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8,(15):10-11
“当谣言走出家门时,你才开始穿袜子;当谣言跑到大街上时,你才走出家门;当谣言深入骨髓时,你才主动发布正确信息,但那时已经有些晚了。”  相似文献   

2.
赵燕 《经营管理者》2010,(10):73-74
如果你不想在渠道建设方面冒大的风险,也不想有大的投入,那么你就需要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那些门当户对、信誉良好,有长期合作意向的渠道伙伴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善用谣言     
谣言,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看你怎么运用它!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络上各类与疫情相关的谣言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些涉疫谣言新变体在数字技术的包装下,成为谣言治理工作的新难题与风险点,亟待相关主管部门逐步优化应对机制和治理策略。谣言发展的阶段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潜伏蔓延期、发展高峰期、长尾回落期。涉疫谣言新变体的表现形式为:捏造聊天记录传播疫情谣言、“小号+大号”接力传播疫情谣言、利用造假视频传播疫情谣言、借助“科学”外衣传播疫情谣言。运用数字技术治理涉疫谣言,须建立涉疫谣言数字预警体系,建设涉疫谣言数字监管体系,打造主流舆论数字传播体系,使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宋石男 《领导文萃》2011,(Z1):92-95
谣言的历史太古老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始终为"亡秦者胡也"一类的谣言困扰,他缔造的帝国在其儿子手中葬送,导火线同样是一句谣言:"陈胜兴、吴广王"。古罗马的皇帝也被谣言折磨得很痛苦,以致不得不任命公共谣言监察,每天到人群中去,  相似文献   

6.
胡诗妍 《领导科学》2012,(23):29-31
近一时期,各种骇人听闻、影响广泛的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网络谣言为何层出不穷?社会管理部门该如何科学决策、高效治理这种社会乱象?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看,只有深入剖析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受众、社会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决策,达到预防预控、综合治理的目的. 一、网络谣言及其社会危害解析 1.网络谣言及其现状 所谓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广泛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组织机构、名人隐私等内容.由于网络传播迅捷、影响广泛,网络谣言从形成到高潮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声势浩大地跨越地区、国界,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致使近年来的网络谣言除具有谣言的一般特性,即臆造性、易传播性、非正式渠道传播性、攻击性、信息变异性、社会危害性以外,还呈现出广泛性、隐蔽性、知识性、炒作性、宣泄性等新特点.目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领域必须正视的公害.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3,(10):98-100
想知道20世纪实战派营销大师、前可口可乐首席营销官是如何颠覆那些似是而非的营销观吗?想看看美国头号客户服务公司是如何不让任何一个顾客失望地离去的吗?想练就“一眼看透顾客心”的本领吗?想知道把你的销售队伍打造成一流团队的秘诀吗?且看高效营销官们历经千锤百炼后总结出的营销真经。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的大量传播,谣言在众多群体性事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的特点、产生基础、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分析,进而寻找到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需要特别关注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结构性矛盾是网络谣言产生的罪魁祸首,虚实交换的互联网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巨大温床,流瀑效应的全民参与是网络谣言爆发的行动主体。互联网技术将谣言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网络谣言混乱了政治思想、恶化了政治心理、破碎了政治价值观、攻击了政治意识形态,对转型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防范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威胁,首先,应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缓解民众的紧张焦虑心理;其次,应加强网络违法惩治能力,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再次,应加强网络监控能力,威慑网络谣言的传播;最后,应加强网络惩治能力,营造合理适度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系统关系中的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在网络社会行动者间私下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的事件.谣言以文字、图片、影音等多元方式被网民接受与传递,不仅提高了谣言的“可信”程度,也使自媒体与大众媒体进行着权力博弈.当虚拟公共空间与现实话语空间的信息博弈对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峻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尽快做出正确的决策时,网络谣言事件即升级为网络谣言危机.  相似文献   

11.
从"华南虎事件"、"瓮安事件"、"胡斌替身事件"到2011年的"抢盐风潮"乃至"7·23动车追尾事故",中间无不充斥着各式版本、不同目的的各种谣言。事实上,流言、谣言可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谣言更借助网络新媒体获得了更高的传播速度和更大的传播半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不仅是一个容易滋生谣言、传播谣言的时代,更是一个容易陷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途径、特点、规律等问题的研究,完善应对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措施,降低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带来的严重危害,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明晰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谣言扩散机理,是制定有效谣言治理策略的前提。本文基于社交媒体中“转发”和“点赞”两种不同的信息响应方式,以详尽可能性模型为研究框架,探究信息内容和信源特征维度下不同因素对谣言扩散的影响,构建谣言扩散行为模型,并利用新冠疫情谣言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专业性和信息的社会影响力正向影响谣言的扩散规模和速度;在用户规避深层次风险沟通的心理驱动下,来源模糊与内容模糊均会提升谣言的点赞规模。此外,情绪会促进谣言扩散规模,且情绪总量与消极情绪的交互项显著影响谣言的点赞规模。基于此,谣言治理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及预警机制,制定及时准确的澄清策略,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也找到了最好的发展平台,从互联网信息传播角度看,网络谣言很难杜绝作为一种畸形舆论,谣言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当谣言借用网络这一工具,比起口头传谣,危害更严重。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恶意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的信誉,也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如此不厌其烦地写出那些伟大人物生活中的普通和渺小,写出那些伟大业绩开始时的平淡无奇,仅仅是为了告诉你一句话:你比任何大人物也毫不逊色,你能干好你想要干的一切事情。  相似文献   

16.
1.不相信那些一见了你就夸奖歌颂个没完没了的人。2.不讨厌那些曾经公开地与你争论、批评你的人。3.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点、一些选择、一些是非。4.一时弄不清或一时背了黑锅也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美国网络曾热传奥巴马并非美国公民无资格竞选总统;韩国著名女主播宋智善因不堪网络谣言而轻生自杀;墨西哥2005年网上谣传沿海城市帕亚尔塔港将发生大地震引发民众惊恐和大逃离。可见,泛滥的网络谣言传播,对上至国家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8.
谣言,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攻关危机的爆发。在众多学科中,所关注的一个共性的课题,就是怎样才能有效的治理和防范网络谣言。本文以危机角度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的是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式和结构,指出了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攻关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是由信息失真产生的不良信息,本文从微博社交网络谣言事件传播演化一般过程出发,研究谣言信息与辟谣信息的竞争传播过程,基于SIR模型进行改进,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构建谣言信息和辟谣信息的竞争传播模型,并使用Anylogic软件实现模型仿真。实验表明,网民素养较高时,谣言信息的传播规模显著萎缩。节点接触环境中辟谣信息的接触权重较大时,能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进而总结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了提高网民素质、对网络节点的接触环境进行调控等网络空间不良信息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谣言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相当的破坏作用.由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校内外谣言通过各种媒介在校园中传播,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通过探讨校园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范式,进一步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以应对谣言在校园突发事件中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