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构性金融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金融中介活动,其交易结构涉及各类市场参与者。在众多的参与者中,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结构性金融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评级化的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彰显了结构性金融信用评级的困境:利益冲突的加剧;评级方法、模型尚成熟;评级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适应信息社会、信用经济和政府职能社会化背景而出现的一种制度形式,是优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绩效的必要制度安排,是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诱发评级失灵、推波助澜金融危机废除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因噎废食之举.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树立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理念,制定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法律规范;确立“市场生产、主动评级、用者付费”模式保证信用评级结果信息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适时制定统一、透明、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针对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制定专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私人规制者。法律确信为三大评级机构的私人规制提供了法律基础。引入信用评级的美国金融规制首先为其提供了法律确信;随后,美国金融市场的全球扩张使得这三家源自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终,信用评级也被纳入国际金融规制中,信用评级机构拥有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行使私人规制的权能。然而,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私人规制者,评级在实践中错误频发。在目前国际债务风险累积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处理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私人规制,适时推动评级领域的国际金融治理改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4.
论道     
标普调降美国国债信用评级,只不过反映了大家已经知道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目前外国市场对债务评级下调有些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构造出一个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该模型对银行从供应链的角度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经济基本面如何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实证证据表明债券信用评级水平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期,信用评级机构高估信用评级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地,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即信用评级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均具有逆周期性。综合这两个层次的分析说明,债券评级水平的顺周期性部分地是由评级信息价值的逆周期性所驱动的。实证结论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有助于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信评估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信评估行业属于信用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一个中介机构,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达,对资信评估行业的需求,即信用评级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政府的大力扶持、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行业评级业务的多元化将使此行业成为金融和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剖析该行业目前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试图找到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爆发后,信用衍生品成为各方口诛笔伐的对象。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信用衍生品信用基础缺失、评级机构的信用控制失灵,法律监管则存在缺陷与漏洞。鉴于该教训,我国在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过程中,应当强化市场准入的控制、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构中介机构民事责任制度,并完善监管规范,选择适当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银行间市场由于银行主体之间通过信用借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信用关系网。当银行间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或突发性事件影响时,银行主体的信用评级可能会产生移动,即单个银行的信用评级可能升高或降低,甚至信用破产,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在银行间市场的扩散和传染。因此,有必要对基于银行主体信用评级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传染的路径和强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用于分析银行间市场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带自激过程的强度模型,并根据稀疏相关性理论,给出了具有评级变化相关性的两个银行的联合信用安全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