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不同意把现代广州话处理为有介音。作者认为 ,对广州话介音问题应取一种历史的眼光 :早期粤语确是有介音的 ,但后来在广州话中趋于消亡 ,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声母。从现代广州话的音节结构看 ,应承认它已经达到了介音作为一个系统不再独立存在的地步。处理为没有介音 ,符合现代广州话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法形态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分析广州话形量词,其形态有"形+量"式和"形+量+形+量"式两种,它能和名词、副词、数词、结构助词组合,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了广州方言韵母在发展变化中所产生的“韵尾繁衍化”的现象。这类韵尾繁衍化的韵母本由单个元音构成,不带韵尾,后来逐渐变为双元音,衍生出一个韵尾来,形成复韵母。其主要表现是:i→ei、i→ei、u→ou、y→θy.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广州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又读,即一字读多音而意义不变。本文阐述三个问题。一、广州话必须规范,又读不利于规范,防止音读混乱必须审辨又读。二、构成又读原因主要是传统读音和现今通行读音有差异,不同声调,不同声母,有无u介音、古影母今读舌根鼻音声母,等等。三、审辨又读以今读为主要根据,但必须充分运用古音。常用字古音与今读相同可列为正读,古音与今读不同可备注又读。不常用字可类推古音确定正读。本文剖析《广州音字典》410多个又读字,在两读中分别主次,清理误音,规范今读与古读。  相似文献   

5.
广州话里活跃着许多三字格惯用语。就语法功能而言,它们介于词和词组之间,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其构成和语源则蕴含着浓郁的广东社会的地域和人文色彩;在语意和语用方面则大多表示贬义和讽刺的意味,颇具幽默、诙谐的特色。对比并分析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脉络。  相似文献   

6.
关于广州话字调变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方言中,广州话素以声调复杂著称。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下简称《概要》)认为,广州话有九个调类,两个变调: 阴平((?)55或(?)53) 阴上((?)35) 阴去((?)33) 阳平((?)21或(?)11) 阳上((?)13) 阳去((?)22) 上阴入((?)5) 下阴入((?)33) 阳入((?)2和(?)22) 高平变调((?)~*55) 高升变调((?)~*35) 本文准备通过对《概要》所说的两个“变调”的剖析,探讨一下广州话字调变读的性质、特点及其对调类分合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州话二字格词语取材于粤语区人民的日常生活 ,具有浓厚的百越人文色彩 ,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广州话三、四音节的惯用语一样 ,在结构上具有稳定性 ,在语义上具有凝固性 ,在句法上兼备词和词组的特征 ,在风格上属于口语范畴。由于其音节结构和使用特点都很接近汉语双语音节词 ,因此“词化”程度颇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粤方言代表的广州话和普通话一样,有着一大批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格词语”。这些词语的结构、语用和语法功能和普通话成语有不少相同点,充分显示了方言和民族共同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广州话四字格词语的语源和词素构成有着鲜明的地域和人文色彩,使其表情达意甚为生动传神,幽默隽永。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方言中,广州话素以声调复杂著称。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下简称《概要》)认为,广州话有九个调类,两个变调: 阴平(55或53) 阴上(35) 阴去(33) 阳平(21或11) 阳上(13) 阳去(22) 上阴入(5) 下阴入(33) 阳入(2和22) 高平变调(55) 高升变调(35)  相似文献   

10.
广州话口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这些古语词除了单音词或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起来的复合词之外,还有两个音素不同的音节组合成的联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根据两个音节异同的情况不同,一般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四类,其中以叠韵的为多。文章主要讨论广州话口语中留存的古汉语叠韵词。这些词语都曾是当年的口语词,后来才逐渐地走向消退,但是却留存在方言里,世代相传,并在广州话的口语中找到了“言证”,表明粤方言是从汉语分化出来的一支方言。虽然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这些词语并非一成不变地沿用下来,其音义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却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广州话的字调有九个调类小类或六大调类。历来学者多认为广州话变调多半发生在连读的后一个音节;变调的调值不同于基本调类的调值,并提出基本调类外存在两类变调调类,但诸家所用调名和其所指范围有同有异。如王力认为其中一个是平上去声的变调第十声,调值近似于第二调阴上而略高,等于普通话的阳平,另一个是入声的变调第十一声,是以第十声为基础再加上入声的尾音-b,-d或-g构成。而袁家骅和高华年等则把变调调值略高于阴平者称为高平变调(符号为(?)~*),此变调为王氏书  相似文献   

12.
“怕”类词的肯定式引申出“判断义”,在许多语言中常见(如英语I am afraid),但广州话“慌担心、怕”的否定式也引申出“主观判断义”,值得重视.广州话的“慌”前加表否定的“唔不”组成的“X唔慌Y”格式,是从否定的角度,表示言者对命题之可能性的断言性主观判断.此用法的“唔慌”已虚化为词,在句中属于命题外成分,是高一级的谓语.作为陈述句,“X唔慌Y”没有肯定式,句子表肯定义还是否定义,取决于Y成分的形式.该格式体现出言语的交互主观性功能.“唔慌”的虚化有其外部条件,更有其语义基础和动因,其虚化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澳字的正音论述广州话η声母的古音来源,分析中古疑母和影母互转的语音变化规律;评述广州香港两地字典字汇澳字以及η声母字读音差异:广州比较重视口语读音,而香港则偏重传统读书音;比较国内一些方言论证澳字读η声母合乎音理;对比越南华人的读音论证η声母字音丰富是广州话的特色,百年不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粤音韵汇》是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编写的广州方言同音字汇,对粤语研究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指出《粤音韵汇》所拟定的声韵调体系是通行20世纪的广州话标准音,穗港两地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字汇皆沿用它的音系;同时从声母、韵母分别论证粤音韵书《分韵撮要》不能代表广州最通行的音,并通过现今方言调查材料分析,指出《分韵撮要》所代表的只是比广州话范围更大的“广府话”。  相似文献   

15.
作为表示引进交付、传递的对象或受益者的与格介词,广州话中的“过”至晚于明末清初便已经出现,在明末至清末的几百年间.“过”的使用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而“畀”作为与格介词的用法直到清末时期仍然相对少见。与格介词“畀”自产生起就处于与“过”竞争的变异状态。自民国中后期开始,广州话的与格介词“过”便呈现出被“畀”取代的趋势。“过”和“畀”的变异既是语言自身演变规律的体现,也是语言运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跑”的概念上古汉语说“走”。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的层面上,“走”在共同语表现为后起义“步行”成为“走”的基本义,本义保留在成语里,或只作为语素义用来造词,“跑”替换了“走”。广州话保留了上古义,古代的“走”至今单说单用,作根词大量造词;沿用引中义创制方言词;受普通话影响,以“跑”替代“走”在当代广州青年的口语里极为突出。研究表明:由于词义演变的复杂性,古汉语常用词在共同语和方言里的变化是不可能一致的;又由于广州方言和共同语是不同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5·3 1”讲话、“十六大”报告中 ,强调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也就是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是时代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真正的网络经济并不只是来自于网络公司, 网络经济可分为显性网络经济、半显性网络经济和隐性网络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斗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存在了40余年。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年青人,总是认识不到社会义的优越性,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他们把现实的社会主义当作了理想的社会主义。毋庸讳言,现实的社会主义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这对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神秘的力和无意识及相互关系的探讨和分析,指出神秘的力支配人类行为的结果往往通过无意识来实现,揭示了悲剧过程的基本模式:物质——精神——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