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体制和机制是三个密切相关又各不相同的概念.本文在对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制度与社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经济体制与企业体制、经济机制与企业机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指出了区分这些概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整个社会环境变得极为复杂,充满着诱惑与陷阱,这增加了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难度,最终会阻碍企业进步发展的步伐。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该进行政工和纪检监察的改进工作。本篇文章首先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这三个方面对影响企业建立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机制的因素做了分析,其后从加强领导思想教育、健全纪检监察体制、重视员工心理诉求、从严管理应用技术、多方监督深化效能这五个方面对新常态下改进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举措做了相对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围绕推进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1996年全省工交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突出工交工作重点,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讲述新型经济体制的构建问题的,第一是"对外开放"的新思维;第二是新型经济的目标;第三是经济的体制创新。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很多有关新型经济体制的知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化。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开放型经济、参与国际合作的组织机构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复关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审议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议题对,中国工作组就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外贸体制、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等中国经济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可见,对我国复关的审议,实际上是对我国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审议。而衡量的尺度则是市场经济,是在用市场经济作为标准来评价我国复关条件的成熟与否,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企业逐步走向市场,价值规律成为企业行为的准则,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在这个变革时期,企业工会原有的工作格局已被打破。同时,新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工会工作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思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工会工作面临着三个变化和五个新问题。 工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面临的三大变化和四个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符合现代需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转型的这一大背景。所以说,企业管理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8.
活力和积弊的并存,新章法和旧体制的同在,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的抗衡,正标志着我国社会空前的变革已推进到新的转折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卷起的重重激浪,向着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上层建筑中同新的经济行为不相适应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发起了时隐时显的但却是顽强的冲击。 现行的按照旧经济体制要求形成的政治体制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改革。今年三、四月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涉及政治、教育、科技等  相似文献   

9.
付春 《经营管理者》2009,(24):168-168
城市化模式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动力机制特征的总和,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来分析,世界各国城市化模式呈现出三种基本的类型:同步型城市化类型、过度型城市化类型和滞后型城市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转型,企业成为国家的经济引擎,为社会生产大量财富。但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使企业利益与其他社会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食品安全、员工的生产安全与福利保障,企业生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引发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职能暴露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体制诸多不适应之处。当前我国政府要推动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通过消除过多行政干预市场的职能,凸显出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指导经济的政府功能,实现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在根本上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转变成了所有经济体制,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经济交往更复杂。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还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与现实出现了脱节,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改革的方向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改革的市场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国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在我国已持续了十多年,几经反复,最后将我国的经济体制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由政府直接经管企业、直接分配人、财、物的那种计划经济体制,逐步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使企业进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客观趋势,作出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5.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条件则是经济体制。本文仅就中西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条件──体制条件的异同作些比较。一、中西体制条件的相同点1.都注意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否具有活力,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发展的状态。因此,中西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增强企业活力问题。我国把企业改革视作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从改革一开始就为增强企业活力进行了种种尝试。一是坚持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而且下大力…  相似文献   

16.
李婧哲 《管理与财富》2008,(11):182-18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利益冲突,出现了信访日趋增多等问题,我们利用在昆明市开展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对有关信访工作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信访量增多与选择救济渠道、以及信访工作体制与机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十五年来,我国采取渐进式方法积极推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经过一系列宏观改革措施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变化。目前,我国在推进全面改革之际,特别强调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现代公司治理的定位 现代公司概念,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不同,体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深刻底蕴,是现代文明在社会经济微观层次的集中体现。从联结机制讲,公司首先是个利益共同体,它是一个由投资者股权派生的产权组合体,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