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 ,一半以上人口的餐桌上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在人类主食结构中如此重要 ,难怪不少国家和民族都想把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权记在自己祖先的帐上。然而几十年来的考古表明 ,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在中国 ,在中国的南方。是江南越人的先民首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越人是当今壮侗语族各族和江南大部分汉族的祖先。水稻人工栽培法发明以后 ,逐渐主宰了越人先人及其后裔的整个生活 ,在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饮食结构、语言文学、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民族性格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稻作文化 ,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2.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罗家角,广西钦州独料、贵县罗泊湾,贵州赫章可乐乃至云南元谋大石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掘的古稻遗迹和文献记载的古代野生稻、现代野生稻分布状况考察,兼及民族史、民俗学、遗传学、语言学乃至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水稻的故乡在中国南方,它的始祖是古越人。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在创造稻作文明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骆越后裔的布依族继承和发展了先民所创造的稻作文化的精华,从而以稻作民族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侗族稻作民俗与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广 西交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水稻耕 作民族,稻作文化非常丰富。在其 稻作民俗中,最有特点的要数傩俗。 傩,为祭祀礼仪。中国的傩文 化是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源于巫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 表现形式。巫为术,傩为仪式。傩 文化是属于思想意识,而巫则为行 为意识。两者有血缘关系,却又有  相似文献   

4.
胡宝华  刘立策 《民族学刊》2017,8(3):76-83,121-125
花山岩画为先秦时期生活于广西左江流域的骆越人所创作.先秦时期,水稻种植已经成为骆越社会主要的经济来源,骆越社会由此形成的宇宙观、价值观及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皆体现出稻作文化的特征.在花山岩画中,诸多图像元素体现出丰富的稻作文化特征,如"蛙形人""日芒纹"强调对青蛙、鸟的崇拜,"饰羽人"、行船图对太阳、江河的敬畏,以及人们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祈愿.而花山岩画的作画地点选取,则直接与稻作生产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花山岩画本身就是一种稻作生产的祭祀仪式.这些稻作文化记忆,有的形成了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有的衍生出了民族节日.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宇宙观,在当代社会依然极具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 ,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壮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子与麦子、玉米并称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 ,有悠久的水稻裁培历史。壮语之中沉积着丰富的稻作文化词汇。本文从广西马山县壮语相关的稻作词汇入手 ,挖掘它们的深层内涵 ,从语言角度解读壮族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创造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比较和研究各民族不同文化及其传统时,不能不涉及到科学技术这一重要课题。我国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居住在中国广阔土地上的各兄弟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他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少数民族在农牧业方面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各种考证材料表明,某些今日已遍布全球的重要农作物品种起源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类的主食——水稻  相似文献   

8.
《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面世 ,是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 ,我谨代表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壮族是我国的第二大民族 ,国内人口 1 70 0多万 ,作为岭南的土著民族 ,她对开发、保卫祖国南部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壮族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 ,种稻已经有 1 2 0 0 0多年的历史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餐桌上以大米为主食 ,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也是壮族的光荣 !但由于种种原因 ,国人对壮族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解放后从内地陆续调派了大批科学技术干部去民族地区工作,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也逐步培养了一些科学技术干部,这就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在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起了积极作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族农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水稻种植的先行者,他们带着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和籽种迁居东北各地后,开发水田,改写了近代东北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改变了东北以种植旱田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的六大稻作区之一。所以,朝鲜族的稻作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东北各地稻作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以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古籍就是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大陆成立了首个抢救、保护民族古籍机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确立了由国家民委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抢救、整理、保护单位,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对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  相似文献   

13.
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样,中国民族医学文化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历史上,民族医药学曾为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采取了保护和发展传统医药的方针,形成了“中西医并重”的局面,为整个民族医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保障。经过发掘、整理,在55个少数民族中,现保留并应用民族医药的有30多个,民族医药不仅应用于民族地区,而且很多成品已进入全国公共医疗市场,民族医学已经成为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稻米是人类世界最主要的食物之一。过去,稻米的种子跟随先人的足迹,有时会翻山越岭,有时会飘零四散,最终,它们将携带着亚洲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与当地的社会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今天,稻米不仅仅成为了人类的主食,更是参与了不同社会的风俗活动,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性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地区如何将稻作文化与自身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并最终演变成自己独特的民俗活动。通过探求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透过一粒大米看到平凡食物背后所暗含的未知的人类故事。  相似文献   

15.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稻米是人类世界最主要的食物之一。过去,稻米的种子跟随先人的足迹,有时会翻山越岭,有时会飘零四散,最终,它们将携带着亚洲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与当地的社会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今天,稻米不仅仅成为了人类的主食,更是参与了不同社会的风俗活动,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性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地区如何将稻作文化与自身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并最终演变成自己独特的民俗活动。通过探求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透过一粒大米看到平凡食物背后所暗含的未知的人类故事。  相似文献   

17.
巴文化研究与民族形成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它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特征,它已成为区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考古文化为民族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了民族形成的若干问题。 巴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形成。目前对巴文化的研究,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鼎盛的巴文化为中心,上下索源来探讨其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文化是  相似文献   

18.
怎样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民族节日堪称全国之冠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除17个世居少数民族外,在贵州的少数民族成分中,布依族、仡佬族、水族3个民族的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的90%以上,苗族和侗族人口也超过了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牧耕文化、稻作文化、山地文化,具有千姿百态、多元文化的色彩。由于交通阻隔和开发较晚等历史地理的原因,一些在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现象在贵州延续保存下来,在民族文化中,特别是在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具有民族性、传承性、群众…  相似文献   

19.
民族融合是促进岭南经济文化类型嬗变的重要因素,不仅加速了岭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促进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而且推动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类型嬗变是吸引和加速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物质基础。从岭南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镂刻着民族融合的历史痕迹。经济文化类型嬗变加快了民族族内融合的力度,推动着民族族际融合进一步深化,形塑着岭南民族融合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稻作农业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纺织原材料、市场交易“圩”场以及由“圩”延伸的“妇人为市”、“歌圩”等方面丰富的史料记载 ,民间民俗等的例证 ,说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文化是互动互融的 ,汉族影响少数民族的同时 ,少数民族也影响汉族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更明显。同时 ,百越对秦汉以来南迁岭南的汉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