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 ,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性的产物 ,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当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民族国家的误读和民族自决权滥用的结果。文章对当代世界奉行暴力恐怖活动的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分类 ,揭示了产生民族分裂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作者指出恐怖组织利用某些民族、宗教矛盾和民众情绪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 ,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所以 ,不能将具有种族、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主义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 ,否则 ,只能扩大恐怖主义势力的群众基础 ,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 ,从而掩盖恐怖主义势力反人类的极端性本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色列最高法院发起“宪政革命”,正式确立了“犹太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双重属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属性问题再度引起以色列社会的关注。从2011年起,多个不同版本的基本法草案被提交至以色列议会,要求确认以色列的犹太国家属性。经过长达7年的博弈,2018年7月19日,以色列议会以62票对55票通过《基本法:以色列——犹太人的民族国家》。该基本法出台后,在以色列国内外乃至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它表明以色列以多数主义统治为特征的族裔民族主义从含糊转向明确、从“事实”转向“法理”,代表着建国七十年以来以色列国家属性的再界定。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自建国后没收了贝都因人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大量土地,将这些土地犹太化,内盖夫地区的土地权争议与族群矛盾由此催生。与此同时,促进和保障原住民权利的国际组织机构相继出现;多元文化主义加剧了以色列的社会分裂;以色列知识精英不断批判犹太复国主义的霸权政治;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公民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以色列贝都因人提出他们作为内盖夫原住民的话语,要求以色列政府承认他们在内盖夫的土地权。政府对此做出相关举措,解决贝都因人的土地权诉求。政府对待贝都因原住民的态度是以色列处理境内族群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灾难,长期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防控东南亚恐怖主义的蔓延并进行根治,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域外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s)、国际组织共同关心的议题。身份-利益这一特质为区分东南亚恐怖主义类型提供了研究方法,也为探寻其不同的根源提供了研究途径。东南亚恐怖主义滋生于身份认同的异质化及自身对特殊政治利益的追求,以身份认同为标准和边界,东南亚恐怖主义可以分为左右翼革命型、民族主义-分裂主义型和宗教-政治型三种类型。东南亚恐怖主义身份认同需要靠利益支持,利益是东南亚恐怖主义身份认同的基础,没有利益支持的身份认同是不稳固的,当身份无法继续提供凝聚力时,东南亚恐怖组织将会走向解体或分裂,其中分裂出的恐怖组织分支会为寻求支持而建构新的身份认同。虽然东南亚恐怖组织存在多元身份认同,但只有其中一种身份在构建恐怖主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治理恐怖主义上各国需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同时需要预防其他身份构建恐怖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东突"恐怖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以民族分裂为主,使用暴力手段,实施境内外相结合的恐怖活动,危害性涉及整个国家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形势下要防范、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我们不仅要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也要完善国内立法,建立起机制健全的反恐怖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汪舒明 《世界民族》2008,21(2):50-61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犹太人中出现了明显的保守化转向.在引领美国犹太人保守化的进程中,犹太知识分子尤其是新保守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保守化体现着美国犹太人根据自身利益进行调整的努力.对"大屠杀"和以色列安全的关切,二战后在美国社会中的融合和成功,激进自由派中新滋长的反美、反以、反犹情绪以及美国犹太人口出现的新趋势,都推动着美国犹太人的保守化.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是恐怖主义最持久的动因。20世纪,伴随着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恐怖主义成为某些民族主义团体的武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型恐怖主义因其崇高的政治目标而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发生在某些国家内的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因其反独裁、反对民族歧视的性质也得到世界舆论的同情。恐怖主义在迫使有关国家改变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冷战后,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具有分离性、宗教性和危害性极大等特点。目前恐怖主义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正在下降,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今后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其一是通过和谈,摈弃恐怖主义,实现民族和解;其二是此类型恐怖主义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曹兴 《世界民族》2002,(6):37-44
文章认为 ,僧泰冲突是斯里兰卡建国初大僧伽罗主义和从事民族分裂活动、恐怖活动的“猛虎”组织双方发挥消极作用的产物 ;僧泰双方签订永久和平协定和“猛虎”组织从公认的恐怖主义组织到斯政府承认其为合法性组织 ,既是僧泰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 ,也是斯政府军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准备实施自治政策、国际反恐潮流和印度政府把“猛虎”组织视为恐怖主义组织而不再支持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采取某种特殊的联邦制是斯政府解决僧泰冲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析基布兹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 ,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两千年流亡史、一百年复国主义史和五十年建设史的犹太国家从建国到现在 ,历经五次中东战争 ,缺乏和平的周边环境 ;同时 ,国内资源短缺 ,水资源不充裕 ,有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然而 ,就是在这种困境中 ,以色列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1 990— 1 995年间 ,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西方国家 (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中达到最高水平 ,这几年平均达到 6 %。现在 ,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 .6万美元 ,在世界上2 0 0个国家中居第 2 1位 ,① 被称作“中东的日本”。众所周知 ,以色列与日本的发展道路是…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世界民族》2007,2(1):30-38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本文探析了以色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即表面上的犹、阿两族平等和事实上对阿拉伯人的压迫、歧视、隔离和分化。文章认为,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了国内犹、阿两大民族的长期怀疑和敌视,削弱了以色列的国家凝聚力,损害了以色列的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1.
