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启超的"新民论"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蕴涵.它形成于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全面政治危机.在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自新新民"是梁启超等先觉知识分子在痛定思痛的文化自省之后确立的救国之路.梁启超早期的"新民论"思想受到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的直接启发,是对后者的继承与深化,它具体体现于政治革新与思想启蒙的各个环节,成为近代史上一股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如何从传统的人才观转向科学的人才观,如何改变教育体制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人才观的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产物,是由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本身及国内外环境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决定的。邓小平人才观的主要特色在于,围绕“现代化”这个轴心,把人才队伍建设看成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关键,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看待人才建设。邓小平人才观的精髓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关键是人才标准;其主体是人才的开发、选拔、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为新世纪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人才观的最大特点是与特定的社会和生产方式相适应.传统社会人才观的根本局限是对人的个性不够重视,因而人才所共有的核心素质不是创造性.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个性化与创造性将作为最重要的因素突显出来.其中,个性化是人才观的前提,创造性是人才观的导向,人才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大的兼容性、适应性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人才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标准、途径以及如何使用人才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我党的缔造者和杰出的领袖者,毛泽东一生都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教育青年,对青年人才的标准、青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形成了完整的青年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学习思想对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所需的内外条件都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套被世人标榜的体系,对当今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梁启超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包括政治经济因素以及西学的影响,并受到其生活背景、受教育过程特别是家学的影响、从教经历中经验的积累.梁启超学习思想从其产生根源到内容,都使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学习思想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学习思想对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所需的内外条件都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套被世人标榜的体系,对当今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梁启超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包括政治经济因素以及西学的影响,并受到其生活背景、受教育过程特别是家学的影响、从教经历中经验的积累。梁启超学习思想从其产生根源到内容,都使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学习思想宝藏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的真正内涵,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揭示问题的本质。论文阐述马克思人才观的具体含义,探求人才的生成之路,进而在科学人才观中发掘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真实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与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完成的近代舆论转型中,被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起到了核心人物的作用.他以其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系统、先进的舆论思想对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近代舆论转型中所体现的经验和规律对当今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仍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近代心力说做过巨大的贡献。他早年宣扬心力说 ,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思想意识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代心力说热潮退去后 ,梁启超的论著中关于心力的论述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他从近代的片面强调心的作用转向对心物关系的确认 ,把心与物对应起来 ,承认二者相互作用。因此 ,他认为心受到物的限制 ,其作用是有限的 ,消除了早期心力说把心力的作用看作无限的片面和偏激 ,使心力说趋向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人才,所谓得人才则得天下就是这种思想最集中的概括。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做一个真正的爱才者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爱才者必须具备卓识和胆识,前者是识别人才,而后者是保护人才。人才问题又是一个难题。作者不揣冒昧,借本文意欲谈谈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主要是关于人才的识别选拔、教育培养、聘任使用、流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方"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西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戊戌变法时期的粱启超认为,近代中国必须以建设性姿态适应近代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另一方面又必须认清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性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对西国与西人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丰富而深刻。他认为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学校本原之本原,兴女学具有“开民智”、“争平等”、“生民利”、“宜家善种”、“造就新民”等多重价值。惟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等素质的女“新民”。在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中,将“女德”与“女红”、“启蒙”与“救亡”、“立人”与“立国”、“小我”与“大我”、“实然”与“应然”、“经济独立”与“人格平等”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法律的世界化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成为法学应用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的深层动因。这些动因给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方式的诸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心学本体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果律和业报轮回说是对人的命运的逻辑推演和前提说明,"境者心造"是对命运的哲学阐释,情感操纵行动的唯意志论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揭示,而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英雄史观则关注了国家和群体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批文坛巨匠对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更新有催化助长之功 ,而且经过梁氏之文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做好人才资源的管理,首先要突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的重点;其次要面向未来,构筑科技人才梯队;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推进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系统的适应国内外形势需要的人才新观念和新理念,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价值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和深化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发展目标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四不唯'"的人才评价观以及"‘按发展需要培养人'和‘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培养观等.这些新观念和新理念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