率来维持所谓的公平;否定收入分配受市场调节的客观规律;用非经济手段强制干预、割断、破坏平等与效率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也未能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成员收入也并没均等化。尤为严重的是,不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机制,导致经济效率极低。关于平等和效率问题,我国现在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是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就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和平等的两种意见而言,笔者的看法是:既承认交替关系,又可通过不充分竞争将其变成正相关关系,使效率和平等达到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