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是有多种社会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的发展既是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从地域性历史走向世界性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与社会转型相伴生的是快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呈现出:贫富差距悬殊,两级分化严重;阶层呈现固化趋势;社会中间阶层不成熟;边缘和贫穷弱势群体大量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面相。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立足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宏阔的时代境遇,从社会分析和社会管理复杂性的理路中,在多学科视域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以实践为起点,科学揭示了社会是一个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各社会要素有机统一的活机体,具有实践性、整体性、人本性、动态性的特征.这一理论与乡村治理现实条件的动态变化、“三治结合”的系统化善治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高度契合.乡村治理实践中,需要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强化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效协同,促进乡镇政府、村两委、乡村社会力量和村民治理合力的形成,注重传统治理手段与现代化治理手段的动态对接,推动治理结构系统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多样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诸要素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哲学依据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拓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论域包括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地位问题、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内容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问题、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问题等六大方面.要在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与对当代现实应用性研究的双向互动,同时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以进一步开创该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对于社会不平等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马克思把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异 ,而韦伯则认为 ,社会不平等是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建立在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的基础上的 ,而韦伯的阶级概念则是从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在西方社会新的分层背景下 ,工人阶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阶级概念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对于社会不平等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马克思把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异,而韦伯则认为,社会不平等是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建立在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的基础上的,而韦伯的阶级概念则是从财产、个人机遇和市场状况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在西方社会新的分层背景下,工人阶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阶级概念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观察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与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实存在着的社会有机体,具有独立社会形态的地位与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结,在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明确而清晰地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体具有丰厚内涵和优秀品质,呈现出丰富、庞大,有序、高效,求强、创新,质优、体壮,人本、利他等鲜明特征,既独具魅力价值,又最具活性活力,展示出巨大潜力和美好前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3.
孔德、斯宾塞创立了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他们从实证的生物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提出了社会的有机性、协调性、自组织性和结构功能性等特点。但由于他们对社会认识的基点是把社会看成纯自然的生物机体,抽掉人的主观性,单纯从客观方面去理解,最终导致学说走向还原化、简单化、庸俗化,因而未能对社会有机体作出科学的揭示。马克思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实践本质,在阐释理路、理论基础、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实现了对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变革和超越,从而使社会有机体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考察人的现实存在和实践活动,从主体、结构、交互、整体等关系向度,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所蕴涵的总体性、系统性、实践性、能动性等共性特征。基于唯物史观,社区共同体缺失有机性则徒具形式,社区有机体若无共同体目标就毫无意义,因此,社区价值观管理须进行“有机性”与“共同性”的双重建构,体现内构共同体、内涵生态平衡、内蕴文化培育、内生社会整合的功能作用,这些目标图谱既在但不会自动生成,须发挥思维统摄力、主体创造力、发展驱动力、价值引领力来综合呈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从整体视野来宏观地把握“两型社会”建设内涵的哲学依据,有助于拓宽“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人口因素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合,在我国必须把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切近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立法机关要适时创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必须转变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关键;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必须围绕其主题而展开新一轮思想解放,为此更新观念和创新理论,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灵魂;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主体,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本质或核心.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应从社会整体的视角考察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乃至每个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论以人的尺度即人道主义为标准,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异化理论为框架,以实践即改造现存世界的学说为其结晶。马克思不仅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批判论,而且还坚信,社会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着的,并以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实现途径。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社会变革和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转型时期过剩经济的出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剖析的经济危机实现条件可区分为内生性制度因素和外生性物质技术条件。对价值增殖的无止境追逐和对抗性分配关系构成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爆发的内生性制度因素,而规模化生产方式、技术进步促成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及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等外生性物质技术条件,并不从属于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它同样是推动生产过剩在转型时期产生的客观基础。分析转型时期的经济运行可以看出,借助于分权化改革战略,地方政府和企业事实上替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私人资本,承担着扩张生产规模的主体;而与此同时,收入不能顺利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则替代了收入贫困化因素,导致了需求萎缩和市场狭窄。所有这些为转型时期买方市场的出现和生产能力过剩铺垫了体制成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遭遇“两高一低难循环”的经济发展困境时,当我们面对产业结构优化不够、经济难以长足发展时,当我们深感国内消费乏力难以带动市场时,当我们运筹资源配置无法得心应手时,我们不得不转向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它正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吸引我们寻求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影响变化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整体性变迁过程。转型前后社会资本由于社会转型的特征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得其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也随之变化。文章分析了转型时期社会资本自身的变化,总结了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变化,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并构建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当代而言,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亟需我们多角度推进对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使其在新的社会实践中走向深入,从而彰显出丰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