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化理论,亲自领导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斯大林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并没有囿于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具体做法,而是把马列主义的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实行了一些既  相似文献   

2.
红丽 《山西老年》2013,(3):16-1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196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而它的缘起,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53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主要是针对当时高小毕业生升学难和城市就业难的问题,动员家居农村的青年回农村参加生产。这成为日后上山下乡运动的先声。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全国合作化,需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发表已经整整二十周年了。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蓬勃发展,国内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不准备过多涉及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本身。仅想就开展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前提之一,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再明确一点就是:20年代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是什么性质的?是旧的资本主义,还是新的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直接影响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和评价,而且也会影响对苏联整个30年代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斗争诸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吴家丕同志所著《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一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是一本资料丰富、观点明确、史论有机结合、视野开阔并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著作。 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国农民和农业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极端重要性;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客观地对合作化以来党领导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一分为二的总结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因而它对我们进行国情教育,特别是对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体道路和贯彻实施“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刊载的陈炳应同志《西夏的诗歌、谚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以下简称陈文)是国内发表的唯一一篇涉及西夏诗歌,谚语的论文。这篇文章译引了苏联著名西夏学家聂历山撰写的《西夏文字及其文献》(以下简称聂文)一文中的六首西夏诗歌和二十七条西夏谚语,並对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文中一些译文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是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柳青的《创业史》也实在称得上是中国农村合作化的一本百科全书,它出色地反映了合作化时期农村的特征,描绘了农村多彩的生活风貌。作者怀着列农民的深切感情,刻划了许多生动的农民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思想上的巨大意义。在这里,柳青深刻地概括了千百年来在封建统治和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农民的思想体系,揭示出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尖锐复杂的矛盾与斗争的实质,塑造了农村中社会主义革命战士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取消农业税后,县乡的财政危机更加突显了,从而导致了乡村治理的一系列问题越发棘手。这个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党国英先生在《税务研究》2005年第6期上发表题为《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一文,文中确实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但是,令笔者不能苟同的是,党先生在该文中提出,取消农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均领先于全国。1992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1307.65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高66.8%,这与广东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对超前有直接关系。一、农村计划产品经济的特征及表现从1956年农村合作化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省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经济,基本上是仿照苏联集体农庄的摸式。其特征及表现如下:1、农业生产受指令性计划的限制,生产结构极其  相似文献   

10.
论“叶韵”和“读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韵”和“读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前没有专文讨论过。但是,有些专家在探究“读破”的起源时,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杨伯峻先生在《破音考略》(《国文月刊》七十四期,1948年)一文中曾怀疑“乐”字的“五教反”这一读破可能起于陆德明《经典释文》给《诗经·周南·关睢》“钟鼓乐之”句中的“乐”字所注的叶韵。洪心衡先生在《关于“读破”问题》(《中国语文》1965年第一期)一文中把杨先生的怀疑变成了肯定。他说《释文》“在‘钟鼓乐之’一例,既注‘音洛,又音岳’,又提出‘或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不久,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工作在部分地区的完成,毛泽东提出必须趁热打铁搞合作化,这就改变了他在建国前对我国农业所作的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基本主张。毛泽东的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个人思想动机.总体说来,他之所以力主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立即搞合作化,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一)农业如果不搞合作化则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二)农业如果不搞合作化就无法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农业如果不搞合作化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可能;(四)农业如果不搞合作化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广泛地开展纪念活动。中国史学工作者,首先是中山大学(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准备了有关下列课题的论文:孙中山与国民党、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是苏联历史学副博士H·Л·玛玛耶娃发表于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远东问题》杂志1988年第6期上的《研究孙中山与国民党的新成果》一文中的话。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学术界有关孙中山和国民党这两个密切相关的课题的研究情况。文中注明引用的论点和资料绝大部分来自我校陈锡祺、周兴梁等人的研究成果(其中周兴梁的论文被引用17次)。作者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就有关科技人材培养、学校和科研所管理等问题,杨振宁教授的意见引起科技界的兴趣》的报道,文中引用杨振宁教授的话说:“美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成功的经验有一条,美国在一百多年以前,设立了所谓‘有土地的州立大学’(按:即‘土地拨款学院’)。这个教育体制的基本目的是,给所在州的农业作出贡献。这样做的结果,使美国的农业大大发展了。”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发展我国农业,除了自力更生,充分发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哲学范畴系统化的方法》(苏联学者格拉日丹尼科夫著)值得注意。 范畴系统化问题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哲学发展的每一时期都必然要重新提出和探讨这个课题。在这方面,《哲学范畴系统化的方法》一书的主要特点在于建立了一个叫作局部  相似文献   

15.
<正>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一事实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一九五六年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他提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上,不能像当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那样,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而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加快重工业的发展。一九五七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他把这样来处理重工业  相似文献   

16.
价格与效益     
价格如何反映产品的使用属性及其效用,这个问题是完善价格结构的基本问题之一。杰里宾(A.Дepибин)在《价格和质量》(刊《经济周报》第19期)一文中指出了在确定批发价和批发价加价,规定能反映使用属性的指标以及在核算经济效益的方法方面所存在的缺点。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计划性价格结构的方  相似文献   

17.
(一)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到来之前,曾流行过一种看法: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我国农业的合作化必然在它的机械化之后,土改后的互助合作运动不过是为将来的合作化作准备,在相当长时期内还要靠小农经济吃饭,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时期如果从列宁逝世算起的话,整整经历了三十年之久(1924—1953年)。这个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呢?概括地说,在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在此期间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使原先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业变成了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类型的大农业。后期又对集体农庄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但是,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总的来看是比较低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缓慢的。这种情形可以从下列三个表格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解体 ,震惊了全世界。震惊之余 ,人们不禁要对解体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 :为什么罗曼诺夫王朝 (16 13— 1917年 )存在了 30 0余年 ,而远比这个王朝时期的俄国强大得多的苏联仅仅存在了不到70年 ?!张祥云博士撰写的《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9年 8月版 ,2 2万字 )一书 ,是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也是他寒窗三年的博士生活中所从事的理论创新的结晶。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在世界上首次以社会主义原则来解决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不仅是民族地区 (共和国 )的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化普…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是毛泽东一生关注的大事。土地改革完成后,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内有两种意见,一是先机械化,后合作化;另一种是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毛泽东主张后一种意见。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后,毛泽东阐述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为阐明农业轻重的关系;并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迅速掀起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高潮。他在农业合作化后不断变更所有制,造成“人民公社”的失误,但也是他较早发现失误并提出:队与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的收入应有差别,要遵循价值法则,坚持按劳分配;要总结教训,寻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