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战中期,四川省战时乡村服务团成立,成为大后方发动民众广泛参与抗战工作的民众动员组织,在其领导下,广泛开展了宣传鼓动、军事、经济和文化动员以及生活服务等,成为稳定后方、整合力量的重要团体。不过,由于人力财力限制、组织混乱、成立时间过短等因素,战时乡村服务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政府因地制宜,利用民间小戏这一乡村社会广泛流行的文化形式,开始唤醒民众意识,动员群众参与抗战。同时,通过对民间小戏的改良,使广大民众对边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支援抗战的积极性。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专门成立了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以便顺利完成五四纪念的筹备和开展工作。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通过五四纪念大会、火炬游行、游艺活动等方式,动员青年参与抗战建国。重庆各界形成一股纪念五四运动的舆论热潮,通过追忆五四,明确抗战紧迫性,强调青年的时代重任和使命等话语进行精神动员。在五四纪念日中,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募捐、慰劳、宣传等抗战服务工作,不仅支援了前线将士的抗战,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抗战救国团体,其中抗敌后援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支援前线、稳定后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全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即为代表。该会成立后,一方面积极开展募集物资、慰劳将士、抗敌宣传、查禁日货、惩治汉奸等活动,为支援前线抗战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诸如活动内容单一、机构重叠混乱、政治干预色彩较浓等因素掣肘,最终难以持续、全面动员后方各阶层民众支援抗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全民抗战的过程中,立足抗战实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抗日民众动员思想,并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抗日民众动员思想主要具有五方面特色,即坚持把政治动员放在首要位置,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通过大众化的社会教育和文体活动提高民众思想文化素质;重视榜样示范和实利引导,最大限度扩大动员效果;注重通过民众内部各种成分间的交流学习凝聚民众力量,提高民众军政素质;重视通过民众合作组织和民众团体,提高组织和利用民众力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络,其动员的深度、广度、效果及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优于国民党,并构建了以政权组织为主导的垂直动员体系和民众团体与之相辅相成的横向动员体系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军在苏北沦陷区开辟了敌后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面对日军残暴的侵略,针对国民党军在抗战中出现的不同表现,苏北民众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积极配合国民党军抗战,呼吁国共团结抗战,自发组织抗战,支援和配合新四军抗战等.正是民众的这些正能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8.
论抗战初期的"新运妇指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为了联合各界妇女团体,团结和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抗战,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新运妇指会)进行改组.改组后的新运妇指会,设立了慰劳、儿童保育、战地服务等小组,成为全国性的领导和动员妇女参加抗战的总机构.各小组在新运妇指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战、抢救难童、慰劳伤兵、训练妇女,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战 ,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抗战指导路线历来受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旨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及社会改革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连接民众的纽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召开两届参议会,老一辈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议案,推动了政府的抗战工作.边区参议会把民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团结抗战的局面,调动民众踊跃投入抗战洪流.动员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英雄气概;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正面战场牵制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掩护了沿海工业内迁,使大后方的工业基地得以建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对伪军的宣传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重要决策之一。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对伪军开展宣传工作的可能性,制定出宣传策略,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伪军进行宣传工作。这削弱了伪军的战斗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充分发挥了宣传动员、团结教育的作用,使戏剧成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争取抗战胜利的有力武器。研究和探讨当年新四军戏剧宣传与动员,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新四军的抗战历史,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月,但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侵华日军对皖中地区的不断进攻和疯狂推进,皖中地区成了抗日前线,也给新四军在本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1939年之前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共有武装力量2万余人,但是在江北活动的新四军既远离新四军军部,又有长江阻隔,给新四军的统一指挥带来了诸多不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局的需要,更符合当时全民族抗日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各种疾病的流行给根据地人力物力造成极大的破坏。新四军积极支持地方医疗卫生工作,为群众施诊施药,建立地方医疗机构,推行卫生防疫运动,动员民间中西医,培养群众卫生习惯,培训地方医疗人员。这些措施的推行,减轻了根据地群众的疾病痛苦,掩护了伤病员,解决了地方工作人员的医疗问题,密切了军民关系,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军事战略方针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抗战初期实施何种对日作战战略方针,在党和军队内部形成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实施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这一战略方针的转变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工合运动不仅是一场群众性的经济救亡运动,在供应军需民用,赈济难民,支持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是一场广泛的经济民主、政治改良与民众教育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的增长和传统陋习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在 1 94 0 - 1 94 4年间 ,对浙赣铁路沿线地区实行了残酷的细菌战 ,其中包括炭疽攻击。炭疽菌是日军主要的细菌战剂 ,是 731部队的研究重点 ,数次在浙赣细菌战中投入使用。实地调查表明 ,日军的炭疽攻击造成了浙赣地区民众大范围皮肤炭疽的出现 ,危害极大 ,惨无人道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日军细菌战犯不满足于此 ,他们冀图进一步研制出吸入性炭疽 ,制造能造成数十万人巨大伤亡的杀戮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