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良骏 《南都学坛》2005,25(4):50-52
王璞的短篇小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它不太注意故事的完整,而着重表现一种意绪、一种情调,有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沧桑感,文字也比较考究。她以自己的坎坷经历为基点,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巧妙构思作品,反映了恋爱与婚姻中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第一代瑶族作家蓝怀昌的创作经历,着重论述了其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即生动的民族风俗描写,“边讲边议”的表现方式,冷峻的文化心理剖析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肯定了他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流亡关内时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在短篇小说中,他对民族斗争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对都市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对自我身份的复杂性进行了真切的剖析,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融入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肖红小说创作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和中期呈上升发展阶段,显示了较强的时代意义,后期因心境的凄楚和思想的矛盾,抗争进取精神明显地表现出痿缩的迹象。但她仍不失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现代文学中,短篇小说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许多当时的和后来的读者,正是由短篇小说而了解东北文学的历史的。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不少名篇,影响深远,余韵长存。本文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总体的审美回顾,并按照东北新文学、东北沦陷区、东北作家群、东北解放区等不同创作阶段,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成就,给予了透辟而独到的历史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陕北时期,丁玲在繁忙的革命实际工作之余,也努力创作,写下了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全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共十篇。对丁玲在同一历史条件下写的这十篇小说,我们在注意它们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的复杂性时,不难从发表的时间上找到1941年这条基本界线。即1941年发表的三篇小说(以下简称“后三篇”)和这以前发表的七篇小说(以下简称“前七篇”)有着明显的差异。差异的出现,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红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左翼作家之一,曾以《生死场》等小说斐声文坛,过去对肖红小说的评价多注重于她对东北沦陷区人民身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却多少忽略了肖红小说中一些涉及精神启蒙等更为深层的意蕴,本文意在指出这是其小说具有超越价值的基础,也是更为令人珍视的精髓。另外,肖红小说又以善于刻划女性著称,这里显示出肖红某种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激烈,也完全跳出淑女佳人的旧套,其中包含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不仅成就了肖红的小说,也为今人引发出有益的思考,此外,文中对肖红小说文体的独特性也结合其创作个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萧乾作为三十年代现身文坛的“文学奇才”,一开始创作就表现出一种可贵的艺术自觉,即特别关注到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创作的内在规律.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小说叙述视角的精心选择上,通过这种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来保持作家在表现生活时所必须的审美心理距离,以求能够全面、真切地再现生活.这种创作追求使其小说与当时文坛盛行的浪漫主义的生情创作区别开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9.
论朝鲜族著名作家金昌杰的短篇小说创作[韩]张伯逸著王化文译一、序言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41年又对美国作战,这便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大东亚战争。为了对付这场并无胜算的战争,日帝实施了国家动员令,并采取各种非常措施。尤其...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了契诃夫的创作手法 ,其作品充满了印象主义的明快、写意的特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手法又有所发展 ,她革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如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时空关系的妙用等。这些革新使她从现实主义的继承人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由于对现代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作的贡献 ,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创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是我最为钟情的文体。这些小说的背景,多为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湘潭,或是散发芬芳文化气息的某个场地;小说中的人物,多是闪烁传统文化光辉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以及蕴含文化精神特质的各个阶层的人物;文字注意张驰有度,善用"闲笔"描人写物,烘托文化氛围。小说立志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弘扬,表现出深厚的古典主义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肖红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天才而英年早逝的女作家。她是经过长期痛苦挣扎流浪后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她对社会的黑暗、阶级的剥削、民族的压迫,有深至切肤的体会。她又是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潮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受到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的影响,使她的小说创  相似文献   

13.
从《呼兰河传》看肖红的创作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红的《呼兰河传》在四十年代初发表后,文学评论界对它的评价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说这是肖红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由于在香港时的孤寂“无力”而转向“私人怀旧的抒情”。也有甚者说《呼兰河传》是一大退步之作,是文学上的败笔,并且说作者完全脱离群众和斗争。而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茅盾先生的评价,但茅盾先生在赞美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之后也指出:“如果让我们在《呼兰河传》找作者思想的弱点,那么,问题恐怕不在于作者所写的人物都缺乏积极性,而在于作者写这些人物的梦魔似的生活时给人们以这样一个印象: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在这里,我们看不见封建的剥削和压迫,也看不见日本帝国主义那种血腥的侵略。而这两重的铁枷,在呼兰河人民生活的比重上,该也不会轻于他们自身的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高晓声是一位以描写农村题材著称的具有鲜明倾向性的作家。他近几年来发表的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问题。在我国,农民问题历来是革命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以及顿悟等方面论述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现代短篇小说技巧的形成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肖红的一生是十分悲惨的。小时候在家倍受没有人性的父亲的打骂,歧视和冷落,也没有得到母亲和祖母的慈爱。成年后,个人感情上一挫再挫,饱尝流离迁徙的战乱之苦;逝世前,贫病交加,极度痛若和失望,以三十岁的英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肖红的文化心理具有哪些内涵呢?她的悲剧包含有哪些文化因素?她的悲剧主要是性格所致还是环境使然?认识她的悲剧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和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短篇长作,一直是短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人民文学》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号专门发表了十几篇短小精悍之作,并在“编者话”中大声疾呼:“我们想特别提倡短小精炼的短篇。”在这里,我想就短篇小说构思的艺术特征,在理论上对横切的艺术作点探讨,也许不无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具有开创意义。她在创作中重视小说的形式和表达技巧。文章拟从谋篇布局和叙述技巧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陌生化,分析她是如何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来实现对传统短篇小说的革新,并给读者带来鲜活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高峰期,而短篇小说是老舍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分别从通俗性、现代性和革命性三个方面分析老舍在这一时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重华同志在《<呼兰河传>是<生死场>的姊妹篇——略论<呼兰河传>的思想性》一文中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是肖红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描绘的是人们“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刻板、单调的生活。这和《生死场》描绘的“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社会现实没有区别,只是作者思想感情较之写《生死场》时又“忧愤和深广”了。它所表达的仍然是作者写《生死场》时急欲希望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的美好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