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主要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人科技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对比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对改进现有科技人员英语写作和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培养或增强他们的语言对比意识,减少他们在英文论文中的语法错误,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一、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在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上又称“专业继续教育”或“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层次,在我国还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新问题,人们对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一致。我们认为,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这一概念是其特定含义的,其要点如下: 1.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的对象,是指具有大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在职科技人员。他们在相应的机构中接受了系统的、与当时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正规教育,具有毕业后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能够正常地进行知识更新。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3.
简论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要求对科技人员的激励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从科技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入手分析,提出了科技人员激励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如组织制度、企业文化、分配制度的重建等,以建立起对企业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青年科技人员所处的现实状况 众所周知,人才建设,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方俐洛等人在对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指出,我国科技人员对本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较强,对自己能从事的科研工作比较满意并引以为豪。调查结果还表明,他们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这说明青年科技人员是有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的基础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科技队伍存在或多或少的断层问题,因此,人们将希望普遍寄托在青年一代科技人员身上,希望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以尽快改变科研骨干年龄老化的问题,以便为  相似文献   

5.
"剪纸"是平面镂空艺术的简称。传统的剪纸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影响文化形态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剪纸。它就地取材,质料便宜,不需精雕细琢自有其淳厚古拙或纤巧天成之天趣,令人百看不厌或爱不释手,一直为藏家所喜爱。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头小民,均对剪纸艺术有着极大的乃至发自本能的一种热爱,因为剪纸反映的就是他们身边最熟悉、最可爱的题材、思想、情感。近年来,中国的剪纸艺术已经在欧美等世界各地得到迅速的、广泛的传播,得到他们的珍爱和追捧,他们从剪纸中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文化和生活情感。剪纸的出口量、分布地区和国家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计划体制让职工染上消极文化计划体制下的消极文化是多方面的。“上班干活,挣钱吃饭,我不管什么市长市场。”这是缺乏市场,观念的表现。持这种观念的科技人员和工人有相当人数。这些职工,大都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他们认为,企业理所应当地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和工作任...  相似文献   

7.
文艺活动是大学生文化表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深得大学生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大学生从其生命历程看,正处于青年中期。由于体力和智力的高度发展,他们对自我文化结构和层次的要求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仅本学科所接触的知识已远远达不到他们的知识需求,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也有强烈的激情需要抒发,有许多心里话想诉说,文艺活动就成了他们内心情感活动的载体,他们或挥毫赋诗,或高声朗读,或登台演唱,以抒发和寄托内心的情感。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与梁漱溟以儒生的忧世情怀和担道意识,衍生出对民族前途和文化走向的深情关怀。随着国内外形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他们的民族主义也相应地改变,从政治上的诉求到文化上的救赎,文化民族主义成为他们拯救苦难中国的最终归宿。对他们的文化民族主义进行初步的比较,可以更好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危机四伏的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美国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旨在提高他们跨文化解读美国影视作品的能力。结果发现,大学生通过观赏美国影视作品了解了美国社会和文化,开阔了视野,娱乐放松的同时学习了地道美语。但是附着在美国影视作品华丽外表下的不利元素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大学生受众群体产生着或轻或重的负面影响。建议大学生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以美国文化为指导,提高跨文化解读美国影视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借用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表述其在美国生存体验和精神状态的跨文化创作,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实践行为。在"文化翻译"的实践中,他们自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并没有亲临体验的实际经历,只是少数有过短暂的回国寻根之旅。因此,他们对中国了解和认知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面纱,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执意充当中国文化的翻译者和诠释者呢?他们的"文化翻译"杂合文本背后隐藏的象征性权力:话语权的争夺、"解殖民"做出的努力和混合杂糅身份的塑造,可予以解释和说明他们的书写意指。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欧游之后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舍问题始终困扰着诸家学人,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向西方学习的不断失败,使得对传统文化否定者多,肯定者少。梁启超在欧游之后一反先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反而强调应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阐发了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的健全、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中华文艺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艺复兴有其特定涵义 ,它的主要标志是 :中华民族成员普遍重视理性、理论思维 ,新中华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产生众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和巨人 ;中华文化成为人类主流文化之一 ,中文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 ,中国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的话语权、决定权。开展和实现中华文艺复兴必须做到以“三个代表”思想作指导 ,紧贴中华民族脚步 ,真正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 ,既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 ,又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艺术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早期电影翻译中存在着有趣的东方情调化的翻译倾向与改写。这种翻译倾向主要存在于西方电影公司购买我国电影后进行翻译的文本之中。电影《天伦》的翻译与改写就充满着东方情调化的倾向,好莱坞译者表面上刻意营造东方情调,突出中国文化的异质特征,而从深层上来看,却将翻译的文本进行了改写,使之更加符合目标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心理预期与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元素,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中国风",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对现代设计的各种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浸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语言材料,创造出独特的东方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各种寓意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背景.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强制的历史合理性相交织,必然引起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剧烈与持久.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知识分子就在不断地探索调适中西文化的途径,文化传统主义、文化折衷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就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依次发展的三种价值选择模式,也是中国人整合西方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化的尝试.近代后期,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王国维、陈寅恪、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超越了这三种价值选择,在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西方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化的主张,表现了中国先进人士整合中西文化的理性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文化之争的实质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笔者认为 ,严格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剪裁古代科学文化是违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古代科学文化既有共性 (混合性或自然性 ) ,又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其他民族的独特传统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