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欣 《社会福利》2012,(2):46-47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任务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当前救助管理站承担着七大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1.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日常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塘沽处于滨海新区中心位置,流浪乞讨人员易于聚集,救助任务繁重。“收容改救助”以来,塘沽区的救助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为主线,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本地发展的救助管理机制。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滨海新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担负大量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对纷纭复杂的救助管理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值得我们积极思考。第一,制订配套政策。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这是  相似文献   

5.
李润华 《社会工作》2008,(21):61-6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担负大量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已逐渐形成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结对救助、司法救助、住房救助等十大救助体系,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现在虽然做到了“应保尽保”,但“应退尽退”的情况却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低保户家庭挂牌制的动机也是为了实现低保的合理流入与流出。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各地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及时规范工作方式,国务院委托民政部派出工作组赴各省进行调研。2003年8月16日至24日,工作组对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昌图县,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扶余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海林县等三省九地的省会城市、社会救助任务较重的地级市、与外省(地)毗邻的交通要道县城进行了考察、调研,摸清东北三省一个月来开展社会救助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为今后的救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救助管理任务一直都较为繁重。新型救助管理制度实施以来,浙江省救助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了从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到关爱性的救助管理的平稳过渡。同时,积极探  相似文献   

11.
理事风采     
王永福 《社会工作》2009,(21):F0003-F0003
近年来,江西省都昌县始终把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民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转变运行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不断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该县先后启动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慈善助医助学助孤、创办太阳村、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等工作项目,构建起全民共享的“民生大厦”。  相似文献   

12.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新的救助制度适应了社会公平、民主和人性化发展要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称赞。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思维观念等诸多因素,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特别是职业乞讨、强讨恶要、跑站骗助等行为严重干扰了救助工作秩序,救助难、安置难成为制约救助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已逐渐形成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结对救助、司法救助、住房救助等十大救助体系,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鞍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传统救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长远,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从十个方面创新了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拓展了救助服务范围,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使救助管理工作的一些难点、盲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15.
充分认识民生工程任务的艰巨性,树立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的开展四项民生工程,分别是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四川达县立足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采取“四到位”举措,认真做好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达县县委、县政府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每月考核评比两次、媒体曝光和末位检讨制,加大了督查工作力度;二是制度建设到位。达县民政局从加强基层窗口行风建设入手,建立了临时性应急救助机制,着力规范了救助行为、上岗执法纪律和救助管理工作规程,完善了施救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增强了救助工作人员主动、及时救助的意识;三是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为了密切掌握求助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实现跟踪救助服务,达县社会救助站专门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按编制好的程序,将求助对象基本情况和施救情况录入微机,逐步实现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四是施救措施到位。该县采取定期、  相似文献   

18.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山东省临邑县出台实施了《关于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救助特困群体所需各项费用列入县财政预算,为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9.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4,(9):12-41
在全国民政系统高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旗帜,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兴旺,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民政部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青岛隆重召开了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杨衍银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民政厅等1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59个单位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无论是典型发言,还是书面材料,都浓缩了全国民政战线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做法。本刊特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合议题及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扶贫超市以及捐助等单项议题,凝聚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