外来犹太移民作为以色列构建国家的基石,不仅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推动了新城的建立,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提升了以色列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在外来移民的助推下,以色列的城市化先后经历了自发发展与政府推进两个阶段,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数量显著增加,城市布局不断优化,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是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和实践运动。它既反映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广大中下层犹太人在长期遭受迫害之后渴望建立一个国家 ,从而摆脱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的愿望 ;同时又是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 ,在巴勒斯坦进行侵略扩张的产物。没有犹太复国主义就没有以色列。如何处理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以色列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在以色列国建立之前 ,犹太教是犹太人保持犹太特性的唯一选择。犹太复国主义是世俗的…  相似文献   

13.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希伯伦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奉的圣地,也是近百年来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冲突和争抢的重地。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启后,历经数轮谈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终在1997年签署了《希伯伦协议》,据此希伯伦城被割裂为巴方控制的H1区和以方控制的H2区。作为唯一城区内存在犹太定居点的希伯伦H2区则成了巴以冲突的缩影。H2区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忍受来自犹太定居者、以色列警察和军队的多重压力,特别是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H2区的巴勒斯坦人受到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在巴以全面和解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以色列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去改善希伯伦H2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状况,以改善其国家形象,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而稳定是核心和基础。当前新疆仍处于两个"三期叠加"的态势,反分裂斗争任重道远。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总目标,完善落实各项反恐维稳措施,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使极端思想渗透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宗教极端氛围明显淡化、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稳步推进,为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以色列的少数群体,最初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没有逃亡的巴勒斯坦人。历经近60年的变迁,以籍阿拉伯人在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无法掩盖其内心难以名状的伤痛。他们处于既无法融入以色列犹太主流社会、又被阿拉伯大家庭所遗弃的尴尬境地。以色列的犹太国性质及所推行的政策是导致以籍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国内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基本原因。面对未来,以籍阿拉伯人又面临着成为“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站在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今世界伊斯兰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特别对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及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澄清了有关对伊斯兰教的曲解与偏见,有助于正确认识发生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7.
西方以民主自由为名推动“颜色革命”,造成了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危害地区安全稳定。本文就民主自由与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一、西方推动“颜色革命”的要旨是:“西化”,“再西化”。中亚地区“最民主”的吉尔吉斯斯坦被“民主化”的“颜色革命”击倒,说明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是一场与民主无缘的非正常的政权更迭。二、亨廷顿1992年撰写了《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是西方政治学家系统鼓吹“颜色革命”的开始,生动体现了美国国际政治理论主流思想开始由现实主义向新保守主义嬗变。三、20世纪90年代,西方关于在民主与自由孰先孰后的争论的焦点是:民主和自由下有没有安全稳定。新保守主义占据了话语霸权,成为小布什政府新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四、“9·11”后小布什新保守政治运作的结果是:反恐,越反越恐;民主化,越搞越乱。华盛顿的外交不得不从新保守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回归,但世界仍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赵克仁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曾流散在世界各地达1900多年,饱受异族欺凌。建国后,以色列又与阿拉伯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争和对峙状态。这种情况使今天的以色列犹太民族形成十分复杂的心态。认识支配以色列犹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犹太社团常被定位为团结有力、影响深远的少数族裔利益团体。但是近三十年来,美国犹太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现代性挑战。他们在教派、世俗化理解、代际沟通、异族通婚、社团组织结构、与以色列关系等诸多方面,分歧日益明显。变化中的犹太人面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尖锐。是坚持还是被同化?是继承传统还是顺应现代化?是保持虔诚还是走向世俗化?是与种族之根以色列同呼吸共命运,还是和当前效忠的国家——美国站在一起?这些都在动摇并解构犹太社团人的团结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光头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纳粹主义思潮,是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朝向极端民族主义政治演进的结果。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原因、社会现实原因及国际背景,在短期内是难以被遏制的。但俄罗斯并不存在法西斯兴风作浪的政治大环境,俄罗斯民族主义一旦摈弃极端民族主义成分,吸纳自立、自强和自信的民族爱国主义因素,将成为振兴俄罗斯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