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目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历史现象。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  相似文献   

2.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创议而制定的。自从1958年春,党中央正式提出这条总路线之后,一年多来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这条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干劲冲天,意气风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已经不容  相似文献   

3.
政党制度在现代国家的政治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同,它们实行的政党制度也就各有差异。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创造。无论民主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情况下取得  相似文献   

4.
探索、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题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的主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结合”中的主题地位,由党的基本理论中主题同首要的基本问题、主线和精髓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明和论证;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主题的探索、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拓和进一步创新的历史进程和超时代跨国界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理论体系,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它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更是对这种实践指导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它的理论支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投身中国的革命事业并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在领导民主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同时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更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中国社会的发展走了弯路,但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人。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毛泽东所开创的事业的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是对毛泽东遗志的最好继承。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性与中国革命需要的必然规定.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80年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源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凝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精髓;党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坚实步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谈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加社会主义,即由中国特色的个别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一般性质,而这种社会主义的一般性质是经典作家早就规定好了的,无论现实如何改革,社会主义的“一般”不能有丝毫变型,否则,过多的中国特色必然冲淡社会主义性质,其结果将会导致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的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事实越来清楚地表明: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之路,是中华民族经济振兴之路,是中国能够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之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科学地总结了党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无论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来看,还是从邓小平理论自身的特点来看,都表明:邓小平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心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若干新的思想、观点和经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心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一熔人类文明成果和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于一炉的革命科学,给19世纪的茫茫苍穹带来了光明,为人类社会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代...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结出了两大理论硕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这两次历史性飞跃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其中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永远常青的科学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金钥匙 ;创新是我们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也是对瞩目和关心中国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庄严宣告。道路自信不仅具有丰富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实践载体,而且它在主体论、实践论和认识论等视域下都体现出深厚的哲学意蕴。从哲学视域下研究中国道路自信问题,能够在深刻剖析中国发展道路中所蕴含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正确地认识中国道路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从而巩固和强化理性认同,坚定和提升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7.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来看,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无疑需要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9.
坚持马克思主义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把“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普遍真理”,一贯高度重视,积极实践。 他把从本国实际出发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致力于走自己的路,在从基本国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始终密切注视新情况、新问题,把基本着眼点放在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上,持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深化。 他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作为“结合”的根本要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活生生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具体化。 他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结合”的基本出发点,并列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最善于总结推广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新创造,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深深植入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他把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作为实现“结合”的根本保证,坚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既防“左”,又防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他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反“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