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性质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又重新活跃起来,见诸于书刊的文章日益增多,其主要论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早已流行的“两段论”,即“二战”“有着性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它以帝国主义争霸的非正义战争开始,从苏德战争爆发后转化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另一种认为“二战”自始至终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不存在什么帝国主义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曾撰写了不少论著。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阶段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在阶段划分上又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1941年6月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另一种认为,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二种看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正义性质的战争。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始终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即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但战争不同阶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所占主次不同。战争第一阶段,法西斯侵略战争占主导地位;战争第二阶段,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四、如何划分大战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下同)应划分为几个阶段、又如何划分、才符合战争本身的发展?国内的传统说法是: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开始,这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二战的初期阶段。1941年6月22日苏联参战,战争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标志着二战由初期的帝国土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新阶段,这是根据战争性质把二战分为两个阶段;也有把二战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从德国进攻波兰到法国的失败为第一阶段,从“英国当时成了纳粹德国仅存的劲敌”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为第二阶段,美国参战至日本投降为第三阶段,这是根据战争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史学界一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是帝国主义列强间为了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对于参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强盗战争。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由于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就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急剧转变……战争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史学界一般也持相同看法,肯定“这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在于它有着性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二战的起点问题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不简称大战)的起点问题,国内外以“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为起点,国内各教材至今仍基本如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文试从二战的发展阶段及性质的角度,来重新探讨这一问题.历史都具有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二战也是这样.“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依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1]对二战起点问题的研究,我们必须依据其历史发展的联系,考察其各个发展阶段,并从中找出规律,求得正确答案.二战是一次规…  相似文献   

6.
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是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为策应侵华战争的需要,为在华作战的日本军人学习中国语而编撰的一系列教材。本文作为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研究系列之一。试着从源远流长的日本汉语言教育的历史出发,来探寻和深刻剖析二战期间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大量编纂的历史原因,并充分有力地证明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惨无人道的军事侵略。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二战史观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二战史观剖析郭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整整50年了。这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和人民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作为战争的元凶和帮凶,一些欧洲国家逐渐正视了历史,主动反省本国在二战中的行为,并以国家名义承担在战争中的责任。德国政府...  相似文献   

8.
日德两国政要“二战史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后日德两国政要的“二战史观”迥然不同: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一个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不同、盟国对两国的战后处理结果和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近代以降两国的侵略战争历史和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不同等诸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俾斯麦时期德奥同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1879年建立的德奥同盟性质的看法,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它是战争和侵略性的。其经典依据源自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中央委员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在这篇讲话中认为,德奥同盟是“未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之一”,是“一九一四年帝国主义大战的直接准备”。作为德奥同盟性质的定论,笔者对上述观点没有异义,并且这已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德奥同盟从1879年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前后存在三十余年,历经德国外交政策上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期间世界风云变化万端,德奥同盟是否自始至终为战争作准备和具有侵略性的呢?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快四十周年了,但有关大战全局的一些问题如大战始于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等,仍各持其说。在国内,如同国外一样,多数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大战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至于谁发动大战,国外有的著作明确提出“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内未曾专题讨论,但在有的名词解释和论述中也有类似提法,甚至还有“德国法西斯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犬战”之说。上述论点,已在有关报刊中广为流传。但首先应弄清楚谁发动了大战,然后才能确定大战始于何时、以及大战的性质。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对上列三个相关问题,提点粗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六发展和战争如果本文所概述的“发展阶段”体系,是为我们的时代提供有益的局部远景,并向马克思主义挑战,现在就必须转而讨论战争问题,并试图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马克思在“帝国主义”标题下所提出的问题。这必须弄清我们目前危险的性质,并建议如何处理军备竞赛,以及如何把一个包括许多新国家的世界组织起来。发展阶段并不说明战争;但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布匿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传统观点提出歧见。在理论上明确了近代帝国主义与古代帝国涵义的区别。以时段论分析的方法,简述了三次布匿战争的进程,论证了第一次布匿战争从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方面是侵略性的,而罗马方面带有自卫的性质;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蓄意要消灭迦太基,无疑是非正义的,而迦太基为了保卫国家的生存,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是值得赞颂的。总之,分时段评论布匿战争的性质才是客现的、公正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鉴于以往论述的偏颇,对俄国1812年反法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考察,认为沙皇政府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它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动政策的继续,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史学界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三九说”、“三七说”、“三一说”之分。“三九说”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的起点。因为,这个战争爆发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区”——殴洲,又是“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或重要作用的相互敌对的大国”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军用会话教科书>是日本中国语学者杉武夫为策应侵华战争的需要,为在华作战的日本军人学习中国语而编撰的.这部军用中国语教科书有力地证明了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惨无人道的军事侵略.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集团中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几乎把人类数千年文明毁于一旦,世界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战争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国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亿万美元,世界各国人口伤亡多达5千万人以上。列宁写道:要弄清战争的原因,必须“研究战前的政策,引起和导致战争的政策。”①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客观角度出发,剖析一下1941年夏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由于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灭亡…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佛朗哥政权继续存在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佛朗哥政权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一形势下,得以继续存在的主要原因:二战期间它所采取的“中立”政策及多边外交活动;严厉而切实的统治措施;反对派力量的单薄与分散;“冷战”爆发后西方国家改变对于佛朗哥政权的态度。这些国内外因素错综交织相互作用,使得佛朗哥政权在二战结束的“危难”时期虽惊无险  相似文献   

18.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9.
1899—1902年发生在南非大陆的英布战争,其性质虽然众说纷纭,不外三种说法:一、认为布尔人是侵略者,英国人是被侵略者。这种说法是不值一驳的,英国参加这次战争的殖民帝国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二、认为英国人是侵略者,布尔人是被侵略者。三、认为英布双方都是侵略者,双方进行的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我同意第二种说法,不同意第三种说法,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正当世界各国人民陆续举行庆典之时,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于4月5日公布了经文部科学省最终审定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由“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以皇国史观为指导,肆无忌惮地美化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明目张胆地篡改历史事实,为军国主义的血腥罪行翻案:把1931年9月18日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起因,歪曲为“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中国人的排日运动也加剧了,妨害(南满铁道)列车和伤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把1937年7月7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说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