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维护统治,协调劳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工福利法规和措施,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酶发展。本文试耐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劳工福利政策的原因、对劳工福利的各项保证措施、劳工福利事业的主要举措和劳工福利政策的缺点几方面对劳工福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劳工请假属于劳动基准法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雇主人性对待劳工之利益考量。劳工请假必须具有正当理由同时办理请假手续,并且不能超过法定期限,以避免劳工滥用权利。在劳工申请普通伤病假和生理假期间,雇主应当继续支付工资,同时不得以请假为名扣发全勤奖金,也不得扣发适逢放假期间的工资或另行扣发工资进行处罚。劳工请假期间届满有权请求复职或调职,雇主不得以劳工不能胜任工作或未办理请假手续为名随意终止劳动契约。  相似文献   

3.
论日伪时期战时劳工统制政策及劳工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保证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和对苏联作战的准备,推行所谓的开发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为了保证所需的劳力及对劳力的管制,先后出笼了《劳动统制法》和《国民勤劳奉公法》。广大劳工在上述两法的统制下,受尽苦难和折磨,但是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和解放。  相似文献   

4.
劳工权利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在最近十年才被比较广泛地重视起来。在将贸易和劳工保护联系起来的途径中,现在最有效的是通过区域或双边贸易安排。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区域或双边贸易安排中,通过承诺尊重核心劳工标准,换取了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更优惠的市场准入。鉴于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所以我们应该对国际贸易中保护劳工权利的安排和发展进行研究,以制定或调整我国自己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应用Hanson门槛面板模型,考察1990—2014年间40个国家的政府公共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以各国失业率作为门槛变量,将样本划分为三个梯队。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公共福利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依赖于各国失业率是否超过某一特定门槛值而不同:在低失业率的国家中,政府公共福利支出会提升经济增长,二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在中、高失业率的国家中,二者的关系即变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福利经济的增长和商品经济的消亡使社会发展可定量地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终进入完全按需分配的福利社会阶段。福利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发生作用。福利经济的发展将从低到高地满足人民各层次的需要 ,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逐步增加影响。从“社会人”假设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 ,可以推论用国民福利表达人民需要的满足程度比用国民收入表达更合理。国民福利等于国民收入加上经济福利和可用货币折算的其他福利。福利生产可以调节商品生产的波动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福利经济的研究对社会向共同富裕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在全球范围的逐步推广,它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发达国家用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SA8000充分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实施SA8000正是体现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激励措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政府为了增进老年群体的民生福祉,将社会组织纳入老年服务中,构成老年福利治理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在社会化养老福利治理中呈现出独特的服务、自治与联动运作逻辑。但在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方式下,社会组织治理手段趋向行政化,与福利对象关系疏离,使服务过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又因资源动员能力弱化造成资源匮乏,在服务对象之间难以公平分配资源,联动意识不足使多元主体缺少持续性深入合作的条件。进而应从福利主体关系、信任机制、资源整合、福利网络化联动机制等方面来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的路径,打造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力、企业协同、老年群众自治的社会化养老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加强社会管理片面理解为加大"打压管控"力度,那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发达国家提供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把社会管理置于社会福利建设的基础之上,社会福利建设可以明显地缓解社会紧张,只有社会紧张度舒缓了,社会管理才能事半功倍。我国目前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是缩小社会差距,增进社会福利。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也在中国兴起。李大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国际工人运动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劳工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思想渊源,是一个内容上熔知、情、义三种教育于一炉,目标上集政治革命、社会进步和人的完善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这既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初步探索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国家要继续保持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以德国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社会福利国家要么放弃提高竞争力,要么只好对社会福利开刀.从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冲击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的恶性竞争是不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12.
福利国家具有作为国家目标的福利国家、作为补助国家的福利国家与作为规制国家的福利国家三层含义。它们分别对应于福利政策、再分配机制与规制架构。就福利政策来说,日本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官僚机构,而其社会民主性却较微弱;就再分配机制来说,日本具有社会支出水平较低、公共事业支出较高的特点;就规制架构来说,日本的 社会规制微弱,经济规制强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有企业在福利政策问题上存在着弊端.激励失效、人满为患是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原因所在,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福利政策改革的新路子,指出劳动者直接参加企业利润分配、实行效率工资制、创新退休金和医疗费用的办法等方式,都是培养职工"我与企业共存亡"的真正主人翁责任感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存在着一种自身无法消除的、不断强化的"自我瘫痪"趋势,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趋势系统地威胁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福利国家是顺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产物,它旨在修复资本主义的存在基础,调节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消除资本主义的负面后果。然而,福利国家的功能与资本主义的要求并不完全吻合,它抑制了资本投资的意愿,降低了劳动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扭曲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而又内在紧张的关系:资本主义不能没有福利国家,但资本主义又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主要国家正是在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的双重变奏中曲折前行的。  相似文献   

15.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是当今世界财富无偿转移的两种主要制度安排。在西方理论界,关于私人慈善与福利国家的各种理论与思潮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争议日久。它们的经济效率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在经济效率上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我们完全不应夸大其词,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也同时在经济效率上各具其局限性。从各国的实践经验上来看,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往往并存发展,相辅相成。福利国家不应扼杀私人慈善的自由空间,而私人慈善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福利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6.
福利国家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盛之后,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陷入了困境.一时间,"福利"成了众矢之的,以致在西方形成了各种反福利的社会思潮,其中尤以哈耶克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为甚.哈耶克从认识论与自发秩序取向论证了福利国家的内在危机,认为福利国家的政策设计违反人类有限理性而注定失灵,其势必阻碍经济繁荣,破坏自由社会,断送个人自由.对于哈耶克的这些探讨和论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利影响 ,指出必须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安奈林.比万是英国工党著名的左翼政治家,被誉为战后初期福利国家建设的总工程师。1945年工党政府成立后,由他主持的医疗改革,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在他的推动下,战后初期英国的住房建设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divorce rates and growing concerns on welfare dependency urge the question whether welfare state arrangements moderate the negativ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In this study, the question is answered by comparing the short-term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for women across 14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1994–2000 European Community Household Panel survey, I demonstrate that the Member States differ in the extent to which women suffer economically from divorce.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 that welfare state arrangements temper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for women. Income-related arrangements reduce the economic strains of divorce most, then employment-related arrangements. These welfare state effect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divorced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