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秦法 《学术交流》2006,2(10):35-38
信仰作为人的最高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社会伦理关系具有一定的维系和整合作用,是人类管理活动的原动力。科学的信仰能够为管理活动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精神动力,进而对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管理职能等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科学的信仰,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凝聚和激发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提高社会的管理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林  刘爱莲 《社科纵横》2010,25(12):146-148
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信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星座、占卜、信仰宗教等各种有神论思想在大学校园日益泛起。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有神论信仰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试图从多层面探寻应对当代大学生有神论信仰的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3.
杜敏 《唐都学刊》2014,(6):28-33
中国梦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是既有超越性又有现实性的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中国步入现代的征程中,已经痛感到精神失落而带来的负价值。因此,在"中国梦"的现实构建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乃是"如何让失落的精神回归"。著名社会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姆的社会病理学诊断也许可以给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给予重要启示:关注人的精神性生存,抛却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弘扬人性化文化,冷静对待消费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培育个体健康心理,防化社会病态人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主题;关注社会信仰体系,发挥信仰的积极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4.
文化困境: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因探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方面的原因,指出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伦理性文化、政治性文化、经济性文化、神圣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文化的形态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多元并存、交错对接,使得人们的信仰陷入迷茫甚至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信仰的文化认同、价值选择、人格崇拜几个方面的迷茫  相似文献   

5.
郭根  范明英 《社科纵横》2013,(1):108-111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呈现出文化的主体性体验与现实性超越的统一,内容的涉身性追求与多元性希冀的统一,以及实践的工具性动机与开放性姿态的统一等特征。为此,在信仰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信仰的延续、西方信仰资源的汲取以及信仰过程与目标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向平 《创新》2012,6(2):5-15,2,126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和谐"现象及其概念理解,信仰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乃是其中的关键。中国信仰及其社会实践方式,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秩序的和谐建构紧密相关。实际上,"和谐"既可以指一种价值目标,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种信仰方式;而基于某种信仰关系、道德秩序、政治秩序、权力秩序等层面的和谐建构,则是社会、文化和谐的基本要素。因此,从信仰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文化和谐秩序中诸种信仰关系在和谐秩序构成中的具体地位及其作用,有利于把握中国社会与中国信仰双重变迁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信仰不仅具有神圣性更具有社会性.法律信仰在中国法治社会初创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价值.构建法律信仰的关键在于权力阶层的自省与自控.秦帝国开历代法治之先河.秦以法治吏,以吏治推动法治,以强制力促进法律文化的塑造.重新审视分析秦法治与吏治建设的经验,对当代国家主导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信仰建构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11):170-174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基于学习兴趣和方法的理论水准不高而出现的信仰缺乏科学认知基础,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非协调性对立认识导致对信仰缺乏辩证系统定位,这是当前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而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某些腐败分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原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以及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高校与博物馆、纪念馆的协同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化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9.
李向平 《创新》2012,6(3):17-23,126
中国宗教与信仰近30年的变迁,始终围绕着宗教与信仰的双重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宗教危机"的社会意义、私人信仰与中国法制建设、宗教消费方式对中国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民族主义"的抬头"、执政党信仰"的建构与认同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使"宗教危机"转为"宗教转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2):5-9
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一定程度的信仰淡漠、信仰物化、信仰转向、信仰混乱等危机挑战。对此,既要充分估计信仰领域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严峻性,更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向前推进的基本趋势并未改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给予全面客观的考量。  相似文献   

11.
论群众利益冲突及诉求机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是解决利益冲突的关键,这包括正确认识群众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建立科学的诉求机制,以及建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探求》2016,(4)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从基本科学原则出发,立足于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以及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初步实践经验,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理论构建。中国梦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理论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的实践轨道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转型变迁的未来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3.
杜敏 《社科纵横》2010,25(4):157-159
近年来大学生信仰问题成为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当代理工科青年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查理工科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试图厘清理工科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和原因,希望能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提供一个视角参考和方法依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学民 《求是学刊》2004,31(1):52-56
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真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信仰的两大类型即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及其关系。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危机是这两种信仰的综合性危机,只有承认并正确认识这种危机,才能重建信仰。  相似文献   

15.
邹广文 《创新》2014,(1):5-8,13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中国"蓝图构想恰逢其时。文化中国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接地气",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文化中国建设要在凝聚中国精神,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凝聚社会道德和构建民族信仰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春泥  卢云峰 《社会》2018,38(5):126-157
由于西方社会排他性强的聚会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排他性弱的混合宗教更为兴盛,故中国的社会调查运用宗派本位的西方宗教测量工具会遇到遗漏或错分信仰群体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宗教组织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提出中西宗教之差别对问卷调查的影响。通过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尝试神灵本位的信仰测量方案,以及将其分别与该调查前后两轮追踪调查的问卷设计和数据相比较,本文检验及展现了既有测量工具在采集中国人宗教信仰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宗教信仰社会测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向平 《创新》2013,7(1):25-28
要把握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必须得理解中国信仰的社会特质。梳理民国初期中国的信仰选择及其影响,其以政治意识形态实现了取代"天命"信仰传统的模式,对这种信仰关系变化的研究及讨论,可为当下中国信仰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参照与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文化困境对信仰的影响及其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认为,理论工作者应对此做出积极的探索以引导人们克服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有其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因信仰隶属于文化,信仰的生存仰赖于文化,所以,信仰危机的文化方面的原因便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从文化和信仰的关系上,论述目前社会转型期之文化困境所造成的信仰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走出文化困境、克服信仰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信仰问题与人类文明史相伴,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多向度的.从远古到现代,二者的关系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远古时期以宗教为母体的混合共生阶段;中世纪宗教支配科学而又为科学孕育前提的阶段;近代科学起源时期科学与信仰关系的复杂化阶段;科学理性背景下科学的凯旋与信仰的失落阶段.这四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科学与信仰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王雪婴 《唐都学刊》2009,25(4):76-79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急剧的社会变迁,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出现了分层,人们的信仰也呈现出一定分层次性.社会各阶层在信仰上的表现和异同,信仰与阶层的辩证关系,信仰在促进阶层和谐乃至于社会和谐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人们关注社会冲突与和谐中的和谐现象,阶层间信仰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