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显著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文化水平和配偶情况之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来源和地方政府是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历史文化方面,对流入地宗教的看法及流出地域等文化和历史造成的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方面,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内教学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智力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十分重视,这是完全必要的.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关于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也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国内外有些人认识到并指出,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甚至连智力问题本身也不能很好解决.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不仅仅只限于智力活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抽取750名大二学生进行EIS和CHQ-12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成绩等级学生在调控自我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两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只占,非智力因素则占。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智力的水平,还要努力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求得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学政治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内导入非智力因素培养和锻炼课…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中把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的心理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智力因素 ,如感知、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 ;另一类是非智力因素 ,即心理因素 ,如情感、意志、动机、兴趣、性格等。本语文简要论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习本身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习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学习情感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学习惰感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常的学习惰感对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积极热情对人的各种实验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情感则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学习;激情往往会使行为能力和智力分析能力降低,影响学习效果。在…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小微企业在稳增长、扩就业、调结构、促创新等方面将具有更大的腾挪空间。成长期小微企业智力资本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创新资本、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客户资本。由多元统计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与智力资本有关的创新资本、关系资本、客户资本以及组织资本对于企业的金融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值,说明智力资本所包含的主要因素与小微企业的成长正相关。组织资本对于小微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和金融负债率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相对不显著。研究发现:关系资本是小微企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创新资本是处于成长期小微企业提升企业绩效的动力源泉;市场能力是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的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8.
张贞 《南方论刊》2003,(5):56-56,48
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除了少数是智力方面的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就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9.
据心理学者研究证明,在颇有成就与平庸间最显著的差异,并非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即不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1983年以来关于非智力因素的七个热点问题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综述。这七个问题是: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界定;二、对非智力因素的质疑和商榷;三、非智力因素的结构与功能;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五、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七、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方法及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詹贤武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7-18,24
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皆为古百越族后裔,本文从古文献、考古文物及遗传基因技术等层面,对其同祖同源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 ,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明显的感到不小的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产生主要与外部环境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和内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调控学习压力的主要策略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姜勇  杨丽 《新疆社会科学》2011,(6):50-54,157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出现了"泛化"、"特指化"和"政治化"等错误倾向,造成了思想的混乱,也给境内外敌对势力提供了口实。文章对民族问题的定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指出这个定义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提出了正确认识民族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排孔开新与国民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河北学刊》2003,23(3):174-17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文化新人为着中国现代文化价值的重建和文化信念的确立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排孔开新 ,由批判旧文化旧思想到重视社会主体———人的问题 ,主张进行国民性改造 ,这就为五四时期的排孔开新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样 ,国民性改造问题 ,就成为排孔开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链条中的一个关节点。国民性改造的讨论在排孔开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是新文化运动进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问题讨论的一种深化。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 ,因此 ,它不会满足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破与立 ,必然要以社会主体的根本改善为问题的解决和答案。  相似文献   

15.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16.
牛崇拜是佤族文化的突出代表和标志,文章围绕人地关系分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盛行的地理原因;从文化系统出发,运用人文地理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剖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具体表现;运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层次之间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佤族牛崇拜文化结构与地理环境关系图;试图为其他具体文化特质的结构分析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峰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2):97-100
运用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法,讨论了黎族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发展问题,得出:黎族地区学校虽普遍开展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时间较少;教师开发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喜欢游戏娱乐类及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范性,是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齐鲁文化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齐鲁文化提供了一个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无论夷夏,“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一理念着重强调了民族观念中的文化因素而非血缘和地缘的因素。后来,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使得汉民族不断吸收新的民族成分,不断壮大。由于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赫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赫哲族传统体育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健康,具有实用性、地域性、经济性等特点,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红菊  张中全  刘汉文 《兰州学刊》2005,(6):311-313,315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一系列理论论争的基础上,先后树立了追求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旗帜,使中国电影在艺术形态、美学风格、产品结构以及产业体制各方面或调整变革或丰富完善,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仍将是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