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历史即将进入生态时代,那么这个时代怎样展开自己的历史和基本价值追求,这与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从人类历史上看,每个时代所呈现出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时代所指认的人类自我或所确认的人性展开的。人类认识自我并不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起源和本质,而是为了能够实现自我,政治、经济、文化只不过是人类自我的外在显现。人类进入生态时代同样需要认识自我,以便引领这个时代正确发展。生态时代的人类自我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性的文明。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伦理视角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从道德角度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既看到自然界对人的意义、价值,又看到人在自然界中的权利和对自然界应尽的义务。自然界对于人类具有经济性的资源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医疗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可供人类享用的价值,人类在享用这些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使这些价值能够持续存在的义务。从这一视角认识这一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缓解当今条件下的生态危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自然价值被认为是生态伦理学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石。在传统伦理中,自然只具有对人类有用的外在价值。生态伦理学对自然的价值重新进行了界定。一方面,它扩展了"有用性"的内涵,不再从人与自然的对立中来看待自然的外在价值,而是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来理解这一概念;另一方面,生态伦理学从目的论与整体论视角来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生态伦理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肯定在时间维度上将人类道德义务扩展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空间纬度上则扩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  相似文献   

5.
单纯将价值观视作主客体之间的满足与需要是片面的、孤立的,是有失偏颇的,同时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只重主体价值轻客体生态价值的倾向。因而,应切实把握好价值与主客体间的关系,准确协调主体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环境哲学视域,分析生态价值应有的地位,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意义,并结合生态危机,探究生态危机下的生态价值与人类价值取向问题,促进主客体间的协调互益,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新型生态环境之路。  相似文献   

6.
与低自我价值感造成攻击相反的高自我价值感攻击理论认为:攻击通常是自我危机的结果,即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自我概念遭到他人质疑时的现象。名不副实的自我优越观念最易产生自我危机而导致攻击,其机制是愤怒外导,旨在避免降低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7.
安纳德①是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不可接触的贱民》是他的第一部英语小说。小说通过对年轻的清扫夫巴克哈一天生活经历的描写,充分展示巴克哈对自我身份的逐渐清醒的认识,以及为摆脱自己的身份所做的努力与抗争。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化、工业化迅速发展的20世纪,生态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此相应,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学两派观点的对峙。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因为个人主义、群体主义、国家(民族)主义的泛滥,恰恰背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科学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反过来生态环境危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治理。而生态伦理学则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会打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导致环境恶化,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学的观点都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源。人是自然又不仅仅是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而生态伦理学则过于注重人与自然同一的一面。二者的尖锐对立表明,在当今生态环境危机面前,人类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表述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两大学派: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分别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不同流派;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要点,以及二者融合的趋势;认为二者的融合不仅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本质上是反人类的,因为它在根本上确认和坚持的是一种物种主义的或动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与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是相矛盾的.人类在地球上是作为一个文化的物种进而作为一个道德的物种存在和发展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正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在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之后所给出的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同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也是人类的道德进化的一个内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伦理"只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一种文饰,它貌似新颖,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在对待自然时必须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但是其出发点却是狭隘的人类利益,片面强调人的发展,否认自然有独立于人类利益而存在的价值,因而其最终结论就把人类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及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仅作为对人类发展的自我关怀."发展伦理"的新招牌下掩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不仅其结论违犯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它的理论前提乃至论证的全过程也都是倾向人类中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坚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人的社会价值决定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主义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就在于使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二者的有机结合势必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利益与需要,超越多层次的宗教、阶级、阶层、党派等具体主体界限的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人类共同价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值思想,集中彰显了马克思追求自由个性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价值观,并在建设过程中对普世价值及其意识形态渗透给予正面回应。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彰显“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社会伦理观念的同时提出构建以人的需要和现实实践为生成基础的伦理观,最终建立符合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伦理指向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类生存性、国际社会关系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秩序建设的价值需要。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正这一历史进展方向的有效倡议,是在真实平等公正的交往环境中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现实的实践依据和生存论奠基,是彰显全球伦理观念和价值形态得以创生的建构性力量。“建构性世界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得出的结论,是满足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现实需要和解除发展窘境的哲学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践行“建构性世界观”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全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良好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或self-worth)的培育正是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突破口,是整个人格教育的核心首要工程。本文拟从自我价值感和健全人格的心理学内涵,良好自我价值感在健全人格养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育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技术悲观主义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技术悲观主义是近来学术界涉及较多 ,但深入研究较少的一种理论思潮。认为技术悲观主义虽然沾染一个“悲”字 ,暴露出其整体上的消极情怀和非理性主义 ,但在其背后却蕴藏着反思和批判的意志和超越现实的呐喊。探讨了技术悲观主义的三大价值功能 ,即理论透视功能、批判建构功能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制衡 ,并试图通过这一探讨来反思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阐述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内容入手,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前提,人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认识基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制约和影响着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有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的合理性论证是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旨趣的 ,然而 ,在一些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拓展、合理性论证以及建构过程中 ,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无意识的“中心情结”。这种“中心情结” ,正是人类中心主义在被批判表象下的深层表达和遗继。这种无意识的“中心情结”的存在 ,不仅会导致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力的下降 ,而且也将使自身的合理性受到怀疑。因此 ,对于一个要彻底走出人类中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 ,就必须摆脱生态伦理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非自觉无意识的“中心情结”桎梏 ,并找回生态伦理中被遗忘的人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对人类进步有重要价值:第一,中国用事实证明人类朝着共同目标,依据本国国情,走特殊道路,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开辟了一条人类进步的新路;第二,中国造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制约着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不光解决了本国十几亿人的生存问题,还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新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为一些落后国家急起直追,力争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起到了榜样作用;第四,中国采取促进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发展了文化事业,带动了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也向世界传播了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