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中国总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进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总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它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也更加突出.1887年至1936年的49年间,近代中国总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其上涨并非直线运动,而是呈波动不居的逐步上升趋势.个人消费需求、民间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需求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个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消费支出由于总量甚微,对总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弱,投资需求对总需求的波动影响明显.中日两国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而总需求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范式是短期总需求调控,看待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要借鉴西方理论,但更要结合我国实际.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中不能因为总供给问题而否认刺激总需求,同时扩大内需政策具有一定的中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来看,中国总需求结构具有从“高投资低消费”型向“高消费低投资”型转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中国“高投资低消费”型总需求结构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中国“高消费低投资”型总需求结构的形成将不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中国总需求结构转变的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要通过采取转变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直接面向消费的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建议中央适时调整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和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平衡.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一矛盾体中,虽然社会总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但是,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总供给有巨大的反作用。从总的来看:社会总需求是由国内的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四大部分组成的。在这四部分中,由居民需求和社会集团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滞胀状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表明: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应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扩大社会总需求,使之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力;同时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很好地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自1991年爬出底谷,呈现回升之后,连续几年以高速增长飞速发展。这给我国带来希望和信心,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价上涨通货澎胀也十分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控制通货膨胀是经济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去平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的现实,从总需求角度,通过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实际GDP增长率和物价波动的关系,指出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连续几年超过潜在GDP增长率高速增长,引起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实际GDP增长率对CPI指数上涨有同向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公共信息公开与国民信心曲线、国民信心与总需求曲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曲线的分析 ,推导出公共信息公开与国民收入曲线关系。再通过对我国政府在抗击SARS及禽流感斗争的经验分析 ,得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具有下述几方面特征:(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总供给的增长速度。但同一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我们既可以认为是总供给不足,也可以认为是总需求膨胀。这就要看失衡的原因究竟在哪一方。显然,我们当前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总需求膨胀,即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超出了常态的、稳定均衡的增长;(2)这里所讲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一种社会有效总需求膨胀问题;(3)仔细分析还会发现,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事实上并没有陷入失衡。将上述三个方面特征概括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部分产品和劳务的结构性需求膨胀(如交通、能源、三材以及居民的住房、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娱乐等)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结构性变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社会总供给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这两方面显然不相适应,而主要矛盾正是在于我国当前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我们认为,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的产生原因,只有通过对集权经济和完全市场经济这两种极端模式的深入分析,才能得到说明。本文仅从这两种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的特定角度来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一、传统体制下的非均衡增长直到七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始终是中央行政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它基本上是一种单元决策的纵向层次结构控制系  相似文献   

10.
此次我国总需求不足的根源虽在于实体经济 ,但增加货币供给量对剌激需求有着积极意义。然而 ,我国经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以及货币传导机制上的问题 ,使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古典二分法从另一个角度对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进行扩展 ,利用扩展后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能够很好的解释通货膨胀、滞胀、逆向供给冲击等经济现象 ,并且在扩展后的模型中加入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能够得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因此扩展后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是一个很强解释力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债的总需求效应因发行国债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1981 ~1993年的减税国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要大于1994 ~1999 年的增支国债。当前, 中国国债政策的运用可适当考虑减税国债。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舒元同志的《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一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理想模式,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形势。我较早地读了该文的打印稿,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舒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宏观总量平衡,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效应。自觉地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使之保持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基本方面。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及其目标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同样不可能直接进行实物分配,统一的社会最终产品的运行分解为实物运行和价值运行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经常存有短缺现象,社会总需求不时持有膨胀势头。如何正确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科学消除这一不良经济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处于改革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前些时候,针对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况,学术界不少同志认为我国消费上出现了“早熟消费”现象,投资上患有“投资饥饿症”,主张用全面紧缩的政策控制总需求,调整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一、总量在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译成中文之前,我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已经普遍地注意到总需求过大这一问题。软性预算约束既造成投资膨胀,又孕育工资膨胀,从而使得总需求过度或短缺成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正常状态。这一点似乎己广为人们接受。但是仅仅认识总需求过度这一状态,是否就解决了从总量角度观察宏观经济的所有问题?笔者曾经说明过,对应于国家的不同发展战略,宏观经济上可能出现持续的然而温和的总需求过大或总需求的大起大落这两种情形。但是,笔者和大多数研究人员一样,没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而又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严重失衡。显而易见,在现阶段,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需求过旺,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引发了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困挠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必须在理论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西方,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来分析宏观经济的动态发展,这已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社会总需求一般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大致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投资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消费的消费资料的价值。一般说来,社会总  相似文献   

18.
需求管理是指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收入流量与均衡分析而制定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行管理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假定制度条件不变;其二,一种短期分析,并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节;其三,以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为依据,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应当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应当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需求管理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使一定的经济总量保持稳定,既维持充分就业,又避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包括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或松或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约束在经济转轨期尤为重要。潜在总需求不等于现实总需求,总供给与有效供给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个社会的现实总需求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有条件约束的。需求结构的低层次和供给的结构性缺陷,制约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总需求膨胀是经济模式转换中的主要障碍和危险。认真学习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对于及时和稳妥地解决社会总需求膨胀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