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瓦尔特·惠特曼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惠特曼时代,美国在文学、思想与意识形态上仍然依附于欧洲传统,深受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但惠特曼却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强调诗人要为自己的民族歌唱,他笔下的声音和景象都是美国的,他的表达这一切的语言也是美国的。惠特曼开创了新的诗风,他认为诗歌不在于形式化的格律,而是深层次的感情,强调情感的节奏,思想的韵律;他因此创造了一种具有惠特曼气质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美国精神乐观自信,美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优越感中建立起来的。惠特曼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美国和美国人民,他的诗歌洋溢着乐观豪迈的美国气概。在美国内战的非常岁月,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联邦高于一切的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3.
卡明斯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情感,这些隐喻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变异。在对卡明斯诗歌的直观、想象的语言分析、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也实现了对诗歌语言变异的具体体验,隐喻的最后效果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4.
西方纯诗论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纯诗论是马拉美和瓦莱里的纯诗论,广义的还包括作为狭义纯诗论基础的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纯诗论以及瓦莱里之后的其他纯诗论。纯诗论可以从纯粹情感、纯粹观念和纯粹语言三个方面考察。广义纯诗论偏重于纯粹情感,亦即诗的审美情感,因此它与唯美论的界线不清。狭义纯诗论则在纯粹情感的基础上还具有两个特点,即纯粹观念世界的特点和纯粹语言形式的特点。纯诗概念是可以成立的,它具有评判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美国诗人惠特曼对中国诗人艾青的影响,虽然艾青缺乏惠特曼那"拥抱一切的自我",但惠特曼仍对他的诗风影响重大,使得艾青将散文元素引入其诗歌中,从而开创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瑰宝,不仅是因为它思想内容的深广、意识的纯正、情感的纯粹,也是因为其体式多样、语言精致、技巧丰富。闻一多在新诗艺术之美的构成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创作上的实践与理论上的主张虽有所出入,但相得益彰,只是从理论上论述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观念与追求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作为男性诗人的性别特征十分鲜明,《草叶集》焕发着独具魅力的男性气质。硬汉精神、强者情结和野性放纵、雄奇铿锵的自由体语言雄风是惠特曼诗歌男性气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倡导白话诗与惠特曼开创自由诗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二者都是在文学代变的关口,分别承担起了中美诗歌变革史上除旧布新的历史使命。胡适提倡白话诗的目的是要推翻文言文学,建立白话的国语文学,而惠特曼则是为了冲破英国文学的藩篱,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独立的美国诗歌。在白话诗诗学理论的阐述上,胡适偏取了惠特曼自由诗的分段自由、造句自由和诗歌散文化等诗歌主张。但由于白话诗发展进程的内在制约等原因,在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上,胡适对惠特曼自由诗的接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艾青所接受惠特曼的影响着眼,既立足于文本的举证,也重点从他们体现出来的对自由诗的本质认识、艺术精神、表达方式及语言风格上就彼此相似之处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并指出艾青在借鉴惠特曼诗歌艺术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富于个性的反叛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白话新诗与古代诗歌的关系是既有所破除,又有所继承的关系,即有"破"又"立"。白话新诗对古代诗歌的"破"主要是在诗歌的形式要素方面,如结构、语言、用韵,诗歌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表达方式的差异,但是,白话新诗又承续了古代诗歌艺术追求"境界"、偏于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传统。在"破"与"立"是辩证过程中,白话新诗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成果,其在写作中所受到的多种影响值得探讨。其中,屈原辞赋的宇宙观和性别叙事对于郭沫若《女神》的想象力和抒情方式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女神》中的"抒情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极其"惠特曼式"的,因而能够对屈原的影响有着精彩的发挥。屈原和惠特曼的影响既使郭沫若的独特抒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正是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2.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诗歌除了对自然主题的关注之外,还刻画了大量的纯朴自然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体现出的真、善、美衬托了诗人对于美的坚持与追求。基于对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的分析,探讨了诗人对于女性主体价值的叩问与寻找,从而挖掘诗人对于女性形象的观照以及对女性主体地位与价值更加深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诗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凝聚融汇着自然美、童心美和诗歌艺术美。金波儿童诗作情感的含蓄表达、意境的营造、哲理的意蕴及对韵律乐感的追求,都反映出其儿童诗歌艺术更多建立在继承中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通过对国外诗歌格式与手法的吸取,金波的儿童诗作有了多样的形式和更为丰富的审美内容及层次。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本文选取了狄金森的两首经典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从标点符号、语法、韵式、修辞手法、遣词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了狄金森诗歌的两个汉译本:江枫译本和蒲隆译本。文章指出了两个版本各自的特点,即:江枫译本简约、内敛而稍显生硬、机械;而蒲隆译本流畅,但略失之于简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张寅彭、强迪艺编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清]法式善〈梧门诗话〉合校本》为文本,利用诗歌美学基本原理,对法式善《梧门诗话》美学追求进行探讨。法式善作为一个蒙古族诗人、诗歌理论家,在丰富的汉文诗歌创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美学观,甚至在其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形成其独具特质的美学追求。即形成了以“清峻”、“清淡”,“幽旷”、“幽寂”四为合一的“清幽”之美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略论影响李贺诗歌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以其奇崛幽峭、裱丽凄清的浪漫主义诗风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在他绚丽多彩的诗卷中,出现了一批表现他生命寄托的美丽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来自神界、鬼域和人间,带有凄艳迷幻色彩,是李贺短暂而不幸人生的折射。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李贺诗歌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因素,并从诗人的身世背景、仕途经历、漫游南方以及对《楚辞》的接受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美国诗歌的发展史中,罗伯特.弗罗斯特占有一席之地。在由惠特曼滥觞的近代自由诗写作大潮中,弗罗斯特诗歌的形式备受争议。文本细读表明,在多元化文论趋于更理性的现当代,弗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又是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其父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大诗人,而师曾诗风逸于其父的西江家法之外。这是师曾在艺术家才情的激发下,自然而然地同讲求学问,视艺术为余事,重视"学人之诗"的同光体有所背离,形成陶写性灵、疏朗清新的"画人之诗"。其诗歌以赤诚淳厚的悼亡诗和讲意境、性灵的题画诗为主。其诗歌融汇众流,力求打通魏晋六朝、唐宋并驰之轨,是对近代学江西派的末流作诗晦涩喑哑如土羹尘饭的反戈一击。  相似文献   

19.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