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1845年由马克思撰写的一个要点式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马克思的实践观、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人的本质理论这三个视角探讨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蕴含着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宗教束缚到个性解放的蜕变、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的发展、抽象孤立到现实联结的嬗变、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的飞跃等方面。这不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精神革命、确证个体存在、进行真理验证、坚守价值信仰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任务、搭建双向互动式教育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原则、注重实践教育必要方法、构建人境统一式教育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写于1845年4月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集中地从认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等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第一次全面地归纳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和理论纲要,把哲学探讨的眼光转向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内在原因上。在这份《提纲》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现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提纲》的文章,差不多都把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当作一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科学地阐明了重视科学理论、加强理论武装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探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力的路径,是贯彻《意见》精神、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主体一客体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而人的本质问题又是解决主体—客体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表明:只有当其在思想中彻底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残余,科学地规定了人的本质的时候,主体—客体思想才得到了科学的确立。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缩写的形式,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发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1848年春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十一条,而直接提到“实践”概念的就有十三处之多。加上“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改变世界”等等,就更多了。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把实践观点运用于社会历史,批判了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实践”概念是《提纲》的核心概念,实践理论是马克思《提纲》的中心内容。那么,《提纲》中“实践”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提纲》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围绕着人的本质这个核心点,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去阐发其教育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为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广义的教育实践,并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去招导实践,他的教育理论既丰富又自成体系。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苏氏认为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始终。他曾说“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的精神面貌的因素。”“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思想结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实践论》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风范。它所揭示的关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深刻内涵,对于正致力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客体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而人的本质问题又是解决主体—客体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表明:只有当其在思想中彻底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残余,科学地规定了人的本质的时候,主体—客体思想才得到了科学的确立。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缩写的形式,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这一进程。对人的本质定义的重新反省 1845年初,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马克思由巴黎流寓布鲁  相似文献   

11.
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马克思实践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并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点进行阐述,指出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崔浩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我们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行为科学的需要理论,克服对人的需要问题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的三本主要著作为逻辑脉络,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发展史为背景,讨论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从《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到《提纲》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再到《形态》中“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有着深厚理论渊源和深刻时代背景的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角对我们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思考,为处于社会转型期奋勇前行的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的支撑和思想的指导,成为新世纪我们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论。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考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探究其精神实质,拷问其历史方位,梳理其理论体系,从而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拓展尽一份力量,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了李敏昌、彭海堂两位学者的《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一书,应该看作学界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努力。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一书,凡30万言,积聚了李、彭等诸位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心血,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探索与拓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该书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系统,它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伦理学专著,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学思行结合的学习观、启发式的教育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问答式”的教学艺术、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其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树立崇高的科学精神原则、实践检验原则、全面发展原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提出了整体性的新要求。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拓宽实践教育的新领域,提高认识和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与无神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学术期刊协办。研讨会拟于2012年儿月下旬在重庆市举办,将邀请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交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将围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主要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诸学科(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党政、企业等社会各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新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正确审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