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偏好塑造英雄形象,这与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对英雄的塑造有着较深的渊源。莫言小说继承了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正统英雄、喜剧英雄的二元英雄形象塑造特点,又将其中正统英雄为书胆、喜剧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置换为喜剧英雄为书胆、正统英雄为书筋的英雄人物结构。这种改造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与重大的文学史意义。从文化层面看,它昭示着喜剧英雄所代表的经由现代解放思潮、西方文化与原始文化、齐文化、高密本地文化锻造出来的人之主体觉醒、个性张扬的自由精神在这个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根基的国度的文化史上终于大获全胜;从生命层面看,它意味着自然生命终于冲破几千年的文化生命桎梏,大获解放,实现了中华文学史上生命价值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统治露出了崩解的端倪,但是还很强固.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已经在东南地区稀疏地出现,但是十分稚嫩.这是时代的特点,明清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发展着的.冯天瑜同志的《明清文化史散论》,论述了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书的内客涉及这一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各个领域,视野很宽广.它是通过若干具体问题的阐扬,反映这个宽广面的,论述很丰富,深刻.名曰“散论”,实际是有脉络可按,有统系可寻的.这只要翻读目录②就可以得到印证.这样的著作,当前还不多见,确是读者在哲学史、文学史、科学史等史著之外所想寻求的书籍.《明清文化史散论》的时代断限,起自明初,迄于辛亥革命,清社覆亡,凡五百四十四年.对辛亥革命的论述,时代已阑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既称“明清”,是以朝代为标志,则亦无妨.书中论哲学思想的,有明初的朱学,有元明之际的《郁离子》;有明中期的王学及尔后王学的流变;有明末清初王、黄、顾三先生的学术思想.论文学的,有明代的“台阁体”及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有明中期以后的市民文学“三言”“二拍”.论科学技术的,有明末西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学术,有徐光启在学术上的会通中西,以及王夫之自然观方面的创见.论文化政策的,有明清文字狱,有明清  相似文献   

4.
明清女性结社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承续北朝东魏时期“女人社”的遗风,在文人结社的风气、文学家族的教育和交际以及男性文人的支持和引导等因素影响下,女性结社现象大量出现。不同类型的女性诗社相互影响、齐头并进,各种社事活动十分兴盛,流传下来的社诗也不乏佳作。因此,女性结社对明清妇女生活史和文学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 传奇剧本文学是盛极明清两代而独具丰彩的古艺苑之花。它经过众多文人作家的艺术创造与积累,形成了主风化、尚典雅、守格律、抒情表意、规整划一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风貌的形成,固然与当时的政治风尚,哲学思想及文艺潮流相关,但首要原因则是戏曲由民间书会才人的创作转为文人士夫的作品。元末高则诚以理学戏曲观指导改编《琵琶记》,使南戏创作发生根本变化,标志着“文人和南戏的血缘关系从此建立”,南  相似文献   

6.
明清传奇因主要参照昆山腔新声演唱的格律和排场,故又称昆曲传奇。它当然也包括按弋阳腔等其他声腔的格律和排场演唱的文学剧本。作为我国古典戏曲的一种重要式样,明清传奇上续金、元杂剧和宋、元戏文,自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作家有名可查的就有434人,连同其他无名氏的创作,共计作品达3000部之多。汤显祖、沈璟、李玉、李渔、洪升、孔尚任等均是这期间的文豪;名垂史册的《浣纱记》、《临川四梦》、《玉簪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佳品盖出于此。明清传奇以繁富丰硕的果实呈献给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7.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塑造了王秋赦、胡玉音、秦书田等个性鲜明的人物,结构精巧,叙述技巧高超,语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8.
《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 ,是《武经七书》的一种 ,历来被作为必读的军事教科书。《六韬》一书在军事思想史上的价值颇受研究者重视 ,其中论及的某些军事规律 ,直至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具体表现及作者塑造传奇人物的艺术方法,审视《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审美价值和对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深远影响。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感受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教材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材出版多多,各有类型,各具特色,是编者们对“大学语文”定位不同认识的产物。《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要“求精”、“求新”,而不必“求全”、“求广”;选文与中学教材允许有少量重复,但教师要讲出与中学课程不同的套路。体制的问题是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河南大学丘菊贤先生所著《客家综论》(以下简称《综论》) ,作为客家研究丛书之一 ,于 1999年 8月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拜读该书深感立论有据 ,论述严谨 ,资料翔实 ,令人得益良多。《综论》以客家渊源与客家界定为主题 ,在三部分中像一根红线地展开阐述客家基本问题 ,给人以可读性、知识性、资料性和有针对性的深刻印象。它对客研人士或一般读者都有启发和帮助。《综论》第一篇是主体部分 ,它是有关客家渊源与界定客家群体的佳作荟萃。该篇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地阐述客家基本问题 ,表明客家不应溯源于秦时平南越的军民 ,而倾向于“客…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以往侧重在局部的研究,该对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其词类、结构类型相当齐备,与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差不多,同素异序词在古代已经成熟了,并不是到近现代才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电视收视率大战愈演愈烈,电视剧逐步走向类型化,综艺、侃谈节目因匮乏新意而走下坡路,致使越来越多的观众将注意力转向以真实性与知识性著称的电视纪录片。继《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国家地理杂志》《探索》(Discovery)在中国播出之后,2002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台陆续开播的一档大型电视纪实栏目--《传奇》也瞄准了中国市场,电视纪实片市场自此多了一支容量饱满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考据学鼎盛期,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并形成“时代思潮”。清人考《孟》,涉及孟子本人与家世,孟子生卒年月与游历时地,孟子游事之君与弟子,《孟子》作者与篇章次序,《孟子》字词句章与思想主张,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可谓无所不考,卓然有成。成果丰硕,考证全面,研治深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即研究主体研究思想的误导及由此必然带来的研究方法的误用和研究结果的误读;并借此阐明增强古代文学研究者主体自我意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考工记》是先秦时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手工业技术著作。该书汇集了当时各主要手工业工种的设计和制作技术,记述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力学无疑是最早发生与发展的学科之一,《考工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从书中述及的车辆、兵器、农具、建筑、水利和冶金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中,处处反映出我国先秦时代的工匠已掌握了丰富的力学知识。最早注意到《考工记》中的力学知识,并对其作出解释和补充的,应推东汉经学大师郑众(?一83)和郑玄(127—200)。郑玄的《周礼注》对《考工记》中多处涉及力学知识的记述作了注…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学徐传武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新论》丛书总序中说 :“有自己独到的理论、独创的观点 ,有较高的质量、较高的学术品位……这是我们这套丛书名之为‘新论’的初衷 ,这也是我们这套丛书编纂的主旨。”作为该丛书的一种 ,李平的《文心雕龙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版 )正充分体现了“新论”的这一主旨。该书汇集了作者 1989- 1999年十年间的主要“龙学”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主要内容分为三类 :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 ,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创作论方面的研究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儒林外史》卓绝千古的讽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吴敬梓很好地处理了讽刺与理想、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以含蓄蕴藉的笔词表达讽刺情绪方面,作者确立起冷静的讽刺品格;在讽刺的喜剧气氛里,作者嘲弄了滑稽丑人物,透过喜剧性形象直接逼视到了悲剧性的社会本质,造成了悲喜剧交融的美学风范,增强了讽刺效果;以对社会百态的“实录”作为基本的创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白描为中心的一系列具体的讽刺艺术方法。吴敬梓对讽刺艺术的全方位探索,使得《儒林外史》成为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成熟的讽刺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