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因和自己体系的矛盾没解决被他抛弃了。而“跨越”却实际上发生了,造成了以“经典”理论指导“跨越”实践的错位。新社会主义理论天然符合“跨越”设想,至邓小平理论达到成熟形态。江泽民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跨越”设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有过“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酝酿 ,但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苏联东欧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马克思所酝酿的“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在现实的实现。它的失败反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为依据,说明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二层含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正式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多年研究的科学结论;苏联、东欧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 ,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 ,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 ,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也走了一段弯路,甚至出现严重的暂时倒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伟大意义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争论不休甚至提出怀疑。事实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理解,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指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并且在中国成功地实践了这一思想 ,他特别指出要用科学态度对待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不能也不会走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勇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这种跨越不断创造物质、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4,3(2):68-72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批评这个问题上形形色色错误观点的同时 ,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进化为俄国社会新生支点的重要思想。我们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解读为基础 ,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为背景 ,就可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后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就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论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的.这两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成果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天才设想 ,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东方社会理论。使其世界历史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备 ,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经典表述了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序言》中“古代的”生产方式表征的就是奴隶社会。但是,通过大量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亚细亚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并未缺失的“从前的哲学信仰”。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4年间,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迷信和崇拜,并自觉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原则来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历史观上有明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痕迹。此间,马克思的世界观总体上并未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新世界观思想仍未诞生。  相似文献   

13.
曾庆伟 《晋阳学刊》2008,2(3):71-74
布罗代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含义一无所知。他用“资本主义”一词来确指不同于“物质生活”和“市场经济”并在它们之上的领域。他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的三层分立解释模式。但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其恢弘的论述。他从社会形态演进和内部要素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路径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解构之路,形成了其独特的“资本主义”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民华 《河北学刊》2012,32(2):193-195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不可说"的命题,这与禅的"不可说"不谋而合。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言语观:什么不可说,为何不可说,如何说"不可说",以期探寻中西方哲学思想中"不可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不平衡关系"问题,国内学术界曾有过两次较大的论争: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论者们都借着马克思的名义来说话,而且都自以为抓住了马克思的本意.但由于各自的前见不同,马克思在他们那里便呈现出了斑驳的色彩.这些斑驳的色彩交互冲突,相互否定,为凸显出一个真实的马克思提供了某种契机,同时也提示人们:在马克思思想框架内未必能获得彻底解决的"不平衡关系"问题,或许可以获得另一种途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存在主义关于人的问题所做思考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有关人的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存在着深层一致性,即思维方式的一致性,从而为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有关人的理论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王路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31-133
“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这是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的被引用最多、所用范围最广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的含义是不是像它字面上的那样清晰,却是值得思考的。维特根斯坦确实谈到一些不可说的东西,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最主要的是要看到他的本意是什么,他最主要的意图是什么。这样,我们对他的不可说之说才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我们才能够正确阐述他的不可说之说。  相似文献   

18.
马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冈底斯的诱惑》中采用了"不在场"的叙述方式,通过虚构、混乱、感觉缺失等语言技巧,表达马原竭力走进西藏却又不能理解西藏的焦灼,彰显了马原式的先锋特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于今天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集中表现在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了—个新境界 ,并开拓了观察社会历史的新视野 ;其实践价值集中表现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