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联邦德国民主政治建立的回顾与思考肖德芳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或西德),是以议会民主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它所实行的民主政治,既不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翻版,也不是西方国家民主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德国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国家民主的合理...  相似文献   

2.
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反对民族的分裂 ,并为德国的统一进行过努力。然而 ,他的德国统一思想与联邦德国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是一致的。因而 ,他争取统一的努力反而加剧了德国的分裂 ,其原因主要是德国统一的主动权掌握在美苏手中 ,同时也与阿登纳依靠西方、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有关。尽管阿登纳的外交战略使西德获得了主权、复兴以及稳定 ,但其统一政策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战后德国是怎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四大国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后来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又有过哪些变化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试予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造成了德国的分裂。两个德国的对峙与斗争在相当长时期里曾是东西方冲突的症结之一,成为东西方关系的“寒暑表”。那么,战后德国这种分裂悲剧是怎样产生的呢?本文旨在对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缘由作一探讨。一、如何处置德国如何处置德国,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早在战时,美英苏三国就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磋商,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德国的政治前途问题,亦即是统一还是分割的问题。正是三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政策,造成了德国分裂达40余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美、英、法三占领国1948年联合推行货币改革后,德国西部占领区经济虽然一度恢复较快,但到1949年第二季度联邦德国成立前后,工业生产的增速已大幅下降,到了年底,增长更是发生了停滞。然而,几年之后,它却实现了经济复兴。文章以朝鲜战争为视角,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西方关系走向缓和,东西方关系缓和并不意味着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问题中最为敏感的是柏林问题,美苏等大国都在此有重大利益。由于柏林地位的特殊性,为苏联以柏林问题向美国施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而在美苏核对峙下,联邦德国谋求核武装以及美国对此的支持,则让赫鲁晓夫如坐针毡,感到有必要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德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在国际社会仍有"政治侏儒"之虞。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随之调整外交政策,实施"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始终把欧洲联合与实施新东方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缓和了东西方紧张局势,而且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为新东方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但是在外交上,联邦德国一直坚持“德国统一”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缓和,东欧局势动荡不安,苏联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民主德国也陷入了政治危机.联邦德国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展开频繁的统一外交,以经济援助为筹码逼迫戈尔巴乔夫做出让步,排除德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利用美国的支持进行外交攻势,消除英、法等国的疑忌,终于使德国再次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9.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英、美、苏便提出对未来的德国实施割裂以彻底破坏它再次发动战争、威胁和平的能力。不过,三大国同时担心过度惩罚德国可能重蹈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凡尔赛之殇,于是逐步将惩罚方式更替为临时性地分区占领与一致管制。因四大国相互之间存有原则上的利益分歧且害怕对方构成威胁,前后五轮解决德国问题的四国外长谈判以失败告终,分区占领从临时性构想变成了长期存在。西方三国试图把自己手中的三大占领区(英法美)合并以增强对付苏联的力量,苏联发动第一次柏林危机进行抵制,这又进一步促动西方定下分裂德国道路的决定。1949年两个德国在东西方的控制下分别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术界对于战后联邦德国的统一政策研究颇多,如学者邓红英就对阿登纳统一政策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阿登纳的统一政策之所以没能实现德国统一反而加剧了国家分裂,是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的,主要体现在美苏两国掌握德国统一的主动权并按照自身利益处理德国问题、阿登纳立足于西方的统一政策没有牢固的基础以及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实际加剧了德国的分裂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战后美国军事当局依据JCS 1607号文件对德实行严厉的管制政策.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1947年7月美国军方发布JCS 1779号文件,开始复兴德国经济.1949年5月联邦德国在美国的策动下建国.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82号文件,正式决定重新武装西德.1951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115号文件,加快推动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随着美国对德政策的转变,西德与西方国家建立起平等的盟国关系.正是借助于冷战兴起的背景,西德在战后迅速摆脱战败国受压制的地位,发展成为西方阵营中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战后的军事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消除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的疑虑,联邦德国政府以声明的形式承诺不在本国制造核武器。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联邦德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核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自1957年起,联邦德国政府开始谋求在不违反声明的前提下进行核武装,这种谋求核武装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战后的军事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消除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的疑虑,联邦德国政府以声明的形式承诺不在本国制造核武器。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联邦德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核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自1957年起,联邦德国政府开始谋求在不违反声明的前提下进行核武装,这种谋求核武装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建立的联邦德国(或西德),是以议会民主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它所实行的民主政治,既不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翻版,也不是西方国家民主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德国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国家民主的合理内核而建立起来的德国式民主政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西德民主政治建立的原因及特点。认为德国新旧自由主义者建立民主政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经济不发达、力量不强大;二战后德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为西德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德内政外交政策的实践,是西德民主政治建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德国经济研究所是在原帝国统计局局长恩斯特·瓦格曼教授的倡导下于1925年在柏林正式创建的。原名“经济状况研究所”,1941年7月改名“德国经济研究所”。或称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以别于另一个德国经济研究所(原工业研究所)。该所是目前联邦德国五大著名的经济研究所之一,也是联邦德国最主要的经济研究协调机构“德国经济科学研究所联合会”的主要成员。它以研究经济状况及东西方经济关系著称,现有工作人员二百人左右,着重于观察、分析、研究和预测国内外经济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与趋向,从中得出一定的经验教训和规律性,并向有关经济部门、企业提供研究结果、咨询服务和建议。以便推动科学、经济及管理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以来,由于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德国的统一,宣告了统治战后40多年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也宣告了战后东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一个格局性的转换时期,即所谓“冷战后时期”。本文试就冷战后的美日欧经济关系作一初浅的探讨。在此之前,对其前提,即世界形势的变化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后,联邦德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经济,实现了战后以来经济长时期相对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探讨联邦德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色,对我们借鉴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