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实施。统一战线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全面了解,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自觉、更主动地做好香港回归后的统一战线工作。下面谨就此谈点初步意见。一、香港回归后,对香港同胞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否仍属于海外统战工作?这是回归后,对香港同胞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属于祖国大陆范围内的统战工作,那就要遵照大陆范围内统战工作的有关原则进行;如果仍然属于海外统战工作,那就要遵照海外统战工作的原则处理。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很自然的。因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强宗恕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结束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洗雪了中华民族蒙受了一个半世纪的奇耻大辱,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一百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增长迅速,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蓬勃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形成所谓“中国效应”。它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之一。近几年,海外大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基础设施和主要产业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关键在美国,它必须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不要干预香港事务,妥善地解决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香港回归及其伟大意义钟君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中华民族将洗雪百年屈辱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又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将使...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穗港两地经过近二十年的广泛联系与交往,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金融业的合作也已初具规模。随着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人们对穗港两地的经济合作寄予更大的希望。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两地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向更深和更高层次迈进,便成为香港回归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以金融机构合作作为穗港金融合作的突破口近二十年来穗港金融合作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广州作为中国大陆的一个行政区域,与香港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因而在金融合作与发展上受到一些制约。按照(基本法)规定,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会继续繁荣刘景林在第二届“台湾·香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研讨会”上,台湾著名学者魏萼先生提出“新三宝”论,即台湾是中国的宝岛,香港是中国的宝港,东北是中国的宝地。香港回归前夕,想起魏萼先生的“新三宝”论,又读了有关资料,感到:香港的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那么,香港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起了什么示范作用,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伟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8.
论香港回归后深圳、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优势互补——兼论我国从“一国多制”向“一制多式”加“一国两制”的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于光远(1997年5月13日于深圳)(一)再有一个多月,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它对中国、对整个太平洋地区、对全世界都是很大的事情。来...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个国际政治研究人员L. 巴斯克尔为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未来前景,提供了一个悲观的模式。这是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工业国家周期变化动态分析》。巴斯克尔也认为西方经济有一个五十年的变动周期,这个周期原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吉也夫首先提出来的。康德拉吉也夫认为,西方经济具有为期二十至二十五年的上升与下降的阶段。虽然许多职业经济学家对这个周期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怀疑,但是,近来大量的书报文章对这个说法重新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张利萍 《社会工作》2011,(19):21-23
社工之社会影响力:“有困难找社工”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社工起源的西方国家,平均每一千人有一位社工,而在香港,平均不足五百人即有一位社工,社会工作在香港的发达程度可见一斑。香港的社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1947年“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成立;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其文化极具影响力和辐射力。本文拟就香港文化的特色和成就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谈些浅见。一、香港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香港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地方,中西文化荟萃、华洋居民杂处。这种文化特质成为香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中,香港文化的形成几乎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香港文化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英国文化或者说以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经过一百多年的灌输与强化,其中一部分已渗透到香港社会…  相似文献   

12.
要说重港是个高度现代化的商业大都会,这谁也不会怀疑。初来乍到,无论你漫步在中环的德辅道,或是尖东的弥顿道,鳞次栉比、风格迥然的现代摩天大楼扑面而来。在香港住下后,无论你是住在上环老城区,还是沙田新市镇,到处店铺林立,有街就有商店。而你只要步出一个地铁或火车站口,就会发现你已进入了那种集购物、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消费中心。香港人仿佛也天生具有经济头脑,只要一说起投资经营、炒股炒汇来,无论是斗升小民,还是莘莘学子,讲起来都是头头是道,做起来也颇有门道。香港人还自豪地认为,香港不仅是世界商业金…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论“新世纪”江小平21世纪来临之际,一个新世界正在形成。有人对新世纪的到来和新世界的建立充满信心,有人则表示怀疑,但更多的人感到惶惑。多数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认为,人类已从确信无疑的时代进入难以把握自己未来的时代;未来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  相似文献   

14.
从过去看未来:俄罗斯的政治文化要素[德]G.西蒙.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和苏联这个世界大国的解体结束了东西方的对立,因为一个决斗对手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政治上的“一个世界”或许会成为现实,西方在谈论东欧国家的改革时,至少包含有这样的假设,前共产主义政权...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穗港两地的经济社会合作前景如何?有关人士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穗港两地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将会以金融为主导,实行高科技工业、基建项目和房地产业的合作开发,并以人才交流为核心开展多元化交流,以此促进相关的各类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功能互补和全方位合作的格局,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要两地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加强合作,互相协调和紧密衔接,必将大大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穗港经济唇齿相依广州和香港向来有着极为密切的人缘地缘关系。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广州,更以…  相似文献   

16.
李莎 《青岛画报》2007,(7):10-15
2007年7月1日,恰逢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这10年,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有效实践的10年,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面贯彻落实的10年,是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互利共赢的10年,也是香港同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的10年.10年风雨,10年辉煌,10年磨练,10年成长……香港--这颗镶嵌在祖国南海上的明珠,在回归祖国10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夺目和绚丽多姿.回首十年香江路,太多的记忆,定格在中国人心中,我们将这些历史瞬间--回放,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祝愿特区前景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7.
陈佐洱 《东西南北》2013,(10):76-78
1997年7月1日,大部分中国人通过电视屏幕见证了具有巨大转折性意义的香港回归过程。雨中驻港部队的交接仪式,英国旗落下、中国旗缓缓升起。然而,在这看似简单正常、顺页理成章的一系列流程背后,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中方谈判人员付出的艰苦努力。文件条约里的一个词,谈判桌上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对香港的顺利回归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何藩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两年了,但他的作品还在被一代又一代的摄影爱好者们欣赏、钻研,并传承下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因为有了它们,让何藩这个名字可以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何藩是一个传奇。他是华人中最早为西方人所熟知和认可的摄影家,也是香港在上世纪中期繁荣之后崛起的第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用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杨适近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历史变动,造成了如今大陆、台湾、香港在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差别。华人散布于全球,受到了西方和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更使中国人在文化上显出多样性。但这些差异,并不能否定中国人在文化上和伦理道...  相似文献   

20.
促进优势互补共创经济繁荣冯金灶今年7月1日,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进入历史的新纪元。香港回归、迎接21世纪挑战的进程中,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继续保持国际经贸中心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香港面对的重大考验和重大转折。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休戚与共。如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