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萍 《学术交流》2006,(5):141-143
现代汉语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新词语形成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对汉语造词方式继承的同时,还不断地创新,如类词缀的出现使汉语出现语群现象,字母词的增多,方言词挺进普通话等。新词语通过各种构词方式大量出现,使现代汉语词汇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构词方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义。同时,新词语在构建上也相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运用附加模式造词形成的新词语日益增多,缩略词仍保持着活力,一些造词法因各种原因基本不用。对新词语的全面分析和正确使用、积极引导,必将使我们民族的语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赵喜桃 《唐都学刊》2005,21(6):120-123
汉语新词语现象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领域多种多样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又是同社会的变迁和流动的速度成正比的.它的频繁出现和人们追求新、奇、异、趣的心理有关,也和汉语独特的魅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词语构成情况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新词语构成情况的一个考察张淑敏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理论揭示了语言与社会间存在的共变关系。在语言的构成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每一个新事物的问世都要求有新概念、新词语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掌握这种工具来发展社会。在科技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汉语是我国的主体语言,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使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学习汉语不能“为学而学”教师教授汉语也不能“为教而教”,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问题。下面谈一谈笔者在给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的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强调的种种表现手法龙丽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管使用哪种语言,都是要使对方(听者或读者)正确理解自己的思想,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对表达的重点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总要以各种形式予以强调,以引起对方的充分注意。如汉语中说:“...  相似文献   

6.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8,(3):148-150
外来词同义译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当代同义译名现象的产生与音译词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它主要表现为音译词和意译词并存.同义译名现象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高效率、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同义译名互为补充,在语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语境差异,为汉语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际需要.同义译名为汉语增加了许多同义词组,成为汉语产生同义词语的一条新途径.同义译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被简单地视作语言的累赘.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言交际中的非语言表现形式的探讨裴玉葛宝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进行交际、沟通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主要借助于语言。但在现实的交际中,人们并不仅仅依靠语言,而是更多地需要运用多种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交流信息,传情达意,补充、辅助语言交...  相似文献   

8.
陈宗玉 《唐都学刊》2000,16(4):133-136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交际是交际交流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语言交际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现代英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和感情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一门学科的语言学则是人们研究语言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几年来我从事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既尊重各自课程的特点,又注重两门课的纵横联系和结合,努力探索优化的语言学科的教学效果。《语言学概论》是一般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它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从语言本身来讲,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它与现代、古代汉语相  相似文献   

10.
会话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通过会话语料来研究语法现象,可以使很多问题看得更清楚、分析得更透彻。引发与应答是现代汉语会话研究中的新兴课题,也是重要课题,借鉴先贤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访谈中引发句与应答句从出现位置先后、句子复杂程度、句类、功能、机构身份、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分类,考察访谈中引发与应答的特点,把媒体访谈领域作为一个视角,希望能从一个侧面推进现代汉语引发与应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月丽 《唐都学刊》2006,22(6):154-156
述宾式复合词能够拆开扩展使用,也能够直接带宾语,这是近年来文学作品及新闻媒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超常语言表现形式。这种突破汉语旧有模式的变异用法,无论在表达内容情感,还是表现语气色彩等方面,都具有一般语言形式所没有的语用价值。这些新奇、超常甚至怪异的搭配方式及其使用,往往却能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充满感人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 ,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 ,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 ,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 ,可以看作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相似文献   

13.
张巍 《唐都学刊》2007,23(3):117-120
方言中也有不少双音词和共同语双音词的词素逆序,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大多数传承了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中的一序(BA),而普通话说另一序(AB),或者古汉语两序均保留在方言中,普通话用其中一序;有少数是方言颠倒普通话的说法。由于语言习惯、方言体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南北各方言对同素逆序词选择和保留的标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张西平  侯乐 《唐都学刊》2011,27(2):108-114
明清之际西学传入的高潮以传教士和中国士人合作译著为代表,其中《名理探》与《穷理学》是对中世纪经院派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思想的首次较为全面的译介,其翻译底本是当时科英布拉大学的讲义《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从考察汉译文本中的逻辑学词汇入手,把重点放在文化交流时汉译词的产生、与拉丁语原词的呼应关系方面,从而还原术语翻译中的意义来源及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赵喜桃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6,22(6):147-153
从语法角度可总结出汉语的不足与缺点,实际上在语用中几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与完善。因为汉语在使用中,非常注意贴近语境及汉语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并且非常注意从语境中吸取信息补偿的功能,使得汉民族语言显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魅力。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使汉语新词形成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12,28(4):56-60
依据所收藏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14种,它们是清代鼓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和流通方式来说,《杨家将》鼓词经历了从抄本、坊刻本到石印本、铅印本的演变过程,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包括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甲辰 《唐都学刊》2007,23(2):112-115
在庄子那里,“得意忘言”中的“意”,既可以指对象难以言说的精微意义,也可以指向形而上的“道”。“得意忘言”中的“忘”既是鉴赏者语言水平臻于化境的表现,也是鉴赏者领悟了对象深层审美内蕴、获得了高峰体验的反映。“得意”与“忘言”互为前提,是不可机械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引领人们超越语言文字、超越此在去追寻与道合一、物我两忘的“至美”境界。所以,“得意忘言”这一命题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价值。而且蕴涵着丰富的道家文化精神;发展过程中既影响到文人们对理想精神境界的追寻,也影响到文人们对理想创作境界和鉴赏方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06,(10):160-162
报刊俄语中大量出现的随机词是言语的词汇单位,它的自造性、使用的一次性、对上下文的依赖性以及修辞功能上的强大表现力,使它与规范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时,它也是变革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社会风气在现代俄语中的生动反映。分析和研究随机词,对于我们学好俄语、熟悉和了解俄罗斯国情文化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